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習近平任期的搜尋結果,共357筆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訪俄公開介入俄烏戰爭以來,外媒認為中國已經不只是經濟大國,而是已經拋棄前中共領導人鄧小平的「韜光養晦」政策,開始扮演一個全球大國的角色。
大陸外交部網站23日消息,中國大陸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秦剛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俄羅斯進行國是訪問,是一次世界矚目的友誼、合作、和平之旅,中俄關係是光明坦蕩的君子之交,與那些封閉排他、自私狹隘的集團政治形成鮮明對比。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在與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會見時表示,已經邀請俄羅斯總統普丁今年訪華。
習近平第三任期目標要在經濟、科技、地緣外交層面,鞏固大國地位,雖然中美進入新冷戰對抗階段,原則是鬥而不破,避免捲入代理戰爭的消耗戰,但是駡會還口,打會還手;同時,中共二十大之後的對台政策以「和平統一、反對台獨、反外力介入」為主軸,可謂是對台兩手(和平統一、反對台獨)、抗美轉硬(反外力介入)。
前副總統呂秀蓮19日提出,台灣要處理好「雙兩岸關係」,透過柔性力量把美加、日韓台菲等民主國家「統合」成民主太平洋聯盟,並呼籲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把「一個中國」改為「一個中華」、「兩岸統一」改為「兩岸統合」,而台灣也能從這樣的框架下變成和平中立的國家。
「兩會」落幕後,中國關注重點轉向國際舞台。中國外交部17日宣布,習近平將於3月20日至22日對俄國進行國是訪問,並與俄羅斯總統普丁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第三任期出訪首站選定俄國,在俄烏戰爭持續膠著之際,習近平此行將肩負勸和促談的重要任務。
促成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和解,可說是習近平「西方外交戰略」的首勝,它的重大意義是一帶一路除了中歐班列之外,還可從巴基斯坦經伊朗、沙國直通非洲,讓美國在追逐歐亞大陸「世界島」的競爭中落居下風,而俄羅斯經過俄烏戰爭的消耗,已經無力逐鹿「世界島」,中國有機會成為歐亞大陸唯一稱雄的國家。
海基會董事長李大維17日表示,現在是推動兩岸恢復正常交流的關鍵時刻,上周陸委會宣布恢復10個兩岸定期航點,以及13個包機航點,也宣布自3月25日起開放「小三通」客運中轉,「我們相信未來兩岸交流趨向正常化應指日可待。」他還援引習近平曾說過的一段唐詩「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期待大陸新領導團隊能走出舊框架,讓兩岸共促交流往來。
促成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和解,可說是習近平「西方外交戰略」的首勝,它的重大意義是一帶一路除了中歐班列之外,還可從巴基斯坦經伊朗、沙國直通非洲,讓美國在追逐歐亞大陸「世界島」的競爭中落居下風,而俄羅斯經過俄烏戰爭的消耗,已經無力逐鹿「世界島」,中國有機會成為歐亞大陸唯一稱雄的國家。
大陸兩會甫結束,習近平獲全票續任國家主席,政府層面也完成機構改革。對此,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家安全組今召開座談會,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表示,大陸對台政策在2027年習近平第三任期結束前,將完成從「反獨」到「促統」戰略轉移。期間中共將以「兩步走」開展促統進程。第一步時間點在台灣總統大選前,即從現在到2024年5月台灣新總統發表就職講話時。
大陸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13日閉幕,新一屆政府順利換屆。剛進入第三任期的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上針對兩岸關係表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積極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堅定不移推進統一進程。
俄烏戰火未見停歇,此時中俄關係持續升溫引外界側目。外媒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開啟其第三個任期後,最快將在下周訪問俄羅斯,與俄羅斯總統普丁見面。另外,習近平也安排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舉行視訊會議,斡旋俄烏局勢的意味濃厚。
大陸全國兩會13日落幕,新一屆政府人事甫就位,在外交工作上立刻出擊。剛邁入第3任期的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明天(15日)將出席「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並發表講話,更計畫最快下周訪問俄羅斯並會晤總統普丁,同時也會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話。至於陷入谷底的中美關係,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昨在中外記者會中呼籲,圍堵、打壓對誰都沒有好處。
大陸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昨天上午9點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選舉國家領導人及人大常務委員會正副委員長。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以2952票全票當選大陸國家主席、中國中央軍委主席,正式全面開展最高黨政軍領導職務,邁入第三個任期,並預定在13日以新任國家主席身分發表談話。此外,韓正當選國家副主席,中共政治局常委趙樂際當選全國人大委員長,當選者皆進行憲法宣誓。會議還表決通過大陸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
大陸國家領導人習近平進入第三任期,在10日大陸全國「兩會」(人大、政協會議)上,習近平全票當權國家主席與中央軍委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趙樂際和王滬寧,分別當選全國人大委員長與全國政協主席。國家副主席一職則由卸任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韓正當選。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ODNI)8日發布最新評估報告說,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取得第三個任期後,未來一年中共將以威逼與利誘並進的方式,加強對台施壓,迫使台灣與其統一,並藉由派遣更多軍機越過台海中線,或發射飛彈飛越台灣等行動,進一步反對美國對台的支持。
據美國之音報導,美國情報界當地時間8日發佈一份最新評估報告說,在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取得第三個任期後,未來一年中國共產黨將以威逼與利誘並進的方式持續加大力度,迫使台灣與其統一,包括採取「更多跨越台灣海峽中線和導彈飛越台灣」的行動。與此同時,美國眾議院新成立的一個特設委員會主席也說,習近平大幅增加軍費充分展現他對侵犯台灣是「極其認真」的。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在全國兩會做任內最後一次政府工作報告,口頭報告僅花了近一小時,大篇幅講述民生經濟,聽不出有特別的情緒。當報告結束,現場響起熱烈掌聲,李克強照例向坐在台下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深深一鞠躬,掌聲也「依依不捨」持續約20秒,是全場報告中歷時最久的掌聲,伴隨他回到座位就坐後才停下,象徵著李克強10年總理任期的落幕。
大陸如何看待俄烏戰爭?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吳玉山認為,俄烏戰爭對北京的啟示為,不高估自己、不低估敵人(指台灣),同時思考減少本身經濟脆弱性之道。
中共20屆二中全會正在北京召開,除了確定20大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安排的黨政領導名單,將提交3月5日召開的「全國人大會議」表決外,最重要的無疑是審議《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人事名單意外的可能性不大,但外界更好奇的是,這部「機構改革」方案和5年前中共19大後提出的有何不同?何以事經5年還要再提?目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