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腸道菌相的搜尋結果,共63筆
腸道有人體第二個大腦的稱號,擁有自主運作神經系統、種類複雜的微生物群,與免疫、代謝與疾病發生有關,也與大腦健康有緊密關聯。眾所周知,益生菌有助平衡腸道菌相、促進腸道健康,英國研究人員表示,益生菌可能也能減退認知能力下降,從而降低失智症發生機率。
41歲房仲曾先生因3餐外食加工作壓力大,兩年來只要吃東西就拉肚子,還合併腹絞痛,經人介紹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以採集糞便進行「智腸檢iMe腸道菌相檢查」,發現腸道內有具抗藥性的弱性壞菌:困難梭狀菌,在醫師建議下服用益生菌及多攝取高纖食物,調節菌群平衡,3個月後腸道菌群明顯優化,他也告別腹瀉絞痛。
糞便是最能反應腸胃狀況的排泄物,同時也反映身體健康。營養師表示,根據「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大便分成7類,不同類型的大便,相對應的飲食方針也各自不同,通常糞便呈現「長條帶點裂痕,與光滑且長條」,是最健康的型態,而排便頻率在3天1次或1天3次都是正常狀態。
越來越多人了解腸道菌叢對健康的重要性,尤其是飲食會影響菌叢生態,但醫師歐瀚文表示,根據研究,運動也會改善腸道菌叢與整體腸道健康,只要持續規律運動,2周就能增加腸道好菌,方式為每周進行150~30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他並表示,目前研究認為運動還有其他益處,如癌症預防、預防老化。
豐華生技後生元原料品牌「Totipro益萃質」,是目前市場最受矚目的後生元概念。有鑑於後生元能促進AKK菌生長、調整體質、改變腸道菌相,以及其產品的穩定性與廣泛的應用性,豐華生技分析市場動向以及全球人民飲食習慣後,研發出Totipro PE0401與PE0301兩種後生元原料。
全球益生菌解決方案領導品牌-豐華生技公司,於2023亞洲生技大展除展出多項功能性益生菌產品以及關鍵專利技術外;並舉辦講座由營養師針對熬夜應酬提出對策-介紹LvUCare豐華生技益生菌。
專注益生菌研發,並打造全產業鏈垂直服務的豐華生技,有鑑於國內外各項健康需求,以及保健營養等相關知識,2023亞洲生技大展將展出多項功能性益生菌產品以及關鍵專利技術,7月27日至30日於南港展覽館1館1F(展位號I126)隆重登場。
很多人花不少錢買「益生菌」維持腸道健康、提升免疫力。其實,大眾從日常飲食入手就可調整腸道健康狀況,好些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可謂腸道益菌生長的超級助攻手。美國科學家分析超過8000種食物,從中找出5種最有助於維持腸道益生菌生長的佼佼者,多吃蔬菜水果有利腸道菌相、幫助消化,更能提升整體健康。
晨暉(1271)搶攻養殖商機,20日宣布推出AFFS01及AFFS02兩株動物及養殖使用的益生菌株,跨進新市場。有鑑於動物健康市場已成趨勢,晨暉鎖定保健及寵物食品市場為兩大引擎,為營運增添動能。
脹氣是最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國人常用胃藥止胃痛也是造成腹脹的一大原因。醫師表示,脹氣主要有4大原因,包括腸道菌相失衡、消化不良等。其中,腸道菌相失衡即與小腸細菌增生有關,胃藥就是一個常見導致小腸細菌增生的藥物,有研究指出,長期服用胃藥會增加50%小腸細菌增生的風險,導致脹氣等不適狀況。
據衛福部統計,台灣每年約1萬3000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如何養護肝臟是非常重要的議題。營養師陳怡錞表示,想要護肝,必須提供肝臟充足營養與減輕負擔,她指出日常除了要遠離,包括發霉、加工食品、甜食與精緻糖、高油、燒烤及過量酒精等6種傷肝飲食外;可多吃優質蛋白質、彩虹顏色蔬果、維生素B群、卵磷脂、天然辛香料、益生菌與益生質等6類食物,幫助肝臟解毒功能運作。
又到了夏天減重季,不少民眾以為不吃肉、節食就是「健康」的減肥方法,但內科醫師表示,不少肥胖者吃得不多,還是胖,代表吃錯東西,另一方面則可能是腸道菌相出現失衡,建議想瘦的民眾,可以透過補充益生菌、B群提升腸道健康,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有助於減重。
腸道健康越來越受關注,醫師表示,當腸道菌相失衡時,腸道會分泌毒素,引發一連串發炎反應,除肥胖外,還會造成脂肪肝、失智症、性腺功能不足。醫師表示,民眾平常要避開過敏食物、暴飲暴食、精緻與加工食物、壓力等8行為,以免腸道問題危害全身。
晨暉(1271)17日宣布,與韓國保健食品前三大代工大廠COSMAX BIO合作,攜手搶攻全球保健食品市場大餅,並將進一步拓展益生菌應用新領域,強化NTU 101乳酸菌競爭力,共同合作推廣NTU 101乳酸菌原料未來的市場空間。
連續佔據國人癌症發生率榜首14年的大腸癌,根據國健署最新資料顯示,2019年大腸癌發生人數超過17,000人,換算下來一天有47人確診為大腸癌。過去認為大腸癌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然而近年來發生年齡越趨年輕化,甚至有高達10~15%的腸癌罹患者發生在50歲之前,老中青各年齡層皆不可掉以輕心。由於大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且症狀與其他良性腸道疾病類似,較難早期發現,因此維持腸道機能成為日常保健中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
現代人為了預防大腸癌等腸道疾病,關注如何確保腸道健康,坊間常聽聞益生菌可以培養良好的腸道菌相,腎臟科醫師表示,臨床研究指出,高纖食物可以培養良好的腸道菌相,但吃益生菌產品未必能培養良好的腸道菌相。此外,因部分益生菌產品恐添加多種化學物質,含磷量高,恐加劇慢性腎病者的病情。
你的益生菌從何而來?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食物。母乳中且含有豐富的益生菌、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質、礦物質及維生素等,足以影響嬰幼兒生長及發育。
目前已知,腸道的健康有利於調解人體免疫力,顧好腸道健康就能維持人體健康,至於如何增加腸道好菌,醫師表示,首先要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維生素A、D,以及鋅、Omega-3,此外,腸道菌相平衡有助於大腦健康與良好情緒。
大腸癌顯現出來的症狀多變,醫師表示,有民眾排便頻率大幅增加,原以為是腸躁症,想用益生菌改變腸道菌相,但仍無效,經檢查發現,原來已罹大腸癌4期。醫師提醒,只要排便習慣改變,從原本正常轉為便秘或拉肚子,都需注意,應提早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