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腸躁症的搜尋結果,共63筆
林宥嘉20日舉辦「idol 2023世界巡迴演唱會」台北站記者會。他表示,近4年來陷入人生低潮,全因「生命最重要的人」發現罹患胰臟癌第3期,不久後他也突然得到嚴重腸躁症,同時又要兼顧工作、家庭,蠟燭多頭燒,昨想到之前的點點滴滴,忍不住情緒激動哽咽。
林宥嘉20日舉辦「idol 2023 世界巡迴演唱會」台北站記者會。他表示,4年來碰上疫情、陪伴「生命最重要的人」對抗胰臟癌第3期,不久後他也突然得到嚴重腸躁症,蠟燭多頭燒,忍不住情緒激動哽咽。
美國影視明星米高福克斯(Michael J. Fox)1998年公開自己罹患的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病情,也成為倡導研究這種神經退化疾病的知名人士。比利時與美國研究團隊周四(24日)在《消化道》(Gut)期刊發表研究成果指出,巴金森氏症可能源自於闌尾,割除闌尾可讓罹患巴金森氏症的風險降低52%,確切機制仍待更深入研究,至少4種腸胃問題與罹病機率增加有關。
情侶分手原因百百種,但一名女網友因為男友「太愛大便」決定分手。她透露,男友蹲馬桶的次數頻繁,一天至少要4、5次,每次有急事想要找男友,「不是在大便,就是在大便的路上」,雖然女網友嘗試要改變男友飲食習慣,或是陪同就醫,但男友依然故我,最後她只好斬斷這段戀情。貼文一出,引發熱議,有網友猜測男方可能罹患了腸躁症,直說沒病的人根本無法理解這種情況。
許多人一吃飽就想衝廁所,疑惑這樣是否正常?醫師表示,當人進食後,胃為了容納食物會逐漸撐大體積,此時結腸受到神經刺激而收縮、蠕動,將糞便推向直腸、誘發便意,這就是胃結腸反射、屬正常現象,但若還伴隨腹痛、軟泥狀糞便,或反而有便秘情形,就要小心可能是胃結腸反射亢進,是大腸激躁症的症狀之一。
感覺身體到處痛卻檢查不出來?全台約有5%的人感覺身體某個地方疼痛、疲倦、拉肚子、便祕、胃不舒服、心悸、吸不到氣,看遍診所、醫院、中西醫,找過各科醫師求診仍找不到病因,40歲到50歲盛行率最高,女性稍多於男性,這類民眾可能是罹患「身體症狀障礙症」。
45歲余姓男子長期有腸躁及頻尿症狀,求醫都找不出病因,後來出現下背痛,檢查才發現他的椎弓已骨折,但男子不想開刀,南下高雄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診治,院長楊椒喬更發現男子椎弓骨折合併腰椎滑脫且壓迫神經,導致腸躁與頻尿,建議他以非侵入性的水介質震波治療,2個半月就解決男子多年困擾。
45歲的北部余姓男子長期有腸躁及頻尿的症狀,多次求診都找不出病因、更無藥可解,後來更出現下背痛症狀,診斷出來發現男子的椎弓已經骨折,但男子又不想開刀,於是南下到高雄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診治,院長楊椒喬發現男子不只椎弓骨折,還合併腰椎滑脫且壓迫神經,導致腸躁與頻尿,因此建議他以非侵入性的水介質震波治療,一次解決男子所有困擾。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常有痔瘡、消化不良、便祕等問題,大腸直腸科醫師表示,求診者除了痔瘡就醫外,就屬腸胃道最常見,其中腸躁症更是高詢問度,每5人就有1人有此問題,症狀包括腹脹、腹悶痛、腹排氣等不適症狀,更還有一下便秘、一下腹瀉的困擾,吃藥雖能暫時緩解,但過敏性食物最好別碰,包括酒精、油炸物、麩質食物、辛辣、易脹氣食物、難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等。
