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肝膽胃腸科的搜尋結果,共86

  • 喉嚨卡卡又胸悶 竟是胃食道逆流作祟

     你經常感覺喉嚨卡卡、食不下嚥嗎?國內一名16歲少女,最近幾個月都感覺喉頭不適,伴隨胸悶、胃酸逆流的情況,進入夏季後,症狀更加嚴重,甚至感覺有異物卡在喉嚨,讓她非常難受,前往胃腸肝膽科就醫,經用藥才得到改善。醫師表示,食道蠕動異常是胃食道逆流的原因之一,這些患者在天氣炎熱、寒冷時,症狀會更明顯,提醒民眾要盡早就醫,配合醫囑用藥,調整生活習慣。

  • 誘發胃食道逆流3地雷食物 醫揭1類水果風險高10倍

    誘發胃食道逆流3地雷食物 醫揭1類水果風險高10倍

    在台灣,平均每4人就有1人飽受胃食道逆流困擾,若長期未治療,日後發展為胃潰瘍、食道癌的機率將大幅提升。對此,吳耿良診所院長吳耿良指出,研究發現,甜食、柑橘類水果及碳酸飲料,是誘發或加劇胃食道逆流症狀的3大地雷食物,其中又以柑橘類水果風險最高,高達10.26倍,值得特別注意。

  • 南科診所新增5大科診 奇美還要蓋南科醫院

    南科診所新增5大科診 奇美還要蓋南科醫院

    奇美醫院南科診所在地深耕逾20年,因應周邊居住及就業人口快速增加,今年新增心臟血管內科、胃腸肝膽科、精神醫學科改為紓壓門診、復健科及兒科等5大門診科別,另外在南科診所斜對面、3000多坪的土地,奇美醫院正籌畫設立「南科醫院」,今年底相關審核通過的話,可望2年後落成營運。

  • 大便排不乾淨!30歲女一照罹「冠軍癌」醫揭1恐怖現象

    大便排不乾淨!30歲女一照罹「冠軍癌」醫揭1恐怖現象

    排便排不乾淨,竟是罹患癌症。胃腸肝膽科吳耿良日前指出,一名30多歲女性幾個月來大便總覺得大不乾淨,做了大腸鏡檢查發現是罹患大腸癌。吳耿良指出,大腸癌是台灣最多人罹患的癌症,且年齡層有下降趨勢,原本90%患者是50歲以上,近年門診中30~40多歲的大腸癌患者開始變多。

  • 嚴重胃炎小心淋巴瘤找上門 醫曝「幽門桿菌」恐是禍首

    嚴重胃炎小心淋巴瘤找上門 醫曝「幽門桿菌」恐是禍首

    30歲張姓女子長期出現胃痛、腹脹、噁心等症狀,到童綜合醫院胃腸肝膽科求診,經檢查發現患者因感染幽門桿菌,導致慢性胃發炎,出現胃淋巴瘤前期病癥,在使用三合一制酸劑加上抗生素兩周後,成功根除幽門氏桿菌,胃部逐漸恢復正常,建議1年後再追蹤。

  • 阿嬤鼻子多「這1根」很鬱卒 胃造口讓她笑了

    阿嬤鼻子多「這1根」很鬱卒 胃造口讓她笑了

    年輕是每天「妝水水」的美髮師,71歲李阿嬤3年前中風後因吞嚥功能受損,需長期放置鼻胃管灌食,她此後悶悶不樂也失去社交活動,直到孫子帶她就醫,在醫生解說下,同意在肚子打洞,施行內視鏡胃造口手術,終於不用成天臉上掛著1根鼻胃管,讓阿嬤重拾自信。

  • 沒吃宵夜難入睡 醫曝「1疾病」越晚越餓 會害胃出血

    沒吃宵夜難入睡 醫曝「1疾病」越晚越餓 會害胃出血

    都要睡覺了,卻老是覺得肚子餓得無法睡,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邱展賢表示,要注意是否有消化性潰瘍問題,因為通常到晚上會感覺餓,排除當天吃得太少的因素外,通常是發育中的孩子容易餓;而成年人吃過晚餐,睡前卻餓到睡不著,通常是胃酸分泌過多導致,因為食物快速消化讓肚子容易餓,通常這種情形,可能有胃發炎或十二指腸潰瘍的問題。

  • 預防胃癌風險 醫:幽門螺旋桿菌不可輕忽

    預防胃癌風險 醫:幽門螺旋桿菌不可輕忽

    一名40多歲的男性,近幾個月進食後有上腹部疼痛的症狀,故至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竹北院區胃腸肝膽科門診看診,經安排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後,發現胃部有發炎及胃潰瘍的情形,甚至於病理切片檢查中,發現有幽門螺旋桿菌存在。病人在接受胃潰瘍相關藥物及針對幽門螺旋桿菌的抗生素治療後,不僅胃潰瘍情形獲得改善,也成功根治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

  • 李芳雯2年照出18顆大腸息肉 醫警告:不是切除一次就沒事

    李芳雯2年照出18顆大腸息肉 醫警告:不是切除一次就沒事

    藝人李芳雯最近自曝,去年在經紀人要求下安排健檢,意外發現大腸內長了12顆瘜肉,沒想到才隔一年,最近因為左下腹部悶痛再度安排大腸鏡檢查,竟又長出6顆瘜肉,目前已手術割除,但也讓她深刻體會到健康的重要性。醫師提醒,大腸瘜肉不是切除一次就沒事,無法保證未來不會再發生,民眾務必依照醫師建議定期安排大腸內視鏡檢查,才有機會盡早阻斷大腸癌發生的機會。

