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聯俄制中的搜尋結果,共116筆
5月27日,俄羅斯雷達衛星「神鷹-FKA」由聯盟-2.1a火箭推送升空且成功入軌。首先,其不受天候限制的高清晰拍攝有助於監測北極冰面與偵查烏克蘭軍隊集結動向,特別是當北約東擴到芬蘭與瑞典,俄美軍事交鋒將從烏克蘭延伸到北極航道,俄羅斯衛星多功能監測與移轉核武給白俄羅斯,皆具軍事嚇阻意涵。
5月27日,俄羅斯雷達衛星「神鷹-FKA」由聯盟-2.1a火箭推送升空且成功入軌。首先,其不受天候限制的高清晰拍攝有助於監測北極冰面與偵查烏克蘭軍隊集結動向,特別是當北約東擴到芬蘭與瑞典,俄美軍事交鋒將從烏克蘭延伸到北極航道,俄羅斯衛星多功能監測與移轉核武給白俄羅斯,皆具軍事嚇阻意涵。
宏都拉斯與我國斷交後,外交部長吳釗燮回應未來外交政策是否轉向支持「雙重承認」時,表示「不排除任何狀況」。國民黨主席朱立倫27日痛批民進黨外交戰略失策,竟提出可以接受雙重承認,試問這樣能讓沒正式邦交的國家跟我們建交?還是鼓勵13個邦交國去跟對岸建交?國人將會看到更嚴重的外交損失。
外交部長吳釗燮昨談及外交政策是否轉向「雙重承認」時,並未明確否認,僅稱「不排除任何狀況」,但學者質疑執行機率太低。對此,國民黨立委江啟臣27日稱確實有難度,因涉及「兩個中國」、「一中一台」,也取決美國態度與美中關係;隨著國際情勢、戰略環境不同,他認為美國應釜底抽薪,重新思考與中華民國復交可能。
俄烏開戰已超過一年,俄羅斯因受到西方國家的制裁,經濟上愈見困難,其中有相當大部份的貿易轉向中國,大量的民生消費品更加倚賴中國提供。有人認為,俄烏戰爭再延續下去可能讓俄羅斯逐漸成為中國經濟附庸。不過,俄中經濟關係雖更加密切,但力挺普丁代價極大,它阻斷了中國拉攏歐盟抗衡美國的長期大戰略。現在俄羅斯對抗整個西方必敗無疑,中國應當放棄聯俄抗西方的戰略,回到原先的聯歐抗美策略,因為美國才是中國真正的戰略對手,而中國也不會因此變成下一個俄羅斯。
近年中俄關係快速升溫,尤其習近平與普丁私人關係緊密,但中國大陸對俄羅斯始終保持冷靜自持的態度。日前習近平與普丁舉行視訊會談,普丁也邀請習近平今年春天訪問莫斯科,但大陸外交部長秦剛9日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通話時,提出「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三不」原則,頗有降溫中俄關係的味道,究竟應如何正確解讀中俄關係?
近年中俄關係快速升溫,尤其習近平與普丁私人關係緊密,但中國大陸對俄羅斯始終保持冷靜自持的態度。日前習近平與普丁舉行視訊會談,普丁也邀請習近平今年春天訪問莫斯科,但大陸外交部長秦剛9日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通話時,提出「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三不」原則,頗有降溫中俄關係的味道,究竟應如何正確解讀中俄關係?
