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習近平獨裁的搜尋結果,共21筆
近日,美國華府動作透露出拜登總統競選連任的節奏,包括將台灣列為匯率操縱的觀察名單,且以「獨裁者」稱呼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這兩個動作顯示出美國總統選舉在夏日升溫,且將台北及北京拉入選舉議程,兩地領導人宜妥善因應。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公開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獨裁者,拜登今天為自己的尖銳評論辯護,表示這類說法不會對美中關係造成負面影響,他仍預期很快會在某個時間點跟習近平會面。
預計本月底出訪中國的紐西蘭總理希金斯(Chris Hipkins)今天表示,他不同意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獨裁者」的言論。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生日是6月15日,今年是他70大壽,但大陸官媒上看不出相關訊息,中國幾乎沒有任何公開的慶祝活動,習近平看來是不願意大張旗鼓過生日。據法國廣播電台報導,他的「最好的知心朋友」俄羅斯總統普丁高調致電慶賀,還有另一位與北京親密的領袖,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也不甘落後。
中國大陸偵察氣球飄越美國上空,美國總統拜登7日的國情咨文(State of the Union)演說將如何回應引發關注,當晚針對中國大陸部分,他強調如果北京威脅美國主權,美國也會採取行動,同時也已經有所動作。不過他後續脫稿演出,在強調民主政權已經變得更強大、專制政體更弱時,他突然大喊:「給我一個會想與習近平交換位置的世界領袖,給我一個!」
德國總理蕭茲旋風式訪華行已經結束,但餘波盪漾不止。兩國在俄烏戰爭引發的東西對抗陰影下,不輕言脫鉤、鼓勵兩國企業相互投資、承諾深化雙邊經貿合作關係的表態,成為全世界輿論關注焦點,也引發市場迴響。中美對抗將持續升溫,習蕭強調合作共贏、堅持維護全球化體系,顯得意義非凡。
中共20大一中全會閉幕,新一屆領導班子出爐,習近平延任總書記,其他常委也都是「習家班」,可謂完全執政。雖然習權力較前鞏固為各方所預期,但新的任期、新的班底,就帶來不確定性。對台海安全的影響為何,各方關切。
美國副國務卿雪蔓(Wendy Sherman)25日即將訪中,外界關注中美元首何時能首度會晤。美國總統拜登美東時間21日再度提及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看法,他以很聰明、很強硬形容習近平,並指出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丁一樣,正押注獨裁,認為「美式民主是一盤散沙」。
正在英國舉行的七國集團(G7)高峰會議上,與會國家領導人討論的主題都圍繞在不在場的中國身上。對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來說,G7可能就像7個小矮人,因此在應對中國崛起的議題上,拜登拉攏除了G7之外,還加入印度、韓國、澳大利亞和南非,期望用這個新民主國家網絡來發揮比北京政權更大的影響力。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局長提名人伯恩斯(William Burns)24日在參議院情報委員會的確認聽證會上稱,來自北京的競爭是「我們面臨的最大地緣政治考驗」,他並形容中國是「可怕的獨裁勁敵」,把中國領導層形容為「對抗性與掠奪性的」。現年64歲的伯恩斯說,美國必須訓練自己的間諜和情報分析師,應對不斷加大的中國威脅。
傳奇調查記者伍德華(Bob Woodward)新書「盛怒」(Rage,暫譯)即將於15日出版,先前已爆料川普在新冠疫情在美爆發早知道病毒很危險之後,該書又透露川普事實上就愛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丁以及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等獨裁領導風格;而對於媒體認為他是獨裁者的鐵粉,川普更直回「那有什麼問題嗎」,引起政壇關注。
英國牛津大學社會學與社會政策系榮譽教授斯坦.林根(Stein Ringen),近日出了一本新書《完美的獨裁:21世紀下的中國》。他認為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中國夢,又成為「核心」,顯示中國再次逐步邁向如毛澤東般的一人治國。寫出這本批判的書後,他在專訪時說「預料我不會再到訪中國。」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洪習會」閉門會議中告訴洪秀柱,13億中國人民絕不答應台獨,如果不處理台獨,中共會被人民推翻。這對長期以來相信共產黨獨裁統治的台灣民眾而言,難以理解。對他們而言,這是反映中共派系鬥爭下,習近平的政敵想給他製造難題而已。
毛澤東時代起北戴河會議便舉足輕重,多數重大決策源於此,如1958年的「大躍進」;鄧小平時代,1988年「闖物價關」失控導致物價飆漲,種下民運種子,也是北戴河的決定。如今習近平當道,改革開放近40年,雖說資訊透明了,政治局會議也對外公告,但唯獨北戴河仍披著神祕面紗。今年北戴河會議堪稱關鍵,絕非外界所言僅吹吹風。
中國大陸境外中文媒體再傳「倒習信」,明鏡新聞昨天出現要求罷免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一切職務的公開信,信中列舉習近平搞個人獨裁等5個嚴重錯誤。公開信據稱來自「忠誠的中共黨員」。
解讀大陸政情,是越來越不易了。3年前習近平上台時,《紐約時報》前駐京記者紀思道說,習肯定不像前任奉行「不折騰」政治哲學,上台必有作為,對習掌權的中國前景無比樂觀,但不久前紀思道說「我大錯特錯了!」為什麼錯?難道認為習轉角遇上毛澤東?「左」派回潮喚醒60年前「文革」印記?
1935年遵義會議前,共軍遭到國軍圍剿幾乎覆滅,在幾個軍頭支持下發動「不流血政變」,讓毛澤東重新掌握軍權。更早之前,1929年的古田會議,則在毛澤東起草的決議文中確立了「黨指揮槍」的原則。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3月主政迄今的表現,出乎許多人的意料,他的決斷力、企圖心立即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去年11月登上《時代》雜誌的封面。他的強勢領導改變了中國,也為全球經濟發展帶來機會。各國領袖或媒體評價習近平的治國理念與領導風格,充斥愛恨交雜的情緒,呈現兩極的看法。
「華盛頓郵報」今天再度就香港民主抗爭發表社論指出,港府如果暴力鎮壓示威者,恐掀起全球抗議,損及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中國夢」,習應展現彈性,做出某些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