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股東會的搜尋結果,共7,145

  • 3年前踢走蔡英文表哥等28股東入主大同 林郭文艷最終偵查結果出爐

    3年前踢走蔡英文表哥等28股東入主大同 林郭文艷最終偵查結果出爐

    大同公司前董事長林郭文艷3年前在股東常會以禁止陸資及未向主管機關登記併購目的等理由,宣布排除以總統蔡英文表哥王光祥為首的市場派「羅得」、「競殿」投資等法人及自然人的28個股東表決及選舉權,但隔天大同股價暴跌,市值蒸發49億元,因此遭股東告發涉嫌《證交法》特別背信罪,台北地檢署日前不起訴林郭文艷,案經再議,遭台灣高檢署駁回,林郭文艷獲不起訴處分確定。

  • 踢走蔡英文表哥等28股東入主大同    林郭文艷挨告結果出爐

    踢走蔡英文表哥等28股東入主大同 林郭文艷挨告結果出爐

    大同公司前董事長林郭文艷3年前在股東常會以禁止陸資及未向主管機關登記併購目的等理由,宣布排除以總統蔡英文表哥王光祥為首的市場派「羅得」、「競殿」投資等法人及自然人的28個股東表決及選舉權,但隔天大同股價暴跌,市值蒸發49億元,因此遭股東告發涉嫌《證交法》特別背信罪,但台北地檢署調查認為,林郭文艷是依據「經濟民主連合」召集人賴中強等多名律師意見做出決定,罪嫌不足,今不起訴林郭文艷。

  • 《金融》633家上市櫃股東會議事手冊 2024年起需30天前揭露

    金管會為讓投資人有更充裕時間了解股東會議案,研擬修法擴大要求實收資本額逾20億元、或外資持股比率達逾3成的上市櫃公司,自2024年起須在股東常會30天前公告股東會議事手冊,預計合計將有633家上市櫃公司適用。

  • 633家上市櫃 明年股東會議事手冊要在股東會前30天揭露

    為讓投資人有更充裕時間了解股東會議案,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31日預告,將修法擴大要求「實收資本額達新台幣20億元以上或外資陸資持股比率達3成以上」的上市櫃公司,須在股東常會30日前公告股東會議事手冊,即比現在提早9日公告,即633家上市櫃,自明年起適用,要提前在股東常會30日前公告。

  • 鴻海何時能到郭台銘說的200元?

     鴻海(2317)創辦人郭台銘28日宣布參選2024總統大選,惟當其高聲疾呼、力圖為政壇貢獻心力之際,鴻海股價卻因一句「Yes!Please do it」嚇跌,本周來下挫1.85%,而其曾在2016年股東會許下的「沒有200元,我不退休!」諾言,也被市場重提。

  • 信音入股泰碩 拿下一席董事

     連接器廠信音(6126)入股散熱模組廠泰碩(3338),成為泰碩第一大股東、並順利拿下泰碩一席董事已成真,昨(28)日泰碩就法人董事改派代表人做出公告,宣告原法人董事隆昕實業代表人余柏昕,將改由東易企管顧問有限公司代表人彭朋煌出任,惟因彭朋煌現仍掛名信音企業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從而判定信音入股泰碩,並拿下一席董事席次,應已成定局。

  • 爭經營權不再限於家族內訌 公司派面臨保位戰

    爭經營權不再限於家族內訌 公司派面臨保位戰

    根據《財訊》報導,對小股東而言,股務(proxy)單位只是通知股息發多少、去哪裡領股東會紀念品,董事改選年時能靠委託書多領什麼好康;但對大股東而言,股務卻是敏感、機密,攸關在資本市場裡經營權大戰勝敗的重要業務。在外資持股占比已經超過四成的台灣資本市場,股務經營受國際影響也愈來愈深。

  • 可成擬對金管會裁罰 提出訴願

     金屬機殼廠可成(2474)因未將股東提案列入112年股東常會議案,董事長洪水樹遭金管會裁罰24萬元,對此可成18日發出新聞稿表示遺憾,並將提起訴願。

  • 《其他電》可成不滿金管會開罰 負責人將提起訴願

    可成(2474)今發聲明稿,有關金管會以金管證發罰字第1120383711號函裁決可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可成公司)未將股東提案列入112年股東常會議案,認與公司法第172條之1立法意旨不合,違反同法第172條之1第4項規定,爰對可成公司負責人處以罰鍰,可成公司對此深感遺憾。

