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習修憲的搜尋結果,共45筆
執政屆滿10周年的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昨天在中共二十大開幕進行報告時,對今後5年的對台工作提出政策報告。習的綱領性闡述,有民族大義,有武力威嚇,有軟有硬,應是延續江澤民、胡錦濤時代的綜合版,但在國際情勢與美中台關係急遽變動的大背景下,對處在「後蔡時期」的台灣朝野領袖應審時度勢,慎防美中台再次出現不可逆變局。
農曆年前,立法院的修憲議題攻防沸沸揚揚,但後來雷聲大雨點小,只有降低投票年齡一項送出修憲委員會。過年後立法院重新開議,最快2月底修憲案將送院會表決。其實,已有憲法學者提過,降低門檻無須經由修憲,若修憲未過更有害於降低門檻。更進一步說,用一條不須要修憲的修憲案,或是複決不過的修憲案,作為行憲紀念75周年的獻禮,實在有負於中華民國憲法深厚的歷史和當代意義。
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11日閉幕,會上審議通過中共第三份歷史文件。學者指出,相較於前二份歷史文件屬於「階段性」,目的是要結束前面一段時期的錯誤,此次文件則是「全局性」,內容會以肯定為主,且從文件的名稱即可看出差異;此次會議也繼續強化了中共的執政合法性,並墊高習近平的歷史地位;在對台港澳部分,「愛國者治港」首次被寫入會議公報,學者憂心,「愛國者治台」也會成為中共未來精準打擊台獨的區隔作法。
1938年9月,中共召開被毛澤東稱為「決定中國命運」的六屆六中全會。值得關注的是,中共中央機關刊物《求是網》今年5月刊出〈六中全會是決定中國命運的〉文章,借古喻今,明示11月召開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將不同凡響,其中最受矚目的是第三份「歷史決議」是否出爐。
1938年9月,中共召開被毛澤東稱為「決定中國命運」的六屆六中全會。值得關注的是,中共中央機關刊物《求是網》今年5月刊出〈六中全會是決定中國命運的〉文章,借古喻今,明示11月召開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將不同凡響,其中最受矚目的是第三份「歷史決議」是否出爐。
習近平在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接總書記,成為黨和國家新一代領導人後,至明年中共二十大將屆滿10年。若依前兩任領導人胡錦濤及江澤民的慣例,習應該已選定接班人並準備退位,但因十九大隔年人大會議修憲,刪除國家主席連任一次的規定,加上黨章未規範總書記任期,中共二十大後習繼續掌舵應無疑問。只是習真要當萬年總書記嗎?看似也未必。
習近平在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接總書記,成為黨和國家新一代領導人後,至明年中共二十大將屆滿10年。若依前兩任領導人胡錦濤及江澤民的慣例,習應該已選定接班人並準備退位,但因十九大隔年人大會議修憲,刪除國家主席連任一次的規定,加上黨章未規範總書記任期,中共二十大後習繼續掌舵應無疑問。只是習真要當萬年總書記嗎?看似也未必。
中共近期公布的兩份黨內重要文件都提到了兩岸關係和台灣,值得深究。新修訂的《中共統一戰線工作條例》第35條提及「不斷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法治中國建設規畫(2020-2025)》第24條出現「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和「推動兩岸就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等表述。
中共近期公布的兩份黨內重要文件都提到了兩岸關係和台灣,值得深究。新修訂的《中共統一戰線工作條例》第35條提及「不斷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法治中國建設規畫(2020-2025)》第24條出現「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和「推動兩岸就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等表述。
