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自然科學的搜尋結果,共570

  • 大陸科學家合成全新碳分子 可望成為新型半導體材料

    大陸科學家合成全新碳分子 可望成為新型半導體材料

    微信公眾號「同濟大學材料學院」消息,碳材料家族又添2位新成員:藉由對兩種分子實施「麻醉」和「手術」,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許維教授團隊首次成功合成了分別由10個或14個碳原子組成的環形純碳分子材料。11月30日零點,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線上發表了許維團隊題為:

  • 中國科大採用火星隕石 智慧創製產氧催化劑

    中國科大採用火星隕石 智慧創製產氧催化劑

    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網站14日消息,人類夢想移居火星,首要克服火星缺乏氧氣的環境。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羅毅、江俊、副教授尚偉偉團隊與深空探測實驗室張哲研究員等合作,採用中國科大機器化學家「小來」平台,高效融合人工智慧和自動化機器實驗,利用火星隕石製備出實用的產氧電催化劑,在2個月內就完成需要窮舉2000年才能完成的複雜優化工作。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成果以〈Automated synthesis of oxygen-producing catalysts from Martian meteorites by a robotic AI chemist〉為題發表在國際期刊《自然·合成》(Nature Synthesis),並被編輯選為當期熱點論文予以專門推薦。

  • 新興國際中小學校慶超熱鬧 世界32「國」代表同賀

    新興國際中小學校慶超熱鬧 世界32「國」代表同賀

    桃園市新興國際中小學辦理年度校慶暨運動會,內容融合健康促進、嘉年華會與國際教育,學生以世界各國為發想,共有世界32「國」代表出席同賀,場面熱鬧繽紛,宛如是小型聯合國活動。

  • 「專心走路」正夯!半小時保健紓壓 3要件還你大腦清明

    「專心走路」正夯!半小時保健紓壓 3要件還你大腦清明

    不少人出門在外搭車、步行時習慣戴著耳機,聽音樂、聽說書、聽新聞報導、聽播客都有。最近國外TikTok網紅推廣「沉靜散步」引發跟風熱潮,散步時遠離3C產品,獨自一人,安靜沉浸在步伐之中,號稱可保健紓壓,還能讓思緒清晰。專家認為這並非空穴來風,步行本身就是有效運動,沉默可鍛鍊思緒注意力、專注「正念」,頻繁接觸大自然則可提高幸福感。

  • 東海大學主辦火星任務競賽  結合台灣科學節11日科博館盛大登場

    東海大學主辦火星任務競賽 結合台灣科學節11日科博館盛大登場

    一年一度的全國火星任務競賽將於11月11日至12日結合台灣科學節,在國立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盛大舉行,吸引高中及大專生同台競賽,今年更有超過50支隊伍踴躍參與。科學發展與宇宙解密為人類生活帶來許多演進,主辦單位東海大學的理學院透過科學量能,創發火星生存應用體驗,更透過科學測試與競賽,盼齊聚民眾一同感受科學的奧秘。

  • 大陸中科院團隊破解鈣鈦礦電池壽命基因難題

    大陸中科院團隊破解鈣鈦礦電池壽命基因難題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網站2日消息,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太陽能與節能材料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潘旭、田興友團隊,與韓國成均館大學教授Nam-Gyu Park、華北電力大學教授戴松本合作,成功在反式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

  • 第4屆台灣科學節科普市集 新竹巨城登場

    第4屆台灣科學節科普市集 新竹巨城登場

    第4屆台灣科學節新竹地區科普市集29日在新竹Big City巨城購物中心登場,活動經由產官學的合作,共有31個攤位共同參與,除有豐富的攤位外,科學節還結合竹南高中爵舞社與吉他社等音樂舞蹈表演,一起來推廣科學,培養小孩愛科學、愛STEAM。

  • 信義房屋永續門市海安文元店 辦自然科學活動帶社區孩子遠離3C

    信義房屋永續門市海安文元店 辦自然科學活動帶社區孩子遠離3C

    低頭族年齡層向下發展,信義房屋永續門市海安文元店舉辦生態觀察體驗營與自然科學活動、踢足球等親子同樂活動,讓社區居民可以帶著孩子一起遠離3C,也能藉由深入了解大自然,為生活建立永續意識,也體會鄰里溫暖。

  • 頒發總統科學獎 蔡英文:盼產官學合作擘畫未來科技方向

    頒發總統科學獎 蔡英文:盼產官學合作擘畫未來科技方向

    蔡英文總統今天下午親自頒發我國最高榮譽科學研究獎項的「2023年總統科學獎」,得獎者包括「生命科學組」的李文雄、「應用科學組」的胡正明以及「數理科學組」的葉永烜等3名院士,蔡英文肯定獲獎者的貢獻,也期待透過科技顧問群與國內產官學界的交流合作,為台灣擘畫未來的科技方向。

  • 總統科學獎頒獎 中研院3院士李文雄、胡正明及葉永烜獲獎

    總統科學獎頒獎 中研院3院士李文雄、胡正明及葉永烜獲獎

    「2023年總統科學獎」頒獎典禮24日於總統府舉行,中央研究院的三位院士李文雄、胡正明及葉永烜分別是生命科學組、應用科學組及數理科學組得獎人。李文雄建議政府加大對生物科技投資;胡正明要將200萬獎金捐出來鼓勵年輕人投入應用科學領域;葉永烜則建議大學要好好接手培育高中科學班畢業的菁英學生。

