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老年憂鬱症的搜尋結果,共26筆
很多人都會發現,有些老人家在聽力變差之後,個性也隨之大變,甚至暴躁、易怒。部立基隆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邱柏翰23日表示,這都是老年聽力障礙會導致的結果,甚至有調查指出,有聽障的老人,失智風險較常人高出5倍,憂鬱症風險也高出4倍。
為守護每一位失智長輩,嘉義縣推動「失智整合照護模式」,結合嘉義長庚醫院失智共照中心醫療團隊主動出擊,深入社區村里,針對獨居、拒絕、無病識感及交通不便疑似失智症長輩,提供定點及到宅失智評估、篩檢、確診服務,除縮短就醫等待時間,更大幅提升失智症確診率,搭配後續個案管理,建構最完善在地化失智照護模式,嘉義縣長翁章梁期盼藉此打造「在嘉安老」友善環境。
中秋節假期將近,長輩期盼著在異鄉的兒孫回家團聚。有研究顯示「孤獨會增加憂鬱症狀」,但專家指出,憂鬱長者實際就診率僅十分之一,回家陪伴年長者時,除了關心其身體健康,還要注意其心理狀態,與他們閒話家常,一起歡喜過節以減少長輩的孤獨感。
個性開朗樂觀、擁有心理諮商專業及社工師證照的黃筑萾,在軍中負責官兵心理輔導工作,從沒想過重度憂鬱症會找上她,甚至讓她差點把自殺念頭付諸行動。努力配合治療,她以1年時間走出憂鬱症,這一段宛如從地獄走回來的經驗,不堪回首,卻成為她創業的動力,她開發供有情緒困擾的人們使用的APP,希望幫助困在負面情緒中的人們。
年長者記憶力減退、行動速度變慢,許多人會將其與失智症畫上等號,但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在臉書粉專PO文提醒,有可能是憂鬱症引起,千萬不可不慎。
過去大多認為魚油富含Omega3,有助情緒調節,對於改善憂鬱症有幫助,不過國際權威期刊中的最新研究,卻發現有無使用魚油,並沒有顯著差異。魚油真有助預防憂鬱嗎?
台南一名66歲陳女士,患有糖尿病且有規則服藥,退休後積極規畫自己的生活,除照料家庭,也跟朋友固定聚會,參加才藝課程。但約從2個月前開始,家人發現她不太參加原先安排的活動,並表示自己身體不舒服,想在家休息;過了一個月後,陳女士開始無法處理家務,覺得什麼事情都做不來,整天精神恍惚。經台南市立醫院醫師劉育嘉評估後,確認該個案罹患老年憂鬱症,經過一個多月的抗憂鬱藥物治療後,重拾活力。
為什麼老爸老媽一句話,秒怒中年子女?臺北榮總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醫師每個月平均與近千名長者、失智者或其照護者接觸,因此她深刻明瞭長輩們因為老化,在身體與心靈上造成的衝擊與問題,而這些看似很日常,但通常卻讓子女痛苦不堪的精神折磨背後,其實可能隱藏著疾病,例如失智症、憂鬱症、恐慌症等,愈早發現,愈能做更好的治療。
桃園市日前1名67歲奶奶到衛福部立桃園醫院就疹,懷疑肚子不舒服,以為罹患癌症。醫師檢查後發現,發現是罹患憂鬱症。部桃護理長田維瑛指出,不要急著否認長輩的抱怨,建議可以將那些不舒服寫下來,帶長輩就醫進行詳細檢查,若檢查確定沒有問題,可考慮帶至身心科門診就醫。
很多人防老改吃粗食,但專家表示,吃粗食會導致血清素不足,罹患憂鬱症,建議年紀大更要吃肉,還建議傍晚吃甜食,讓身體體驗幸福感後,提高免疫力及預防情緒老化。
隨著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加,目前全台65歲以上的老人已達200多萬,占人口數10%,而藍色晚年老人憂鬱症亦不斷攀升,在重陽節前夕,草屯療養院心理師聞振祺特別呼籲各家庭要注意老人憂鬱症與自殺防治的重要性。
隨著老年人口比例逐年的增加,目前已大約10%,也就是說65歲以上的老人已達200多萬人了,藍色晚年老人憂鬱症亦不斷攀升,在重陽節前夕,草屯療養院心理師聞振祺特別呼籲各家庭要注意老人憂鬱症與自殺防治的重要性。
據內政部最新人口資訊統計,全台60歲以上人口已達445萬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調查發現,老人憂鬱症比率約占7%,將近有31萬老年人罹患不同程度的憂鬱症,卻僅有一小部分長者曾經就醫。信義公益基金會發現銀髮海嘯即將來襲,你我都應高度重視「無憂老化」的各種面向,因此與董氏基金會共同舉辦「無憂老化」老年憂鬱防治座談記者會,推出全台首創「老年憂鬱防治網路平台」,提醒民眾老年憂鬱症可以預防及治癒,勿輕忽當老化而延誤就醫。
多一點關心問候,你可以不讓獨居長輩憂鬱!74歲的陳媽媽,老伴過世後便一人獨居,近來覺得全身不適、整天胡思亂想、什麼地方都不想去,兒女更察覺到她性格大變,經醫師了解評估後,確診為重度憂鬱症,透過藥物、以及輔導她走出家門,積極參與社區活動,逐漸恢復以往的笑容.
74歲陳媽媽喪偶獨居,日前全身無力、心情煩、失眠,兒女發現媽媽性格轉變,就醫後診斷為重度憂鬱症。醫師提醒,獨居長者生活失重心,應多關心。
1名老婦人走進醫院內科診間,開口就說「我是來拿安眠藥的」,把醫護嚇了一跳,急忙請來精神科醫師,確診是老年憂鬱症,不僅是單純的失眠問題。
沒病卻愛喊痛,當心是老年憂鬱症上身。我國60歲以上長者逾445萬人,其中超過31萬名老人罹患憂鬱症,就診率卻僅1/10,進而時常發生憂鬱老人自殺悲劇。董氏基金會表示,憂鬱症只要及早發現治療,1~2個月內多能有效恢復,民眾勿將憂鬱症和老化畫上等號。
高齡70歲的陳奶奶,教職退休後擔任志工,身體健康一向良好。不料,日前一下子胸痛,一下子肚子不舒服,夜不能寐,食不能嚥,四處求訪名醫均查不出病因。經人建議到精神科問診後,才發現罹患老人憂鬱症。成大醫院指出,南台灣每5名老人就有1人罹患憂鬱症。
高齡70歲的陳奶奶,教職退休後擔任志工,身體健康一向良好。不料,日前一下子胸痛,一下子肚子不舒服,夜不能寐,食不能嚥,四處求訪名醫均查不出病因。經人建議到精神科問診後,才發現罹患老人憂鬱症。成大醫院指出,南台灣每5名老人就有1人罹患憂鬱症。
幾乎每個人都有對工作或生活缺乏熱情、提不起勁的時候。可是長期情感淡漠(apathy)可診斷為健康出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