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肺結節的搜尋結果,共26筆
俗話說「賺錢有數,生命要顧」,為了工作忽略小病當心得不償失,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今(21)日表示,一名50多歲婦人數年前發現肺部有1公分結節,但忙於工作的她並未放在心上,沒想到近期因「輕微咳嗽」看診,竟診斷出肺癌且癌細胞已開始轉移,X光及電腦斷層檢驗還出現「滿天星」的畫面,讓蘇一峰看了相當不捨,直說:「生命已經在倒數計時了」。
由前台積電資深副總經理林坤禧創辦的倍利科技14日宣布,已取得國內第一張在台灣進行大規模臨床驗證的肺結節判讀AI醫材許可證,目前已掌握近30家各級醫院進行洽談及試用,另外也完成美國FDA申請送件,力拚2023年底取證,前進北美市場。
國內青少年電子煙使用率快速增加,統計全台有7.9萬名國高中職學生吸食電子煙。胸腔科醫師蘇一峰今分享一則案例,一名20歲年輕人原本不抽菸,被朋友推坑開始使用電子煙,不料吸1年就不斷咳嗽,照電腦斷層發現肺部竟然佈滿有如滿天星般的肺結節,讓他震驚不已。
台中50歲王姓家庭主婦日前安排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時,發現肺部毛玻璃狀肺結節從0.8公分長大到1.5公分,醫師建議進一步診斷治療,她在家人鼓勵下接受醫師建議,在採用微創手術切除後化驗檢體確診為肺癌0期,她也驚呼「幸好聽醫師的話」,現正配合治療,恢復狀況良好。
肺癌發生率在國人十大癌症中位居第二,不只人數增長,年齡層也出現下降現象?台灣肺癌學會秘書長、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胸腔科柯皓文醫師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隨著篩檢肺癌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ow-dose CT, LDCT)普及,各地醫療機構檢查服務及便利性上升,民眾肺癌篩檢意識也有所抬頭,確實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找出許多早期肺癌病人,尤以第1期病人比例增加最明顯。
曾經遇到兩個案例,第一個是40歲平日身體強健、生活習慣良好的吳先生,在健檢中發現肺部有0.6公分結節,因為結節不大且靠近肺門,難以執行定位手術做切片,所以醫師建議持續追蹤,讓吳先生懷著不安惶惶終日;第二個同樣是40歲但右下肺有4.4公分腫瘤的張先生,因腫瘤沒有侵犯到支氣管內所以不易切片診斷。
許多人在健康檢查時發現肺結節病灶,由於肺結節有高度偽陽性,需要長期追蹤,但病人往往面臨輻射暴露的問題,侵入性確診檢查的風險也高;現在透過「無創導航手術」診斷肺癌,有助於提升診斷率,同時避免病人不必要的手術風險。
聚焦於AI篩檢、AI輔助診斷、App自動化三大重點的雲象科技醫療影像解決方案,12月2日至5日「台灣醫療科技展-精準檢測主題館」展出,其中「骨髓抹片AI分類計數aetherAI Hema」、「大腸鏡即時AI瘜肉偵測 aetherAI Endo」更獲大會選為「AI醫療創新科技」代表,因掌握國際競爭優勢,解決關鍵臨床痛點,AI所帶來的實質效益等優勢脫穎而出,展於「大會年度主題館-醫療AI科技特展」展出。
63歲的馮女士四年前出現手部關節及頸部不適、容易疲倦等症狀,嚴重時,甚至無法轉門把、開瓶蓋,赴醫檢查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所幸發現得早,透過傳統免疫調節藥物治療,一年後病情得以控制。