  • 桃竹苗最大科普市集、萬聖搗蛋派對 10月嗨翻巨城

    桃竹苗最大科普市集、萬聖搗蛋派對 10月嗨翻巨城

    萬聖節即將到來,Big City遠東巨城購物中心每年舉辦的萬聖節討糖活動,宛如一場大型兒童變裝秀、讓路過的顧客紛紛拍照留念,還有桃竹苗地區規模最大的台灣科學節,透過科學的體驗感受自然科學的奧秘。

  • 中國科大取得類腦晶片量子成像 登國際期刊網站

    中國科大取得類腦晶片量子成像 登國際期刊網站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8日消息,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孫方穩課題組和大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核科學技術學院鄒崇文課題組合作,製備出類腦神經元器件,並展示出類腦神經系統中多通道訊號傳遞和處理過程。這項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這個過程中,實驗人員創新性地探測到了連接過程中導電絲的形成和即時成像。這種量子傳感成像技術,為構築大規模人工突觸分層組織和神經形態結構提供了直接實驗依據。

  • 大葉大學 深耕茶產業育才

    大葉大學 深耕茶產業育才

     大葉大學建置製茶技術暨產品研究基地,結合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從食品安全出發,從茶科學到茶文化,開展茶產業多元面貌,成為大學推廣茶學高等教育的重鎮,新年度也將執行大學社會責任實踐基地種子計畫(USR Hub)「大葉培小葉、一鑫創二業、台灣茶世界鄉」,帶動茶產業創新。

  • 4年期災害防救韌性科技方案拍板 投逾15億達監測資料數位化

    4年期災害防救韌性科技方案拍板 投逾15億達監測資料數位化

    行政院會通過「災害防救韌性科技方案(2023年-2026年)」,國科會指出,將推動災害防救數位轉型、精進災害防救風險評估與調適策略、提升城鄉災害防救韌性能力等課題,建構數位治理、智慧科技與韌性城鄉的生活環境;國科會副主委林敏聰指出,今年投入7.52億元,明年到2026年將投入8億元,由各部會自行編列。

  • 通勤月票帶動客流量 中捷8月運量再創通車以來新高

    通勤月票帶動客流量 中捷8月運量再創通車以來新高

    台中捷運8月份月運量114萬3199人次,日均運量3萬6877人次,均創歷史新高。中捷公司表示,因通勤月票帶動搭乘,捷運綠線運量已連續2個月刷新紀錄,開學後,學生族群回流,預期將再推升運量。

  • 臺圖與南華大學合辦「小小文青魔法森林夏令營」啟發環境永續之旅

    臺圖與南華大學合辦「小小文青魔法森林夏令營」啟發環境永續之旅

    為鼓勵國小學童在暑假期間走向戶外,呼吸新鮮空氣,國立臺灣圖書館以日治時期「草山林間學校」為藍本,規劃每兩梯次的「小小文青魔法森林夏令營」活動,兩梯次分別在7月17日至18日及8月17日至18日舉行。此次特別邀請南華大學共同合作辦理,藉以推廣生命教育及環境永續,不僅讓85位學童有個充實的暑假,也啟發他們對於生命與環境的尊重與熱愛。

  • 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亞競賽 台灣代表隊獲4金3銀1銅

    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亞競賽 台灣代表隊獲4金3銀1銅

    我國參加第16屆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亞競賽於今(26)日傳來捷報,在32個國家地區、179名參賽學生中,代表我國參賽的8名學生共獲得4金3銀1銅,國際排名第2名,並於國家團隊野外考察項目中,獲得1金1銀佳績。

  • 中國科研論文3大指標再奪全球第一 研究體制擺脫對歐美依賴

    中國科研論文3大指標再奪全球第一 研究體制擺脫對歐美依賴

    在全球科研論文數量和質量的3大指標中,中國再次奪下3項指標冠軍,連續2年科研論文位居世界第一。日本文部科學省發布報告顯示,中國在整體論文數量和被引用次數分別排在前1%和前10%的論文篇數上超過了美國,這證明中國正逐步確立不必依賴歐美的獨立研究體制。

  • 「金門學子FUN科學」暑期營登場 體驗科學樂趣與奧妙

    「金門學子FUN科學」暑期營登場 體驗科學樂趣與奧妙

    金門縣政府為強化金門學子自然科學素養,提升學生的生活觀察與科學探究能力,特別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授及研究生團隊合作辦理「金門學子FUN科學」暑期營隊,今(1)日上午於金城國中藝文中心由副縣長李文良主持開幕儀式,正式展開一連串的有趣的科學活動,帶領學生進行一場科學的體驗與探究。

  • 陸科學家發現全新高溫超導體系 登上《自然》期刊

     大陸微信公眾號「中山大學」之前發布,科學期刊《自然》(Nature)刊登廣東中山大學王猛教授團隊與其他單位合作成果:首次發現液氮溫區鎳氧化物超導體。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