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膽固醇過高的搜尋結果,共185筆
膽固醇是維持人體正常運作的重要成分,但當膽固醇過高時,就容易造成動脈粥狀硬化,血壓升高,增加動脈阻塞的風險。想要降低膽固醇,除了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外,飲食調整也很重要。哈佛醫學院曾於2021年發布了11種能幫助降低膽固醇的食物清單,像是每周吃2~3次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類,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從而保護心臟健康。不妨試著將這些食物加入平常飲食計畫中。
現代人擔心膽固醇過高,又怕藥物傷害肝、腎臟,會尋求降膽固醇的食物療法,醫師表示,現已有5種食物被驗證可降低膽固醇,其中,燕麥要吃燕麥片,而非高升糖指數(GI)的燕麥奶,以免血糖劇烈波動,一名病患每天喝一大瓶燕麥奶,一段時間後,膽固醇還未見明顯改善,反而導致血糖飆高。
現代人擔心膽固醇過高,又怕藥物損傷肝、腎臟,醫師表示,現已有5種食物被認為可降低膽固醇,包括大蒜、燕麥等。其中,大蒜要生吃才有效,因大蒜富含能降膽固醇的蒜素,若經煮熟後,結構會遭破壞,大幅減弱它降膽固醇的功效,因此,爆香大蒜這過程會減弱大蒜降膽固醇的效果。
一名年輕女子因工作忙碌,早餐為可頌、中餐只吃半條吐司,晚餐則吃陽春麵,經檢查罹患脂肪肝、膽固醇過高。營養師詢問後得知,因女子的三餐均為精緻澱粉、且不含維生素B群,不利人體代謝,導致女子有脂肪肝與高膽固醇的問題。經調降女子的澱粉比例與增加其他營養素後,女子的脂肪肝及膽固醇問題均獲得改善。
現代人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其中「高血脂」與血液中的膽固醇有關。高膽固醇是造成高血脂的主因之一,然而許多人若未到醫療院所抽血檢查,根本不清楚自身膽固醇指數是高是低。一名英國心臟疾病專家說,有一個判斷方法非常簡單,那就是觀察自己的腳趾甲。
現代人三餐不正常,加上普遍缺乏運動,經常出現膽固醇過高、高血脂症的問題,可怕的是,多數膽固醇過高的患者往往沒有任何徵兆或不適,直到血管堵塞程度已相當嚴重,才會出現明顯病徵。對此,台大生物產業學系老師洪泰雄表示,若想降低膽固醇,除了飲食之外,增加運動量、控制體重也是關鍵。
許多民眾擔心膽固醇過高,常疑惑一天吃蛋的上限,心臟科醫師表示,由於吃蛋對人體血脂的影響層面多元、變數多,研究結果也常互相矛盾,因此正確吃蛋方式應該「因人而異」,民眾可在自身實驗不同飲食影響低密度脂蛋白(LDL)的程度,以便進行個人化調整。
許多民眾得知膽固醇過高時會急著吃保健食品,但一項最新研究指出,膽固醇Statin可讓低密度膽固醇(俗稱壞的膽固醇)顯著下降,但保健食品無顯著效果,甚至大蒜素反而增加低密度膽固醇。醫師表示,紅麴、魚油等保健食品除了恐無效外,民眾還可能會因吃這些保健食品,延誤服用真可降膽固醇的藥物,害自己暴露於高心血管疾病風險中。
不少人抽血發現膽固醇偏高時,通常會想靠保健食品改善。腎臟科張維文醫師則表示,若發現血脂出現異常,別急著吃保健食品,應先調整飲食與生活型態,少吃富含飽和脂肪酸與反式脂肪等6類食物,過去就有研究顯示,保健食品對降血脂無顯著功效。
54歲的藝人何如芸外貌保養極佳,被譽為「演藝圈美魔女」之一,但健檢發現膽固醇飆高,不解自己不胖為何膽固醇過高,家醫科醫師許書華表示,人體的膽固醇約3成是吃來的、7成是肝臟製造來的,且膽固醇製造的材料包含人吃進去的蛋白質、醣類、脂肪酸等都有,並非自己想的「吃太油」而已。
海鮮是許多人的心頭好,但又擔心海鮮的膽固醇過高,醫師表示,海鮮是低脂、低碳水的優良蛋白質來源,擔心膽固醇的人可避開魚卵、蟹黃、蝦頭等部位,就能夠減少膽固醇的攝取,例如蝦肉、小卷等膽固醇都遠少於1顆雞蛋的膽固醇。
58歲女星李芳雯飽受大腸息肉及膽固醇過高困擾,讓不吃帶殼海鮮及內臟的她相當不解。腎臟科醫師江守山直言,膽固醇跟食物一點關係都沒有,海鮮、內臟等食物是沒辦法讓血中膽固醇增加,破解多年來迷思。
一名55歲婦人患有糖尿病、慢性腎衰竭,幾個月來常吃市場賣的鮭魚卵,導致腎功能大降,膽固醇也飆升。家人懷疑她吃到假的鮭魚卵,不過醫師提醒,即使是真的鮭魚卵,也是高膽固醇、高鈉的食物,都不宜吃太多。
膽固醇過高會引發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因此血脂數值是現代人非常重要的健康指標,營養功能醫師劉博仁表示,一名患者雖膽固醇過高,仍拒絕吃藥,在服用大蒜的萃取物「大蒜素」等營養素後,膽固醇恢復正常值,他建議,膽固醇過高者可以大蒜來降低膽固醇,但煮熟的大蒜降低膽固醇的效果可能不佳。
一般而言,膽固醇過高並無明顯症狀,但醫師表示,今年初刊出的研究指出,相較膽固醇正常者,膽固醇過高者會脖子痛的比例高出54%,原因是過多的膽固醇會堆積於血管中,使得血管狹窄,減少供應脊椎的血流,導致椎間盤退化,引發脖子疼痛。醫師並表示,當膽固醇過高堵塞血管,會讓該血管處感到疼痛,例如腦部血管堵塞為腦中風、心血管堵塞為心肌梗塞,嚴重都會致命。
錯誤的飲食型態讓人吃出疾病,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蔡明劼推薦「得舒飲食(DASH diet)」,這是美國國家衛生院(NIH)專為幫助患者控制高血壓而設計的飲食法,既可減重,又能預防三高。
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台灣18歲以上成年人,大約每4人就有1人有高血脂。當血液中的總膽固醇過高、三酸甘油酯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偏高,任一異常或合併多種異常情形,就符合高血脂定義,日後發生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大增。
中風、心肌梗塞、眼中風、耳中風等都跟動脈硬化脫不了關係。過去一般都認為,動脈已經發生硬化以後,就只能小心翼翼的預防血管阻塞,最新的研究發現,其實硬化掉的動脈也可以回春,而且最好的這一招不必花錢:自己運動效果最好,研究刊登在《阿茲海默期刊》。
根據衛福部100年針對全台22縣市進行的調查,4成國人過完春節後增胖近2公斤,所以每到農曆年,民眾總會注意熱量較高的年菜、零嘴,深怕肥肉上身影響健康,但專家提醒,除了熱量外,依據對健康危害程度評選出「重傷害年菜前三名」,冠軍是廣為周知的養生湯品,原因是脂肪太多,恐讓三高數值更加惡化。
美國兒科學會(AAP)首次建議兒科醫師,讓過胖兒童服用減肥藥,以儘早採取行動,來對付愈來愈多因過胖而引發各種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