一名40多歲公車司機,長期腹痛和腹瀉,工作時只能包著尿布再上路,加上頻繁血便導致嚴重貧血,血紅素從14Hb掉到5Hb,時時擔心休克、開車出意外。這名病友10年來以為腸躁症作祟,直到進一步檢查才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隨後聽從醫師建議接受生物製劑治療,血紅素恢復正常,每天排便降低至3、4次,生活品質終於獲得改善。
英國孕產專家兼作家 Becca Maberly 日前在社群媒體披露自己5年前曾有過子宮外孕的經歷,在一直沒有察覺的情況下,胚胎持續發育導致輸卵管破裂、腹部內充滿大量血液。雖然最終手術成功,但直至現在她都沒辦法擺脫當時瀕死的陰霾,並希望透過自己的故事讓廣大女性有所警惕。
隨著國人飲食西化及工作壓力大,潰瘍性結腸炎病患不斷增加,由於症狀與其他腸胃道疾病類似,患者常輕忽。腸道反覆發炎,還可能併發大腸癌。醫師舉例,有一名女病患因此一吃完就要跑廁所,直到發燒昏倒住院,檢查才知整段大腸都發炎,住院一個多月,經詳細檢查才確診是「中重度潰瘍性結腸炎」。
大腸癌顯現出來的症狀多變,醫師表示,有民眾排便頻率大幅增加,原以為是腸躁症,想用益生菌改變腸道菌相,但仍無效,經檢查發現,原來已罹大腸癌4期。醫師提醒,只要排便習慣改變,從原本正常轉為便秘或拉肚子,都需注意,應提早就醫檢查。
一吃東西就想拉、每天跑廁所好幾次,加上現在人生活壓力大,易致腸躁症。醫師表示,1/5的民眾有此困擾,之前曾遇過一位患者長期腹瀉,後因妻子認為照三餐拉肚子不正常,檢查後除確定是腸躁症外,還找出原因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治療後,病患終於看到「成型的糞便」,也改善常打嗝放屁的問題。
腹瀉、便祕、心悸是許多上班族常有的困擾,盜汗、熱潮紅更像更年期症狀,但若對這些症狀不以為意、就醫後未改善,恐是致命的「神經內分泌腫瘤」(NET)上身,賈伯斯即因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轉移至肝臟而病逝。醫師提醒,因此病症狀類似腸躁症、更年期、自律神經失調等,患者易輕忽,發現時有5成病患腫瘤已轉移,若為遠端轉移,平均存活不到3年。
根據2021年5月發表於《神經胃腸病學與動力學》期刊的調查發現,疫情爆發後(2020年)相較於疫情前(2019年),民眾出現腸胃不適的情形變多,增加了12.9%,包括消化不良、排便不順、腹痛、胃灼熱、或類似腸躁的症狀(腹痛並伴隨以下三種症狀中的至少兩種:與排便有關的疼痛、糞便頻率出現變化、糞便形態/外觀出現變化)等。
第44屆金穗獎計301部影片報名、入圍61部,其中,朝陽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系學生陳浩維及王韋喬作品《腸躁男孩》、詹欣怡作品《那天,我媽偷了老師的車》勇奪金穗獎評審團特別獎及最佳演員獎,《腸躁男孩》獲選入圍影片觀眾票選TOP 10,表現十分出色。
長期腹瀉、便秘,可別以為是腸胃問題。一名患者因肚子拉不停就醫,卻被診斷為腸躁症,後來實在是覺得不對勁,深入檢查後發現,已胰臟癌三期。醫師分享若有3症狀,民眾就要提高警覺了。
當出現便秘狀況時,千萬別靠吃瀉藥解決。台灣一名30歲女性長期有便秘困擾,常靠吃瀉藥、酵素才能排便,由於擔心患大腸癌,因此日前做大腸鏡檢查,雖然並未發現息肉、腫瘤、發炎,但大腸黏膜卻呈現「豹紋狀」,顏色黯淡又黑,醫師對此表示,這其實是大腸黑病變,又稱「黑腸症」(melanosis coli)。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生活步調緊湊,加上飲食習慣,腸胃問題是不少人的共同毛病,腸躁症也是其中之一,尤其是一下便秘、一下腹瀉,讓人十分困擾。對此,營養師表示,飲食方面有8種食物要少吃,才能免受腸躁症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