  • 可成否決股東提案 金管會首開罰

     史上首次不理外資股東被開罰的案例出現,機殼大廠可成的持股1%以上外資股東今年提案要求修改公司章程,希望配息金額由股東會決定,卻被公司否決,且未列入股東會議案,金管會15日對可成負責人開罰新台幣24萬元。

  • 走過第二季逆境 康舒股價硬挺

    著眼於大環境仍有不少的挑戰,康舒(6282)董事長許介立在股東會時就先預告今年的谷底恐會由第一季遞延至第二季,在消費性需求仍續疲弱下,再加上業外投資失利,康舒第二季EPS急縮只剩下0.03元,較去年同期EPS 0.49元銳減93.88%,合計上半年EPS 0.09元,也與去年同期的EPS0.7元有相當的差距。

  • 立委掌握新錄音檔 鏡電視大股東坦承賣股

    立委掌握新錄音檔 鏡電視大股東坦承賣股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6月28日不顧外界質疑,強行通過鏡電視上架案,但以「附帶停止條件」要求鏡電視股東簽署「不得轉讓股份」切結書。時力立委陳椒華掌握新錄音檔證據,昨開記者會指控,鏡電視8大股東有轉售股權、人頭代持的狀況,國巨集團董事長陳泰銘曾對她說,「只要去查金流,一切清清楚楚」。陳椒華痛斥NCC企圖以「停止條件」轉移調查責任,涉嫌放水,這已是瀆職,要求NCC主委陳耀祥下台負責。

  • 證交所:公司治理品質持續提升

     為使上市公司持續提升公司治理,並促進其對永續發展的重視,近年來透過主管機關發布各階段公司治理藍圖、公司治理評鑑指標及各項宣導活動,已逐步引導企業建立相關制度,經證交所統計,多項有關提升公司治理品質的量化數據,皆有進步。

  • 甫接班一個月 智伸科董座林恩道去世

     汽車動力及安全系統關鍵零件大廠智伸科(4551)甫於今年6月完成二代接班,原董座林正盛交棒給兒子林恩道,林恩道並兼任總經理職務,但才剛經過一個多月,智伸科27日突然公告林恩道去世,引發業界譁然。

  • 觀念平台-家族治理與家族憲章 是企業永續傳承的核心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的計算,2023年台灣人均GDP可望達到近37,000美元,將是連續二年超越日本及韓國。探查原因,主要拜台灣電子零組件、資通訊產業的實力,在地緣政治壓力之下,出口依舊暢旺所賜。相較之下,傳統產業則受到景氣循環的影響,必須引導產業轉型、強化競爭力。然而,這當中穿插著家族企業傳承轉型,以及衍生另一層面財富重分配的社會議題。

  • 廣錠上半年每股虧1.28元 Q3估轉盈

    工業電腦廠廣錠(6441)25日公布上半年財報,稅後虧損0.58億元,每股虧損1.28元。市場預期,公司下半年起儲能品牌及代工業務逐步放量,第三季單季可望轉虧為盈。

  • 《金融》集保結算所股東e服務 電子投票成果豐碩

    集保結算所統計,2023年共有2092家上市櫃及興櫃公司採用「股東e服務」中的股東會電子投票(eVoting),電子投票率達60.51%、連3年平均達60%,顯示投資人對數位化投票已普遍接受。其中,在興櫃公司首度全面採用電子投票下,今年電子投票筆數突破1300萬筆、股數高達3835億股,皆創歷史新高。

  • 股東行動主義 明年湧向台灣

     股東行動主義風潮來襲,台灣被國際機構投資人視為下一個主戰場,寬量國際(QIC)創辦人暨執行長李鴻基24日在其記者會上指出,明年有董監事改選的上市櫃公司中,有70家董監事持股低於20%且外資持股高於10%,建議要未雨綢繆,做好股東溝通,降低股權爭議風險。

  • 《金融》寬量國際:股東行動主義由日韓吹向台灣 企業應未雨綢繆

    寬量國際(QIC)創辦人暨執行長李鴻基今日指出,2024年進行董監事改選的上市櫃公司中,有70家董監事持股低於20%且外資持股高於10%,台灣企業應未雨綢繆,做好股東溝通,方能降低股權爭議風險。

  • 小金雞添利 AI集團股大翻身

     「得AI,得天下」,電子航母轉型不易,早早相中AI市場潛力,科技大廠包括廣達、和碩、緯創已搶先透過旗下子公司布局,不但小金雞靠母公司招牌大發利市,集團也跟著沾光,坐收漁翁之利,今年市值翻倍者比比皆是,印證了大牛股也會飆出新行情。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