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膽管癌的搜尋結果,共72筆
新藥新科技發展快速,但根據國內統計,癌友等待癌症新藥納入健保給付平均需要787天;如要自費使用新藥,一個月動輒10萬元,對於多數癌友都是沉重的經濟負擔。近年民間團體提出「新藥基金」和「商保補位」等解套方案,目前健保署都已著手研議,希望盡速改善癌症新藥「看得到用不到」的困境。
東洋(4105)代理的膽管癌標靶新藥獲准納入健保給付,5月起正式生效,今日股價開高後,一度衝上77.6元、漲幅約2%。
一名70多歲男子有膽結石多年,之前每隔一年就因膽囊發炎而住院打抗生素治療,近來2周一吃完東西就嘔吐,上腹部感覺悶痛、食慾變差,原以為又是膽結石發作,未料這次是預後差的膽管癌(即膽道癌),需要手術與化學治療。
日本情色片女王片桐夕子,1970年出道至今演出多部膾炙人口的作品,又以《夕子》系列被視為代表作,並拍攝逾40部情色片,沒想到她近日傳出已於去年罹患膽管癌離世,享壽70歳,消息傳出後震驚各界。
49歲「爵士一哥」、愛樂電台主持人沈鴻元去年罹患膽管癌,治療後好轉,7日出現發燒症狀,1小時後猝逝。醫師指出,膽管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如果以腹痛為表現來診斷,約7成患者發現時都已經晚期,有「隱藏版癌王」之稱,建議高危險族群要定期險查。
有「爵士一哥」稱號的愛樂電台主持人沈鴻元去年罹患膽管癌,治療後好轉,昨(7日)出現發燒症狀,1小時後驚傳猝逝,享年49歲。醫師指出,膽管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出現皮膚癢、黃疸、眼睛泛黃及小便呈茶褐色等症狀,通常已經是晚期,預後不佳,有「隱藏版癌王」之稱。
膽道癌(或稱膽管癌)對國人而言相對陌生,醫師表示,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6成以上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5年存活率小於5%,平均存活期僅8~10個月,棘手程度與「癌王」胰臟癌並列,因此建議40歲以上者應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
57歲劉先生5年前開始出現消化不良、一進食就脹氣,症狀持續半年後就醫,醫師發現他眼睛發黃,進一步檢查為肝內膽管癌第三期。醫師指出,膽道癌早期難發現,約6、7成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過去因治療方式有限,五年存活率小於5%,而最新跨國三期臨床試驗發現,免疫療法合併化療可提升整體存活期,目前該治療已獲我國衛福部核准。
民眾對俗稱癌王的膽道癌相對陌生,加上一確診多已晚期。國內藥廠台灣東洋與「癌症希望基金會」,在2月12日世界膽道癌日前夕宣布啟動公益合作計畫,支持基金會繪製膽道癌衛教懶人包,盼一起提升民眾的疾病認知。
過去10年,膽管癌與胰臟癌相同,治療上除化療之外別無他法,為了讓民眾更認識膽管癌,全球膽管癌聯盟將每年2月12日訂為「世界膽道癌日」,並強調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膽管癌的治療選擇新增了免疫抑制劑、標靶治療、基因檢測等,讓病患能增加一倍的時間爭取治療,而專家更建議,當確診膽管癌的同時,可一併進行基因檢測,不僅能增加藥物的選擇性,還能爭取更多時間積極治療。
「相較其他癌症,國內關於膽管癌的資訊相當少」,北榮腫瘤醫學部腫瘤內科主治醫師姜乃榕指出,由於國人普遍對膽管癌認識不足,因此常忽略自身的危險因子,錯失黃金治療期,建議可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高風險族群更可用定期的電腦斷層檢查,揪出早期的膽管癌病灶。
近年來,亞洲膽管癌發生率及死亡率逐步攀升,我國前駐泰代表李應元、香港資深藝人沈殿霞均因膽管癌病逝。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最新一期統計,109年的肝內膽管癌確診人數為1263人,與108年的1170人相比增幅達7.9%,此外,膽囊及肝外膽管癌的確診人數與死亡數也都有微幅提升。
衛福部、國衛院與羅氏大藥廠等聯手開辦2年期「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合作示範計畫」,台中榮總已有逾百名病友參與計畫,收案人數領先全台。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表示,建立「跨領域分子腫瘤團隊(MTB)」是本次加速收案關鍵,有信心明年讓更多病人加入示範計畫。
排便不但是將身體內的廢物排出,還可以從它的顏色、形狀,甚至是氣味,來判斷健康狀況。急診科醫師翁梓華在臉書粉專指出,糞便是人體的排泄物之一,也是最容易反應出腸道狀況的觀察因子,醫師通常會從3大面向來判斷患者狀況,分別是氣味、顏色和形狀,他也列出3種常見的糞便狀態,像是散發惡臭又偏白的糞便,很可能與胰臟癌、膽管癌有關。
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於7月30日舉辦「癌症治療新紀元-精準醫療工作坊」,數十個關心精準醫療的癌症病友團體共同參與,國家衛生研究院梁賡義院長、司徒惠康副院長與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黃秀芬執行長皆到場與會。
大便顏色可幫助判斷身體狀態,胰臟科醫師林相宏表示,正常大便多是黃褐色的,排除掉特殊飲食導致糞便顏色改變,其他狀況恐是身體的警訊。黑便可能是消化道、食道、胃、十二指腸或近端小腸出血;紅便則是下消化道出血;灰白色大便最可怕,可能是膽道阻塞,膽管結石、膽管癌、胰臟癌、壺腹癌等。
長聖國際生技(6712)細胞療法再傳捷報,目前台灣特管辦法免疫細胞療法開放項目Gamma Delta-T(GDT)為其中一項,長聖GDT細胞治療產品獲衛福部特管辦法核准且為首家及唯一通過的產品。
排便是人體自然的生理反應,但很少人會注意自己的糞便狀況。肝膽腸胃科醫師詹宜學在臉書粉專指出,雖然糞便是我們排放出來的廢物,但是它的顏色卻能夠反映出人體是否健康,尤其出現黑色、紅色和灰白色的糞便,就要提高警覺,一有不適就盡快就醫檢查。
資深藝人巴戈因胰臟癌病逝,消息傳來震驚各界。被稱為「癌王」的胰臟癌往往一發現就已是晚期,主要原因就是胰臟所處位置在腹部深處,檢查時又常因腸氣阻隔,不易看清全貌。對此,臺大癌醫中心分院檢驗醫學部主任、臺大醫學院檢驗醫學科副教授鄭祖耀指出,胰臟若長期處於發炎狀態就會增加胰臟癌風險,兩類健檢項目可以幫助早期發現,降低末期確診致死率。
明天是世界膽道癌日。許多人或許對「膽道癌」有些陌生,醫師指出,包括前環保署長李應元罹患的壺腹癌、香港資深藝人沈殿霞罹患的膽管癌,都是膽道癌的一種,由於早期難發現,如果右上腹痛持續逾1個月,務必盡快安排超音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