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育成率的搜尋結果,共27筆
雲林縣政府今年度辦理百億基金養豬場改建(示範性強化養豬場精準管理計畫),豬農踴躍申請,雲林縣原本補助經費僅分配到9000萬元,經縣府不斷向農業部爭取,再增加補助3.7億元,爭取補助額度為全台第1,25日雲林縣長張麗善前往麥寮鄉畜牧場參觀改建成果,豬農大讚新豬舍明亮通風,育成率增加1成。
中央畜產會近日公布,至9月底前補貼進口豬肉每公斤6元、預計補貼5萬噸,預算達3億元。外界質疑為何補助進口豬而非國產豬,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歐洲進口豬肉因能源大漲而拉抬生產成本,因此透過補助進口豬肉減輕消費者負擔。豬農表示,補助勢必促使進口商進口更多豬肉,但國內肉豬育成率低,透過進口滿足缺口,島內缺肉問題也還是會存在。
揮別開季17打數無安打低潮,效力紅襪隊的台灣好手張育成本季首安終於出爐,且是支飛過「綠色怪物」的2分炮,8局又敲帶有2分打點的致勝安打,個人雙安、貢獻4打點,率隊以9比7擊敗天使隊。
近期受禽流感與寒流衝擊加上產地缺雞,缺蛋持續延燒,農委會表示,今年將把進口種雞量提高到30萬隻,較歷年平均24萬隻多,透過擴量來降低產蛋效能低的老母雞,進而提升後續產蛋率,目前已進口5萬隻。
龍蝦是餐廳高檔水產,但因蝦苗死亡率高,民間養殖龍蝦成功率約僅4成,水試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突破養殖技術,降低死亡風險,玻璃龍蝦苗育成率達7成多,將來配合魚電共生設施養殖龍蝦,可大幅提高經濟效益,接下來將輔導業者技轉。
今年豬隻育成率低,加上天氣逐漸轉熱,豬的胃口不佳,最近雲林肉品市場拍賣豬隻數量較上月少200頭,拍賣價每公斤突破80元,上漲7元至8元,時序進入夏天,豬隻飼養不易,價格可能會再往上攀,維持到7、8月。
台灣寶蝦養殖場業者陳泓碩2017年開始導入智慧化養殖,透過科技整合所有魚塭數據和環境監測,讓他成功跳脫傳統養殖生活,不但養殖成本降低,育成率提升,透過遠端監控、操作,讓他多了陪伴家人的時間,連出遊到外地也不擔心魚塭狀況,他的成功的經驗已成嘉義縣科技漁業標竿示範場域。
成功大學生物科技與產業科學系主任陳宗嶽率領團隊,花3年時間,開發全自動「智慧魚苗生產系統」,大幅減少6成以上人力,育成率提高10倍以上,已與1家光電公司完成簽約技術移轉、3家接洽中,未來技術移轉給養殖業者,將改善養殖人口老化、人力短缺問題。
出身台南柳營的連俊堯,退伍後先到北部做「土水」,再返鄉從事營造工程,一次參觀朋友家時,感覺到養筍殼魚很有商機,8年前以門外漢身分投入,運用營造專業,把養殖場蓋得像專業工廠,3年前還導入太陽能光電做漁電共生,提升魚苗育成率,逐漸做出成績,現在他的筍殼魚非常搶手,光是內銷就供不應求。
台灣素有石斑魚王國的美譽,億光與台大漁業科學研究所成功開發出一款石斑魚專用的LED燈具,在專用燈具照射下,大幅降低石斑魚苗殘食的狀況,使魚苗損失降低四成以上,成功使養殖魚苗存活率翻倍,億光耕耘利基市場再下一城。
布袋鎮好美里為嘉義縣內文蛤養殖的重鎮,今年因氣候穩定,多數文蛤養殖池收成率可達6、7成。好美里長秦銘發透露,最近他發現村庄內有許多房子正在興建中,且願意返鄉繼承家業的二代養殖戶亦增加,可以推測當地養蛤產業依然蒸蒸日上。
台西鄉是全台文蛤主要產地,今年文蛤育成率僅4至5成,由於量少價揚,目前市場價格每台斤約120元,面對中秋節需求量增加,預估價格可能飆漲至每台斤150元,民眾中秋烤文蛤恐要傷荷包了。
雲林縣台西試驗場進行漁電共生文蛤養殖試驗,收成率達4至5成,與一般文蛤養殖池收成率差不多,消除漁民對漁電共生的疑慮,目前已有漁民前往水試場詢問漁電共生事宜,有可能發展為新型態的文蛤養殖。
雲林縣台西試驗場進行漁電共生文蛤養殖試驗,收成率達4至5成,與一般文蛤養殖池收成率差不多,消除漁民對漁電共生的疑慮,目前已有漁民前往水試場詢問漁電共生事宜,為新形態的文蛤養殖打下良好基礎。
後疫情時代,全球糧食危機受到關注,達邦蛋白(6578)指出,養殖午仔魚容易運輸、外銷需求增加,彌補疫情之下海鮮難輸入的缺口,池邊價漲幅一度高達30%,公司成功開發益生菌系列達邦來富,提高午仔魚育成率近2成,減少用藥70%,更有助提高育成率,對午仔魚的飼養業者來說是一大助益。
茂生農經(1240)108年下半年豬場保育舍完成擴建,預期今年豬隻銷售業務將大幅成長,今年度將完成3000頭母豬投資案,公司預期至明年年底豬隻銷售貢獻可望翻倍成長。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在雲林和台南試驗漁電共生,透過40%遮光率養殖1年,發現文蛤育成率達7成,比一般3至5成高很多,虱目魚也比一般肥美,漁電合作對魚塭主很有保障,每公頃月租4至5萬元收入,有遠端水質監控,塭主只要巡池,收成還能分紅。
台灣於1998年起從國外引進鴕鳥飼養,但至今存活率仍不高,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近年來針對鴕鳥成長期與繁殖期的行為進行觀察,了解鴕鳥在亞熱帶人工飼養環境下的行為習性,已初步改良飼育鴕鳥的方法,有助於提高存活率。
張朝欣/雲林報導
科技部與海洋大學團隊今日宣布,研究發現可以強化天然草本分子生物活性的新技術,提升植物萃取物抗菌與抗病毒特性。未來「草本炭方」的終極目標,就是取代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