總統蔡英文12月27日正式宣告義務役兵役役期,將從現行的4個月恢復為1年,同時指出相較俄烏戰爭,兩岸關係在中國大陸威權主義擴張下,台灣必須強化自我防衛能力來避免戰爭的可能性。
美國國際關係理論大師米爾斯海默日前接受網路媒體訪問,認為美國領導的西方國家在烏克蘭引爆戰爭是在玩俄羅斯輪盤,從事一場可能會引發核子大戰的豪賭。他認為俄羅斯的軍事表現讓他出乎意外,烏克蘭憑藉民族主義堅定的抵抗意志,拖延住俄羅斯的軍事進展,但他認為烏克蘭能夠打敗俄軍這種想法是「愚蠢的」。
知名的新現實主義政治學家、著有《大國政治的悲劇》一書的芝加哥大學教授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最近在受訪時比較了美國對兩個地緣政治熱點─烏克蘭與台灣─的政策得失,他認為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導致俄羅斯入侵,這個錯誤的政策可能引爆全面性的核戰爭;但是在台灣問題上,他認為美國為了遏制中國,應該盡一切力量來保衛台灣。這項觀點如同他所主張極具爭議性的國際政治現實主義理論一樣,在學術界與網路上都引起熱烈的爭論。
自二戰結束,美國成為全球唯一霸權,美軍一直以「同時打兩場大型區域戰爭」為建軍目標,經過21世紀初反恐戰爭的長期消耗,已力不從心。美國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2017年公布的《美國軍力指數》年度報告指出,美國目前的軍力有可能滿足單一大型區域衝突的需要,但已無能力應對同時發生的兩場重大區域突發事件,2020年新版《美國軍力指數》再度做出同樣的評估。
俄烏戰爭引發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展開經濟制裁,加速俄國與中國之間的經濟往來與合作。俄羅斯外交部第一亞洲司司長格奧爾基‧季諾維也夫7日表示,中俄逐步向本幣結算過渡有其正確性,俄國對中國貨幣的需求和人民幣交易量都在增長。同時,雙邊將完善俄國米爾卡和中國銀聯卡的合作形式和在各自境內使用的機制。
郝敏是中國國際關係學院智慧財產權與科技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國際政治系副主任。
「美聯社」(AP)1日報導,在俄羅斯因入侵烏克蘭而遭西方大規模制裁下,中國大陸正透過購買石油和天然氣提供支援;不過英國智庫的經濟專家指出,這「不是免費的」,中國大陸也藉此獲得廉價能源與有利的商業合作條件。
從4月10日的總統大選之後,法國總統馬克宏和國民聯盟領導人雷朋女士,將在4月24日,再次重演五年前第二輪的兩強對決。曾經說過「北約腦死」的馬克宏,以及宣稱當選後就退出由美國主導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雷朋,在當前俄烏戰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備受國際社會的矚目。然而,疫情過後面對通貨膨脹、能源轉型,以及國家定位,三個層面的議題,無論是誰勝出,都必須要面對。
如何評價澤倫斯基?從烏克蘭角度看,或許是個英雄,或許是個禍首,暫不評論;從國際社會角度看,西方陣營認為他是價值捍衛者,俄羅斯陣營或認為他是麻煩製造者,也姑置不論;但有一點應可確定,從中國角度看,他有益於中國,因為他給中國帶來了又一個寶貴的戰略機遇期。
如何評價澤倫斯基這個人?從烏克蘭角度看,或許是個英雄,或許是個禍首,暫不評論;從國際社會角度看,西方陣營認為他是價值捍衛者,俄羅斯陣營或認為他是麻煩製造者,也姑置不論;但有一點應可確定,從中國角度看,他有益於中國,因為他給中國帶來了又一個寶貴的戰略機遇期。
拜登主政後,美中對抗格局雖未紓緩,但拜習兩度進行視訊峰會,尤其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造成中美兩國各自戰略困境惡劣情勢下,仍能進行對話,至少代表雙方有意控制衝突,避免對抗升高,終究是一件好事。
拜登主政後,美中對抗格局雖未紓緩,但拜習兩度進行視訊峰會,尤其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造成中美兩國各自戰略困境惡劣情勢下,仍能進行對話,至少代表雙方有意控制衝突,避免對抗升高,終究是一件好事。
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這場俄、烏之戰已經打了10多天,戰況似乎陷入膠著。原本各方評估應該是速戰速決的,目前看來長期化的可能性逐漸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