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自殺死亡率的搜尋結果,共69筆
新竹市積極推動心理諮商及自殺防治工作,今年9月成立首座「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有專業人力、個案追蹤訪視及心理健康課程推廣,開設3個月已服務超過2000人次,為市民提供專業完善的心理諮商服務,打造健康幸福城市。
衛福部心理健康司長諶立中昨指出,青少年自殺死亡率高,是因為高樓增加,引發熱議。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甚至要求衛福部公開道歉、嚴懲不適任官員。今諶立中親上火線回應,不是每個人都很堅決地想自殺,很多人其實是後悔的,但若選擇了致命性高的方法就沒有回頭路,減少致命性工具的方便性、可近性,是立竿見影的方法。
兒童權利公約(CRC)國際審查正在台北舉行中,國際審查委員提問「台灣的生育率很低,但是兒少死亡率卻很高,特別是自殺的比例和交通事故的死亡率」,衛福部代表稱「因為台灣高樓的增加,導致很多青少年、青年的衝動性跳樓自殺」,台少盟指出,衛福部不僅沒有正面回答國際委員問題,甚至顯示出「主責國人心理健康與自殺防治的政府部門」專業度遠遠不足,台少盟無法容忍官員漠視社會結構性問題,推諉需改善兒少心理健康的國家責任。
相較於2016年,2021年自殺通報人數增加50%,印證民進黨執政6年,台灣人民越來越痛苦,今年的國慶很blue。
高市37天內傳8起浮屍命案,網友製作「高雄浮屍錄」嘲諷,更引發藍綠隔空交火。柯辦發言人孫玉霖今(17)日強調,高雄自殺率開始上升,37天內更出現8具浮屍,早就成為社會與市政問題,呼籲高雄市政府好好做事,不要以避重就輕的言論,掩蓋防治自殺效果低落的事實。
國衛院最新研究顯示,麻醉用的愷他命拿來當娛樂用,三年內的毒品使用再犯率達39.5%,而且死亡率為一般同年齡、同性別者的4.9倍高,尤其是自殺、藥物過量、暴力毆打等非自然原因的死亡率,更增加高達10倍以上!
《中國時報》昨天獲頒2020自殺防治「優質報導獎」,台灣自殺防治學會表示,該獎項以世界衛生組織提供媒體從業人員的指引為依據,經評比國內四大報整年報導後,認為《中國時報》對自殺防治指引的遵從度最高,因此獲獎。
中國時報今年獲得2020自殺防治「優質報導獎」,台灣自殺防治學會表示,該獎項以世界衛生組織提供媒體從業人員的指引為依據,經評比國內四大報整年的報導後,認為中國時報對自殺防治指引的遵從度最高,因此獲獎。
每年9月10日是國際自殺防治協會(IASP)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共同推動的「世界自殺防治日」,連續3年都以「同心協力防自殺」為主題,可見自殺防治成效之關鍵在於同心與協力合作。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將負責承辦衛生福利部主辦的「2020世界自殺防治日記者會」,配合防疫議題,將今年宣導主題聚焦於「同心協力防自殺,防疫心生活」,提醒防疫新生活運動的同時,也要留意自身與周遭親友的心理健康。
1年多達10萬通電話打到生命線求助,成功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胡中凡及團隊,透過申請將生命線龐大語音資料交由AI辨識判讀,正建置台南、雲嘉高地區國高中生、大學生自殺專線對話資料庫,是目前全球僅有且難得的相關特定語料庫,期能建立不同族群、背景條件自殺行為計算模組,早一步預警、防治。
衛福部16日公布「2019年國人死因統計(國人十大死因)」,其中,事故傷害排名第六。衛福部指出,事故傷害是24歲以下青少年、兒童的死亡率之首,而自殺則是15~24歲青少年、25~44歲青壯年族群的死亡率第二名。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群眾集體焦慮成了世界的主基調。《遠見》最新調查發現,逾四成民眾經常感到孤寂,對比2014年「精神健康基金會」的調查結果,驟增12個百分點;30歲以下年輕人更是高風險族群,逾六成有濃厚的孤寂感。
全球每年約有1億多人口因自殺事件而受到影響、至少80萬人死亡,去年台灣的自殺死亡率持續下探至3865人,可是14歲以下青少年的自殺死亡增幅達到150%,遠超過一般大眾想像,主因與學校的霸凌有關。
除草劑巴拉刈應不應該全面禁用,引發論戰,有醫生用巴拉刈是劇毒農藥,喝一口就會死等理由,認為應禁用。對此,農業四大寇之一的Lin bay好油表示,有人跳樓自殺,所以要禁止蓋高樓,這有可能嗎?他並反諷的說,禁用後農民生產管理困難增加、成本提高,都比不上大醫師的我是為你好。
據衛生署統計,自2002年至2011年,基隆市幾乎連續蟬聯全國自殺率第1名,基隆市衛生局對此加強「同心協力防自殺」的宣導機制,近年成效顯著,今年統計去年資料,2017年已降至全國第15名,特此舉行成果發表會,感謝各界予以協助。
9月10日為「世界自殺防治日」,屏東縣是農業大縣,服用農藥自殺方式高於其他縣市,縣府衛生局針對全縣農藥販售業者加強訓練、宣導,成功降低自殺死亡率。縣府呼籲民眾除提升因應壓力能力,也要關心周遭親朋好友,鼓勵人人珍愛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