成大醫學院9月29日宣布成立醫學影像中心,擘劃3D醫學影像基礎研究目標。成大醫學院醫學影像中心結合面板大廠群創光電裸視3D前瞻顯示技術,希望開發3D重建影像軟體,提升3D影像重建時與原始切割影像的吻合度與切割準確度。
35歲劉女士因罹患風濕性關節炎,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健康檢查發現右下肺葉有結節,追蹤4個月結節擴大,於是手術切除,病理切片發現組織呈現「乾酪性壞死」現象,確診為結核菌引起的結節。台中慈濟醫院醫師倪永倫表示,劉女士是肺結核感染者,只要遵照醫囑服藥仍可治癒。
年近6旬的陳先生沒有吸菸習慣,還是一名業餘馬拉松好手,但今年體檢時X光檢查卻發現陰影,經LDCT檢查後發現肺部原來有1.7公分的結節,不僅自己大感不解,就連家人心情也大受影響。對此,肺癌專家、雙和醫院副院長李岡遠表示,肺結節不一定是癌症,也有可能是良性的肉芽腫,民眾若發現有肺結節不需過度恐慌,若是在2公分以下配合積極治療,多半都能痊癒。
1名8旬老翁在2013年5月與2018年8月胸部X光檢查時,都無明顯異常,但2018年10月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健康檢查時,卻發現右肺毛玻璃狀陰影,經診療後確診為肺腺癌第1期。三峽恩主公醫院胸腔科主任游永惠醫師表示,肺癌已是國人癌症的第一殺手,除了肺癌是較為惡性不易治療外,早期症狀不明顯、不易發現也是原因之一,超過6成肺癌病人發現時已經是晚期。醫師建議,5種高危險人士可以考慮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LDCT)檢查及追蹤,能提高偵測早期肺癌的機會,有效降低肺癌死亡率。
「黃醫師,我上次公司健檢,說是肺部有一個小結節,要回診追蹤。請問該怎麼辦?我已經擔心得好幾天沒睡好了。」一位神情略顯憂慮的中年女性剛進診間就急著開口。
看到國內肺癌死亡率已連續10年蟬聯十大癌症之首,且女性罹患肺癌的發生率增幅高於男性,台中50歲許姓女子深感不安,憂心自己長年吸入丈夫的二手菸、恐受影響,決定接受健康檢查,結果發現0.5公分毛玻璃狀肺結節,經接受電腦斷層定位術配合胸腔鏡微創手術,終於卸下心頭大患。
「黃醫師,我上次公司健檢,說是肺部有一個小結節,要回診追蹤。請問該怎麼辦?我已經擔心得好幾天沒睡好了。」一位神情略顯憂慮的中年女性剛進診間就急著開口。
一位50歲的女性不抽菸,還規律運動,卻在健康檢查時發現肺部有14顆肺結節,其中有兩個1.2公分為毛玻璃樣病變,明顯有惡性特徵,另12顆小於0.5公分幾乎沒有惡性特徵,考量全部手術切除,會嚴重影響肺功能,最後醫師以微創手術切除較大且惡性的2個肺結節,患者恢復良好,經追蹤3年也沒有復發的跡象。
台中一名58歲早餐店老闆娘多年前健檢發現肺結節,去年因下背痛持續一年,到醫院經檢查證實罹患第4期肺腺癌,並且已出現骨轉移疼痛症狀,幸經標靶藥物治療,腫瘤瘤逐漸縮小;醫師呼籲,早期肺癌沒有症狀,當有症狀產生時,7成病患已是局部晚期或已轉移。
許多人在體檢時發現肺部長了肺結節,內心就開始焦慮惶恐;其實肺結節就是肺部長了一顆或多顆3公分以下結節病灶,造成肺結節的可能原因有:抽菸、空氣污染、廚房油煙、遺傳基因、汽機車及工廠廢氣、還有長期暴露於致癌物。
新竹李姓男子參加公司年度例行性健康檢查,自費加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結果竟發現小結節,由於家族中有肺癌病史,憂心是肺癌的前兆,胸腔內科醫師表示,肺結節不等於肺癌,小於2公分的肺結節有9成機會是良性,需進一步就醫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