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脊椎手術的搜尋結果,共306筆
1名90歲老翁經歷脊椎手術、小中風、膝關節置換,近期因血便,發現鄰近動脈的2公分大腸腫瘤,他因年邁,開刀手術風險太高,評估後接受彰化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以不動刀的方式刮除腫瘤,住院3天後順利出院。
台微醫(6767)拓展歐盟市場再下一城,自主開發之創新醫材椎體撐開器(Tripod-Fix)近期於歐盟CE符合性證書取得新搭配骨水泥(義大利Tecres高黏稠骨水泥)之適應症,推升產品於歐盟市場提供更多與海外骨水泥大廠合作機會,預估有助於Tripod-Fix在歐盟市場的通路布局與銷售。
一名女網友分享,媽媽原本要在雲林一間醫院動脊椎手術,結果進開刀房以後,先是被問是否要自費打一款藥劑,媽媽拒絕以後,麻醉師就在另一個房間大吼「沒簽!等一下不知道會不會醒!」讓媽媽聽了怕到不敢開刀,最後當天下午就辦理出院,而原PO客訴醫院後,公關了解狀況後只說,護理師說他沒聽到,麻醉師沒有回應,但整件事會往上呈報,也會通知院長,但就沒有下文了。
金屬中心前瞻創新技術再獲國際肯定;有「創新界奧斯卡獎」美譽的愛迪生獎,2023年得獎名單公布,金屬中心以「即時動態追蹤手術輔助系統」與「4D(3D+異質)固相式積層製造」分別榮獲銀獎與銅獎之殊榮,印證該中心在科研能量的雄厚實力。
在經濟部技術處支持之下,金屬中心以「即時動態追蹤手術輔助系統」與「4D(3D+異質)固相式積層製造」分別榮獲2023愛迪生獎-銀獎與銅獎殊榮。此追蹤手術可說是脊椎手術患者的福音,已與秀傳醫院做大體試驗,更準確並縮短手術時間。
嘉義基督教醫院斥資上億元,率先於雲嘉地區打造複合式手術室,啟用半年手術累計已破百例,主要運用在神經外科、胸腔外科、骨科、心血管外科及整形外科,嘉義外科部主任神經外科醫生孫瑞明形容,傳統手術醫生用眼睛瞄準,就像狙擊手,不管是病人或醫生都存在手術風險,透過複合式手術室,一站式的手術環境,可精準定位、電腦導航,縮短手術時程,達到「傷口小、破壞少、恢復快、更安全」的精準醫療服務,快,很準!
脊椎老化、退化成為現代人面臨的健康問題,許多長輩經常擔心「這邊痛、那邊麻,蹲下去還挺不起來,難道是長骨刺?」但專家指出,出現疼痛不一定是長骨刺,也不一定要開刀,建議病患先就醫找出疼痛病因,才能選擇正確的方式治療。
新竹縣66歲劉姓民眾因右大腿麻痛延伸至小腿,治療2個月仍未改善且症狀加劇,到新竹台大分院生醫醫院骨科看診已跛行多時,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經評估及核磁共振檢查,診斷為腰椎椎間盤突,接受脊椎內視鏡椎間盤切除手術,術後疼痛立即解除,隔天就出院。
2023年智慧城市展(高雄場)30日在高雄展覽館熱鬧登場,金屬中心秀出46項技術與服務,以「預見科技新趨勢」為活動主軸貫穿4大主題區,相當吸睛。
隨著國內老年人口不斷增加,愈來愈多人面臨腦神經退化與脊椎老化等問題!原以為罹患巴金森氏症的林先生,因出現臉部僵硬、無法正常說話、飲食,甚至走路只能以小碎步的方式前進,結果就醫檢查後才發現罹患水腦症,最後以免開顱的腹腔引流手術排出脊髓液,順利恢復正常生活。
