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義勇兵的搜尋結果,共39筆
至少268名過去在美軍洲際彈道飛彈發射基地工作的美軍、眷屬傳出罹癌,最新檢測發現,蒙大拿州空軍基地的2處發射設施驗出致癌物質超標,美軍已下令立即清理。
美國范登堡太空基地(Vandenberg Space Force Base)發布消息指出,美國軍方19日成功試射「義勇兵3型」(Minuteman III)洲際彈道飛彈;這次試射意在展示美國核力量的準備情況。
美國白宮宣布暫緩原訂本周進行的義勇兵3型((LGM-30G Minuteman-III)常規洲際彈道導彈測試,以緩和因目前在台海的緊張局勢。陸媒對此評論稱,美國白宮的說法「用心險惡」,是想給美方立一個「負責任核大國」的牌坊。
《國防新聞》(Defense News)8日報導,美國下一代陸基洲際彈道飛彈LGM-35「哨兵」(Sentinel)未來用於攜帶核彈頭的Mk21A重返大氣層載具(RV),近期於首次試射中發生意外,火箭載具升空約10秒後便直接爆炸。
「有線電視新聞網」(CNN)9日報導,目前正由波音(Boeing)製造的2架下一代美國總統專機「空軍一號」(Air Force One)VC-25B,本就已陷入工期延宕和成本超支的窘境,現在更面臨新的潛在問題,就是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指定的新配色,可能讓機上電子系統過熱,導致無法在包括核戰時維持安全通信能力。
新聞網站「The Drive」報導,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已公布美國海軍下一代「末日機」EC-130J的概念圖,並強調雖從現役E-6B的噴射發動機「退化」回渦輪螺旋槳發動機,但EC-130J不僅成本較低,也能在更多機場起降,讓敵方難以追蹤。
軍事新聞網站「Breaking Defense」報導,烏克蘭為對抗實力遠高於己方的俄羅斯,正從全世界廣招傭兵及義勇軍,包括由國內外民間駭客組成的「網軍」;不過網路安全專家指出,這類手段恐適得其反,進一步對烏克蘭造成危害。
《空軍雜誌》(Air Force Magazine)報導,美國國防部發言人2日宣布,為證明該國為「負責任的核武大國」,美軍已決定推遲原定於本週進行的LGM-30G義勇兵3型(Minuteman III)洲際彈道飛彈試射演習,降低美國及俄羅斯雙方對情勢出現誤判的風險。
軍事新聞網站「Breaking Defense」12日報導,由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率領的民主黨,正在政府預算法案上與共和黨僵持不下,讓美軍最高指揮階層警告,若兩黨持續無法達成共識,將導致哥倫比亞級(Columbia-class)核子動力彈道飛彈潛艦等用於對抗中俄的下一代核武戰力,面臨「無可挽回的延宕」。
由於美軍作戰十分依賴衛星等太空資產,中國大陸和俄羅斯持續發展反衛星能力,但核武專家警告,太空中的核武指揮管制等衛星,事實上同樣屬於戰略嚇阻系統的一環,就算只是意外遭遇攻擊,也可能因誤判導致傳統衝突升級為核戰。
美國聯邦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成員、海權和兵力投射小組委員會共和黨高階委員(ranking member,委員會中在野黨位階最高者)魏特曼(Rob Wittman)表示,中國大陸和俄羅斯已迫使核武對抗回歸「數字遊戲」,且美國「參加的成本比袖手旁觀來得低」。
軍事新聞網站「Breaking Defense」3日報導,首枚美國最新版本B61 Mod 12戰術核彈的生產已完成,預計2022年5月開始全面量產。該型核武將取代多種現役的舊款B61炸彈,並能由B-2轟炸機,以及F-15、F-16、F-35等戰術戰機攜帶。
美國國務院5日表示,截至2020年9月,美國的核彈頭庫存為3750枚,是其自2018年3月以來首度公布核彈頭數量。《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指出,前總統川普2018年後對相關數據保密,並拒絕外界的解密請求。
專家表示,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正重新檢視美國嚇阻戰略,有意減少核子武器在其中的作用。不過《空軍雜誌》(Air Force Magazine)15日報導,根據民調,有超過90%接受訪問的美國民眾認為核子嚇阻「對美國國家安全至關重要」。
美國智庫學者指出,美國空軍已證實,要將現役LGM-30G「義勇兵三型」洲際彈道飛彈(ICBM)的壽命延長至2075年,費用比研發下一代ICBM「陸基戰略嚇阻」(GBSD)飛彈高380億美元(約新台幣1.06兆元),且就算僅是短期延壽,也不會比GBSD計畫划算;加上新飛彈帶來的更高戰力和安全性,將有望終結美國國會近年持續不斷的ICBM爭辯。
美國空軍在星期三進行了1次義勇兵3型(Minuteman III)洲際彈道飛彈的例行試射,不過這一次失敗了,飛彈尚未發射,在地面的準備程序階段就趕緊喊停。
據《國防新聞》報導,美國戰略司令部指揮官理查德20日出席參議院聽證會時坦言,維持美國嚇阻力量的重要元素「戰略核三位一體」(又稱核三角),目前缺了一角而僅剩義勇兵三型洲際彈道飛彈與哥倫比亞級潛艦。若國會最終不願進行義勇兵三型的升級,美軍只好讓轟炸機重返警戒狀態,以彌補該款飛彈淘汰而產生的空缺。
據《星條旗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報導,主管美國核武庫的戰略司令部司令理查德(Charles Richard)20日出席國會聽證會時警告,中國大陸與俄國現代化其核武能力的速度,遠超過美國。如美國再不展開核防衛與核基礎設施的投資,將嚴重流失核嚇阻在對手心中的可信度;甚至,北京可能不排除首次使用核武力。
軍事新聞網站「Military.com」30日指出,1970年開始服役的美國空軍LGM-30「義勇兵3型」(Minuteman III)陸基洲際彈道飛彈,原本僅預定堅守崗位10年,結果50年過去,其不僅仍在服役,更是美國「三位一體」核武系統中的唯一地面成員。美官員強調,延壽升級方案已不適用於該型飛彈,應盡速研發下一代的「陸基戰略嚇阻」(GBSD)洲際彈道飛彈。
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已完成新型陸基洲際彈道飛彈「地面戰略威懾」(GBSD)的設計,並已經通過設計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