  • 李芳雯「左下腹悶痛」竟是身體求救警訊 急開刀嘆:太常外食

    李芳雯「左下腹悶痛」竟是身體求救警訊 急開刀嘆:太常外食

    女星李芳雯早期拍過許多內衣廣告,加上外型狂野、艷麗,被封為「內衣皇后」。10月剛過58歲生日的她,近期常感覺左下腹部悶痛,健檢後才發現大腸長多顆瘜肉,目前已開刀切除。事後李芳雯表示健康亮紅燈的原因,可能跟吃外食太久、運動量不足和遺傳有關連,以自身經驗呼籲民眾要多加注意身體。

  • 他每早起床就擤出大量鼻涕 一查竟是胃食道逆流惹禍

    他每早起床就擤出大量鼻涕 一查竟是胃食道逆流惹禍

    每天早上起床就擤出大量鼻涕的人,要小心可能罹患胃食道逆流!成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謝名宗近日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看診案例,指出一名患者每早都會擤出大量白色透明的鼻涕,但就醫檢查鼻腔卻沒有問題,後來進行胃鏡及食道酸鹼檢測後總算找出原因。

  • 沒吃消夜難入睡 恐是這疾病 醫:嚴重會胃出血

    沒吃消夜難入睡 恐是這疾病 醫:嚴重會胃出血

    都要睡覺了,卻老是覺得肚子餓得無法睡,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邱展賢表示,要注意是否有消化性潰瘍問題,因為通常到晚上會感覺餓,排除當天吃得太少的因素外,通常是發育中的孩子容易餓;而成年人吃過晚餐,睡前卻餓到睡不著,通常是胃酸分泌過多導致,因為食物快速消化讓肚子容易餓,通常這種情形,可能有胃發炎或十二指腸潰瘍的問題。

  • 肚子痛不等於胃痛 醫曝九宮格區分圖 秒懂問題出在哪

    肚子痛不等於胃痛 醫曝九宮格區分圖 秒懂問題出在哪

    當肚子不舒服時,許多人下意識都認為是胃不適,但事實並非如此。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副教授李柏賢在臉書粉專表示,許多患者求診時,習慣將腹部疼痛統稱為胃痛,但不同區域疼痛暗示不同器官的問題,並分享「九宮格區分圖」,讓民眾可以秒懂問題出在哪。

  • 胃食道逆流易致癌 睡前別碰消夜

     台灣約有20%的民眾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每5人當中就有1人,症狀包括火燒心、慢性咳嗽、胸痛等。專家表示,胃食道逆流的風險因子包括肥胖及抽菸。若要改善症狀,日常生活應避免穿著緊身衣著、睡前3~4小時別吃消夜,餐後也應保持直立。

  • 疫情不出門 去年恐有3000癌友延誤診斷

    疫情不出門 去年恐有3000癌友延誤診斷

     大腸癌是國人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每年新診斷人數約有1.5萬人。去年新冠肺炎本土疫情爆發,民眾減少就醫,新診斷的人數掉至1.2萬人。醫師表示,這意味著去年約有3000人罹癌而未被診斷,延誤就醫的後果可能比感染新冠還嚴重。

  • 獨/影后險死在美國 何璦芸「不願客死他鄉」手刀自救

    獨/影后險死在美國 何璦芸「不願客死他鄉」手刀自救

    演員何璦芸以《唐山過台灣》出道36年,演出的電視劇以及電影逾百部,2014年以《大象的手指會跳舞》拿下大陸金雞百花電影年度學院獎短片大賽最佳女主角獎,近年卻因為疫情工作機會大減,今年四月她赴美工作順便遊玩想轉運,不料在友人家中突然胃食道逆流,一口氣哽在咽喉無法呼吸,差點過不去,讓她心想:「完了!不行了!我要死在美國了!」鬼門關前徘徊時,何璦芸滿腦想著還有許多事沒做,尤其是尚未看到未滿一歲的孫女長大最讓她掛心。

  • 名.醫.問.診-9歲童肝包油?! 脂肪肝躍升國人新肝病

    名.醫.問.診-9歲童肝包油?! 脂肪肝躍升國人新肝病

     某天一位媽媽帶著孩子來就診,並表示「體檢有紅字,學校要我們來看醫師。」我望了一下,數字顯示肝指數過高,再望了一下這位身材肥胖的9歲小朋友,心裡大概有了底:是脂肪肝造成的吧。經過腹部超音波檢查,果然證實是中度脂肪肝。原來這位小朋友愛喝全糖手搖飲,天天愛不釋手;在戒掉含糖飲料並積極運動後,持續追蹤半年,這位小朋友肝功能指數才逐漸恢復正常。

  • 急性腸胃炎單月飆逾500人次 醫籲:加強溼洗手

    急性腸胃炎單月飆逾500人次 醫籲:加強溼洗手

    根據疾病管制署統計,今年2月國內單周急性腸胃炎就診累計達11萬人次,雖然疫情期間,因小病跑到醫院急診的人次明顯減少,但急性腸胃炎卻無明顯減緩。奇美醫學中心統計,今年2月急性腸胃炎急診就醫達572人次,3月也高達528人次。

  • 氧化三甲胺直搗心血管! 護心顧腸這樣吃 降膽固醇防血栓

    氧化三甲胺直搗心血管! 護心顧腸這樣吃 降膽固醇防血栓

    養護心臟,除了避免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及肥胖、不良生活習慣等傷害因子之外,新近的研究範疇也多指向研究腸道菌與心血管、心臟健康之間的關聯性。營養專家指出,不只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傷害心血管,近年來廣被討論的消化代謝物質「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 TMAO),要是在體內的濃度過高,也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3種飲食可以調降氧化三甲胺指數,護心更整腸。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