81歲林女士,多年下背痛,痛到延伸到大腿、小腿,無法走路,也沒辦法睡,兩年來接受多次神經叢阻斷術及高頻熱凝治療減輕疼痛,沒多久又復發,幾乎沒有生活品質可言,後來到疼痛門診接受「脊椎神經電刺激療法」,現在疼痛不但已完全解除,且還將長年服用的管制止痛藥物停掉了。
台中65歲張伯伯退休後飽受腰痠背痛之苦,每每想要爬山賞景卻常痛到打退堂鼓,就醫發現是退化性脊椎側彎造成,但他遲遲不敢手術,直到今年年初狀態直線下滑,不僅無法行走甚至需靠輪椅代步,幸接受導航微創手術治療後大幅好轉,又能重享山林之樂。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去年添購新式複合式手術室,同時升級全方位的腦及脊椎導航系統,今年再引進南台灣首部手術導航機器人,手術成功率與精準度接近百分百,成為南台灣腦部開刀患者的新福音。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北港媽祖醫院,近5年來累積450餘例脊椎內視鏡手術案例,讓許多患者重獲新生,為與雲嘉地區醫院分享手術經驗,造福更多民眾,11日舉辦「脊椎內視鏡模擬手術工作坊」,希望透過經驗傳承、新技術交流,讓脊椎內視鏡手術更加進步完善,方便急需治療的患者就近享有醫學中心等級的醫療品質。
行政院前院長蘇貞昌因椎間盤突出接受微創手術,目前復原情況良好。醫師指出,年紀大、常搬重物或彎腰都是好發原因,急性發作常見手腳發麻、無力症狀,嚴重者可能大小便失禁;多數患者休息或吃藥可緩解,若疼痛遲未改善,則須考慮手術治療。
70歲阿伯因年輕時從事粗重工作,扛重物、搬大貨,年紀漸長卻飽受背痛折磨,忍到跛行腿軟才求醫,發現腰椎已嚴重狹窄合併滑脫,因付不起高昂的微創手術一度感到絕望,經轉到澄清醫院骨科透過有健保給付「類微創脊椎手術」,阿伯術後康復行走自如,更感謝醫師給他一個「勇腳」的晚年。
金屬中心全球首創「智慧骨科手術輔助系統-即時動態追跡手術輔助」斬獲2022全球百大發明獎(RD 100)、德國紅點產品設計獎(reddot)兩大獎。整合光學3D複合定位、多椎節影像導航系統、手術輔助機械臂,取代現有導航軟體將影像模型視為一連續剛體,針對現有的系統缺點改善,做到自動椎節分割、多點定位演算、精準虛實影像對位,準確率可達94%,解決因定位標體積過大造成遮蔽與精度不佳問題。
從事農業耕種及粗重工作的人,容易罹患脊椎退化性疾病,台南溪北地區農業及老年人口比例高,為提供當地民眾更佳的醫療照護,柳營奇美醫院成立跨領域合作的「脊椎整合照護團隊」,之後將成立神經脊椎中心,除現在整合照護團隊,後續也會引進新的手術技術及儀器。
經濟部技術處日前於台灣醫療科技展中,發表由金屬中心開發的「全球首創多椎節即時定位導航手術輔助系統」第一代商品雛型機,並見證與醫百科技、鐿鈦科技、聯合骨科、愛派司生技合作備忘錄的簽署,凝聚國內廠商技術量能,攜手投入國產自主研發國內脊椎微創手術輔助系統,以植入物帶動手術輔助系統臨床使用,以手術輔助系統加值植入物品牌,建構高階與智慧醫療系統生態鏈,協助國內的醫材產業再次升級。
台中榮總醫院神經外科團隊用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AR)眼鏡搭配術中導航技術,10月17日成功為脊椎側彎達58度的女子進行矯正手術,不僅側彎角度恢復到10度內,病人身高還增3.7公分,這也是全台首例以AR眼鏡搭配術中導航技術的脊椎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