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腫塊的搜尋結果,共341筆
資深男星陳凱倫,在演藝圈耕耘多年,曾三度榮獲廣播金鐘獎肯定,不過去年罹患扁桃腺癌後,便就醫接受治療,動刀後切除惡性腫瘤後,已經恢復成1期,不過如今卻透露高齡94歲的母親,人生已經進入最後階段,讓他表示未來會每天到醫院陪伴媽媽,好好把握接下來能相處的短暫時光。
攝護腺癌占全台男性癌症發生率第5位,不過花東地區早期發現率不僅低於5成,願意接受根除性切除手術的患者更只有2成許,成治療瓶頸,醫師建議,50歲以上的男性每年應自費篩檢,並避免長期食用紅肉、高油脂等餐點,從日常飲食及規律運動開始做起,才是養生的長久之道。
一名15歲女生和家人到餐廳吃海鮮,回到家裡後,身上出現一塊塊的紅疹,在臉上,手腳也都有出現這些浮腫的紅疹,而且非常的癢,到醫院檢查發現是過敏性蕁麻疹,經過藥物治療後症狀改善許多。
斥資新台幣45億元,台北榮總「重粒子癌症治療中心」經歷14年、共4任院長接力規畫建造下,昨日舉辦開幕式。重粒子中心不僅能提高國內醫療水準,對我國太空技術發展也有相當助益,北榮院長陳威明承諾,未來不以營利為考量,每年將保留2%容額提供給最需要的弱勢病患。
大腸癌連續15年蟬聯「十大癌症」之首,症狀多為血便腹瀉、排便不順等問題,但醫師表示,若腫瘤位於大腸右側,因該處的管徑較大,即使有腫瘤也不易出現阻塞,及腹脹腹痛的不適感。一名婦人即因腫瘤長在大腸右側,即右下腹部,腫瘤雖已6公分大小,卻無一般大腸癌症狀,一度被誤診為疝氣。
可曾想過,在溪邊釣魚時竟會看到「人的頭顱」!
屏縣消防局琉球分隊8日早上6點許,有位鐘姓民眾慌張致電值班台,向值班人員訴說國中二年級兒子,在夜市購買時髦合金鋼戒,7日傍晚戴入右手中指,次日凌晨手指腫脹難耐想將其拔除,嘗試用肥皂等潤滑劑脫除戒指,反而讓紅腫狀況更加惡化,在無計可施下,由母親騎車戴兒子前往分隊請求協助。
一名30歲男子近來2個月感覺胃及肚臍附近疼痛,雖然診所開立腸胃藥,但疼痛感加劇,痛到半夜睡不著,經胃鏡、大腸鏡檢查,僅被告知是胃潰瘍,患者2個月來暴瘦14公斤,只好向另一家醫院求醫,超音波一照發現腹腔有一顆13公分的腫瘤,經查確診為惡性肉瘤合併肝臟轉移,亦即已達第4期了。
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1的癌症,有家族病史的女性一定要特別注意,敏盛綜合醫院微創手術中心執行長陳榮堅表示,一名28歲女子發現胸部有腫塊,因為媽媽和奶奶都罹患乳癌,讓她一直不敢面對,最後檢查已經是乳癌第4期。
熟睡中被這種方式吵醒真的讓人哭笑不得!一名男網友表示,女友睡覺時突然把他「啪」醒,讓他瞬間變得超清醒,再也睡不著覺,起床後還發現小腿上有一塊又紅又腫的「完美巴掌印」。文章一出,引來其他人分享睡夢中的誇張事蹟,不過也有人失望地說:「這不是我要的內容」。
一名70歲男子超過一周都無法排便,肚子越來越痛,就醫檢查發現,竟是大腸中的降結腸腫瘤導致腸阻塞,糞便因被腫瘤阻擋而無法排出,病理檢查確認已罹大腸癌3期。醫師表示,民眾若出現腹脹腹痛、明顯排便習慣改變、經常性腹瀉或便秘等8症狀應儘速就醫。