朝野立委集體收受賄賂,總統府前秘書長蘇嘉全因再度捲入家族「貪婪風暴」,喊冤「清白是我的第二生命」,請辭獲准。蔡英文總統拋出重話:「升官發財請走別路」。不料,蔡英文重話言猶在耳,又傳出「黨政媒體一家親、綠媒壟斷政府標案」,以及「故宮、台鐵標案評委綠油油」的醜聞,氣憤的台鐵員工甚至戲謔地改編蔡英文的重話:「升官發財請走鐵路」!而網路上對蘇嘉全的清白說,更是嗤之以鼻。
大陸第13屆全國人大於2018年3月11日投票修憲廢除大陸國家主席只能連任一次(兩屆10年)的限制,無疑是2018年的最重大新聞事件之一。這不但讓習近平可以續任國家主席,還可以同時兼職中共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將黨政軍三權一把抓,成為大陸自毛澤東、鄧小平之後,最具權勢的領導人。
近期各種訊息及跡象顯示,中共將於20日前後召開十九屆四中全會,今年的背景特殊,外有中美貿易戰,內是改革開放40周年,按四中全會慣例,將統一全黨思想,並可能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日前說的「靠自己,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作為宣示重點。
大陸取消國家主席任期制,邁入第二任且大權在握的「習時代」下,兩岸可能出現什麼變化?學者認為,就北京的角度來看,促統的急迫性或許變得有彈性,但底線沒有改變。台灣的問題在於自身實力提升速度不夠快,不管是經濟發展或是國軍士氣都需要提振。
今年大陸人大政協兩會落幕,「三位一體」的習近平領導時代正式揭幕;縱觀習近平上任至今所展現的治黨理政、建軍思想以及重要的談話顯示,在強烈的歷史使命抱負下,習近平追求的不僅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與、為中國共產黨締造新時代理論、也要為全球治理提供中國模式;在展現個人政治氣魄和理想性的同時,機遇和挑戰卻正面襲來,美中矛盾和兩岸僵局,是習首先必須克服的難題。
今年大陸人大政協兩會落幕,「三位一體」的習近平領導時代正式揭幕;縱觀習近平上任至今所展現的治黨理政、建軍思想以及重要的談話顯示,在強烈的歷史使命抱負下,習近平追求的不僅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與、為中國共產黨締造新時代理論、也要為全球治理提供中國模式;在展現個人政治氣魄和理想性的同時,機遇和挑戰卻正面襲來,美中矛盾和兩岸僵局,是習首先必須克服的難題。
堪稱史上最長的大陸全國兩會20日落幕,從兩會前夕的惠台31條重磅發布,到國台辦與港澳辦整併傳聞甚囂塵上,又適逢國台辦主任換屆交接,中間再來個川普簽署《台灣旅行法》,最後由習近平的強硬對台喊話作結,兩岸議題在此次的兩會,可說是「絕無冷場」。今年兩會從3月3日一路開到20日,比過去多了五天,國台辦在228公布惠台政策31條後,成了與涉台代表委員最好的問題切入點,就連香港的政協委員也在小組討論提議,應該讓香港青年能比照台青,在大陸享有同等待遇。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17日獲得全國人代會全票贊成,連任國家主席和國家軍委主席,維持「黨政軍」三位一體,正式邁入第二任期;排序第三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栗戰書,也以全票當選全國人大委員長;中紀委前書記王岐山,在卸下中央政治局常委後上演「王者歸來」,當選國家副主席,在大陸修憲通過取消正副主席任期限制後,「習王體制」儼然成形。
香港首富、長和集團主席李嘉誠16日宣布退休,也許是最後一次作為長和主席發言的緣故,面對記者提問對大陸修憲看法時,李嘉誠大方地說,願意投票支持習近平連任大陸國家主席。
「依法治國、依憲治國」,是這次兩會的高頻詞,從兩會前夕習近平出席集體學習會議時的表態,到兩會的記者會安排,再觀察習與栗戰書在大會上頻頻交談,不管是政治訊號、宣傳節奏,還是人際互動,都顯示習要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心。
大陸第13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昨以2958票贊成、2票反對、3票棄權、1票無效,16人缺席下通過憲法修正案,正式刪除憲法中對國家主席和副主席的任期限制,同時將習近平思想、國家監察委等內容入憲。修憲案獲人大超高票背書,贊成率超過99.7%,顯示習在2023年兩任國家主席任期後繼續延任已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