以下是含有群體免疫的搜尋結果,共1,200筆
大陸疾控中心發布最新的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數據指出,從12月9日放寬疫情管控措施之後,核酸檢測結果陽性率成明顯下降趨勢,大陸專家指出,目前絕大多數人已經感染,形成了群體免疫,短期內不會再有感染高峰出現。
大陸在農曆春節前解封,政策急轉彎不再強力執行封控,許多人擔心隨著春運期間大量人口移動,疫情將一發不可收拾。沒想到根據最新統計,大陸各省回報的陽性數、陽性率都呈現「先升後降」,專家認為,群體免疫或許已形成。
1月25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發佈大陸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情況,核酸檢測結果方面,2022年12月9日以來,各省份報告人群核酸檢測陽性數及陽性率呈現先增加後降低趨勢,陽性人數12月22日達到高峰(694萬)後逐步下降, 2023年1月23日降至最低1.5萬;檢測陽性率12月25日(29.2%)達高峰後逐步下降,1月23日降低到5.5%。
國內26日新增1萬8934例新冠肺炎本土個案,已是連3天上升,和上周同期相比增加5%。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可能是春節期間未通報的個案數回補。基層診所醫師認為,春節期間民眾可能怕麻煩而未通報確診,加上大家南來北往,預期春節後確診人數還會回流,也不能忽視流感、諾羅病毒等疫情。
在大陸防疫改變清零政策後,包括台灣在內不少國家,都要求從大陸入境的旅客必須加強檢驗,大陸則是開始對部分國家「停發簽證」,這是另一種「防疫之亂」。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石耀霖近日發表文章,表示通過模型分析,北京第一波疫情已經基本結束,已感染人數達到總人口保守估計為72%以上,激進的估計可達83%,無論哪一種情況,模型計算預測在元旦起社會生活都可以基本恢復正常。他呼籲,「在國外人群接近獲得群體免疫力時,中國國民不能長期做溫室中的花朵」。
新冠疫情邁入第4年,專家預估病毒將走向感冒化,有望不打疫苗。疫情指揮官王必勝回應表示,根據現有資料,推測民眾1年需接種2劑疫苗,未來要觀察疫情發展、變異株的變化,指揮中心已責疾管署召開專家諮詢會議,看看未來的計畫是否要做調整。
新興呼吸道傳染病在全球流行,於群體免疫力低的初始期,易在人口多且密度高的都會區之流行幅度較大。1918年新型流感H1N1病毒流行全世界時,發現第2波的致死率較第1波為多。去年傳染力強的Omicron新冠病毒株橫掃全球各地之際,海峽兩岸的防疫策略均較晚由「清零」走向「共存」,疫情出現延遲性的高峰;台灣早於中國在去年10月13日始對疫情管控採可控的逐步開放策略,當時的寶貴經驗,可供中國大陸決策者參考。
大陸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不少國家都加強防疫措施,摩洛哥為此禁止大陸旅客入境,南韓、美國、日本等則要求出示檢驗報告,台灣則針對4點直航入境者實施落地採檢。專家表示,大陸因無群體免疫,目前處於「陣痛期」,預估疫情要等到2月以後才會下降,各界雖有界線,但不至於有大影響。待大陸疫情過去,世界衛生組組(WHO)說不定可以考慮取消緊急公共衛生事件(PHEIC)。
隨著中國新冠疫情政策大轉向,中國政府正將關注點重新放回經濟增長。為了減少感染者激增對中國國內經濟形成打擊,在一些城市,新冠病毒陽性的工人被告知可以回到工作崗位,多個在華的外國商會憂心,此舉可能造成疫情加速傳播,增加復工復產難度。此外,據日經新聞預測,中國今年GDP經濟成長為4.7%,下半年有望經濟復甦,但充滿不確定性。
大陸鬆綁防疫限制後,預期經濟將加快復甦的看法快速升溫。不過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3日提出警告,疫情餘波可能拖累第一季景氣,他更悲觀預測第一季GDP的年增率和季增率可能同時出現負值,強調此刻不應高估經濟復甦力度。
據香港01報導,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石耀霖近日發表文章,表示通過模型分析,北京第一波疫情已經基本結束,已感染人數達到總人口保守估計為72%以上,激進的估計可達83%,無論哪一種情況,模型計算預測在元旦起社會生活都可以基本恢復正常。他呼籲,「在國外人群接近獲得群體免疫力時,中國國民不能長期做溫室中的花朵」。
中國新聞社3日報導,近日,已成美國頭號毒株Omicron亞型毒株XBB.1.5引發民眾關注,「上海已測到XBB毒株」也衝上了熱搜。大陸專家為此解讀XBB毒株致病力到底如何?會否導致二次感染?
國際股匯市及中國防疫鬆綁,加上台灣出口快速下降,台股變數依然多,一度創下近三年單日新低量,低基期的鋼鐵、航運、觀光及餐飲可望具有震盪趨堅機會;中國染疫人數暴增,生技股震盪展現活力。
中國大陸國家衛生健康委在26日公布,將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正式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等於是官宣新冠已經流感化。並且將新冠以前的「乙類甲管」調降成「乙類乙管」。在政策執行面上不再畫定高低風險區、感染者分級分類收治、檢測採「願檢盡檢」、調整疫情發布頻率及內容、及不再對入境人與物實施檢疫。這些防檢疫措施的鬆綁速度,值得台灣學習。
中國大陸國家衛生健康委在26日公布,將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正式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等於是官宣新冠已經流感化。並且將新冠以前的「乙類甲管」調降成「乙類乙管」。在政策執行面上不再畫定高低風險區、感染者分級分類收治、檢測採「願檢盡檢」、調整疫情發布頻率及內容、及不再對入境人與物實施檢疫。這些防檢疫措施的鬆綁速度,值得台灣學習。
大陸新冠防疫不再要求清零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天首度發聲,要求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面臨新冠疫情海嘯來襲,多名省委書記下令做好極限應對,要求迅速進入戰鬥狀態;由於疫情快速達峰反而引發重症,專家呼籲,群體免疫行不通,應揭露重症數據才有利醫學判斷。
中國政府突然鬆綁動態清零防疫封控措施後,大陸各地的陽性染疫病患幾乎呈幾何級數迅猛暴增,導致快速檢測盒以及退燒藥等一劑難求。防疫專家現在最大的擔憂則是病毒可能出現全新的突變,並形成致病力和致死率都更強的變異毒株。
近日多位大陸防疫專家紛表示,未來一周上海、廣州、北京等地將迎疫情高峰,同時春運返鄉潮也讓農村面臨疫情考驗。針對「疫情高峰如何度過?」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全球衛生高級研究員、西東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暨全球衛生問題研究中心主任黃嚴忠對大陸醫學媒體《醫學界》表示,「快速達峰」會引起不必要的重症和死亡。
經過近一年嚴格的封控,大陸終於在近日全面放開疫情管控政策,雖然短期內正經歷著幾何級數的感染增長,但可以想見,這應該是必然要經歷的陣痛,完成群體免疫後的大陸社會可以重新回到世界交往圈。實際上,大陸也已經開始籌備,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見香港特首李家超時就強調要加緊推進兩地人員往來恢復正常,同時也有多項消息指出,元旦後大陸也會全面放寬境外人士入境大陸的管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