日前9歲男童發現左胸壁腫大隆起,雖不會疼痛,卻出現右大腿疼痛,疼痛慢慢轉移至右小腿,甚至無法行走,轉診至中山附醫,起初診斷右大腿骨遠端疑似骨髓炎,未料經大約5天治療效果不佳,檢查發現竟是B細胞淋巴芽型淋巴癌,所幸經化療後順利恢復。
知名Youtuber「蔡阿嘎」和老婆「二伯」育有2個兒子,分別是4歲的蔡桃貴和2歲的蔡波能,其中蔡桃貴被封為台灣最年輕的百萬級網紅,父母為他經營的頻道日前已經破百萬訂閱。今(11日)卻傳出可愛的蔡桃貴差點「破相」,跟弟弟吵架被施以「鐵頭功」,最後蔡桃貴的右臉紅腫突起了一大塊,平時可愛的表情也不見,露出厭世眼、一副想哭的模樣,讓粉絲看了超心疼。
淋巴細胞是免疫系統的重要分子,構築人體綿密的免疫防護網,但若淋巴細胞病變就是淋巴癌,台灣癌症基金會表示,台灣每年新增的淋巴癌患者約3000多人,該癌的發病在各年齡層都很平均。醫師表示,民眾在耳後、脖子、腋下常可摸到淋巴結球,若越來越大、界限不明、淋巴結增多合併發燒、夜間盜汗,體重減輕等症狀,小心恐是淋巴癌。
身為家中經濟支柱的的張先生5年前他37歲時摸到右頸下有腫起的異物,經介紹到台中榮總檢查證實是甲狀腺癌,進而接受手術、原子碘治療,未料近兩年,甲狀腺癌復發,因不想再手術,經醫建議採消融治療,隔天就正常上下班,一個月後腫瘤指數降到驗不到,腫瘤明顯縮小。
外科醫師黃若禕分享,一名17歲的年輕女患者,因為左右乳發育不一致來看診,肉眼可見女患者的右邊乳房比左邊豐滿很多,沒想到觸診檢查發現,右邊乳房整塊都是腫瘤,緊急動手術治療發現是一塊足足有20公分大的葉狀肉瘤。
甲狀腺結節是國人最常見的甲狀腺疾病,平均每7人就會有1人有甲狀腺結節,女性占7成;醫師提醒,雖然甲狀腺結節發展成惡性機率低,但仍有可能發生,患者須定期追蹤,一般民眾則建議30歲開始每年做一次頸部超音波檢查。
20多歲陳姓女子去年11月眼睛出現血塊,但因為不痛不癢,所以就自己用手按壓,想要推散血塊,沒想到血塊卻逐漸包覆整個眼球,就醫檢查時眼壓升高到35mmHg,還出現複視等症狀。眼科醫師洪啟庭表示,季節轉換、溫差大時常會出現眼睛微血管破裂的「結膜下出血」,若民眾擅自搓揉,可能會使血塊壓斷視神經,造成失明。
近日日夜溫差大,容易造成眼睛血管熱漲冷縮或過敏,民眾紛紛出現揉眼睛症狀。一位20多歲的陳姓女子因溫差大左眼出現血塊,原以為是戴隱形眼鏡的關係,所以狂揉眼睛想要按開眼球上的血塊,沒想到愈揉愈嚴重,等到就醫時才發現是「結膜下出血」症狀,且經電腦斷層檢查,眼球後方已出現巨大血塊。眼科醫師洪啟庭表示,此情況最嚴重的後果可能會視神經斷裂,造成失明。
台中一名50歲男子前年摸到右邊頸部有腫塊,拖了3個月腫塊愈變愈大加上出現單側耳鳴才去就醫,一檢查就是鼻咽癌四期,幸無遠端轉移,經放療及化療治療2個月,如今追蹤一年癌症都未復發;唯醫師指出,一期鼻咽癌只需化療,5年存活率達90%,而惡化到4期則需加上化療,5年存活率降到50%到60%,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