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自營業者的搜尋結果,共68筆
勞退新制上路18年,總提繳人數超過740萬人,以薪資4萬元、雇主提繳6%(未自提)、年資30年估算,退休後每月可領約7千元左右,若再搭配勞保老年年金平均每月約1.8萬元,勞工退休後每月大約可有2.5萬元進帳。
菲律賓統計局公布勞動力調查最新數據,由於經濟活動增加,5月菲國失業人數持續下降。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帕稱,15歲以上的失業人數從2023年4月的226萬人減少至2023年5月的217萬人,環比減少約8.9萬人。
近期北韓可能重啟核試的消息不斷,10日甫就職的南韓總統尹錫悅今天召開任內首次首席祕書官會議,表示當前安保狀況不容小覷,並指示就安保外其他領域可能遭受影響進行詳細監控。
韓國總統大選結果,最大在野黨、保守派的國民力量候選人尹錫悅,以不到1個百分點的差距、48.6%得票率勝出。在尹錫悅當選總統後,未來在財經政策上,勢必將調整現任文在寅政府的措施,特別是在選戰中兩陣營針鋒相對的房地產政策、就業問題,以及疫情過後的經濟發展。
由於新冠肺炎衝擊,2020年韓國經濟呈現負0.9%的成長率,這是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下經濟成長率負5.1%以來,又一次的負成長。
疫情在近兩年對我們的生活帶來廣泛的影響,支付也不例外。消費者轉往線上的比例前所未見,原以為只是暫時的支付習慣轉變已成為新日常。現今,電子商務消費規模(不含旅遊)已達2019疫情前的1.5倍,且近六成的消費者認為支付習慣已永遠改變。生活轉移至線上的趨勢同時加速了數位支付發展。簽帳支付金額在過去一年更成長了兩成,這在全球各地都可見相同趨勢。
疫情在近兩年對我們的生活帶來廣泛的影響,支付也不例外。消費者轉往線上的比例前所未見。原以為只是暫時的支付習慣轉變已成為新日常。現今,電子商務消費規模(不含旅遊)已達2019疫情前的1.5倍,且近六成的消費者認為支付習慣已永遠改變。生活轉移至線上的趨勢同時加速了數位支付發展。簽帳支付金額在過去一年更成長了兩成,這在全球各地都可見相同趨勢,表示數位支付在發展中與已開發國家都迅速發展。
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永續、減碳,在過去1年,已成為台灣從投資、金融到產業界的主流議題,進入我們的職場、財富與生活。
因疫情衝擊而改變的世界中,在韓國出現了30歲的年輕人放棄就業,40~50歲自營業主放棄雇員,基層經濟愈來愈脆弱的結果。
隨著三級警戒四度延長,很多商家直言沒病死先餓死,全民居家防疫乖乖宅在工作、學習,為了宅得徹底民生必需品、食材也採線上網購,且在家一整理發現最沒用的竟是鞋子、衣服。
行政院會24日將拍板紓困4.0精進措施,據了解,加碼紓困的最大受惠者是勞工和新創業者,勞工紓困方面,包括勞工紓困貸款名額至少加倍到百萬名額、在雇主投保部分工時勞工1萬元生活補貼,而自營作業者與無一定雇主勞工的紓困認定資格也將放寬,2020年所得在40.8萬元以下者,可領1萬或3萬元補助。
自從5月疫情升溫以來,房地產來客與交易皆大受影響,大多數業者都面臨了「買方不敢看、賣方不給看」的窘境。據中信房屋觀察,目前消費者對房地產的態度是「看屋有興趣,帶看再等等」,但若防疫與服務到位,消費者還是有入市交易的意願。
自從5月疫情升溫以來,房地產來客與交易皆大受影響,大多數業者都面臨了「買方不敢看、賣方不給看」的窘境。目前消費者對房地產的態度是「看屋有興趣,帶看再等等」,但若防疫與服務到位,消費者還是有入市交易的意願。而此波受疫情衝擊最大的,則是無品牌的自營房仲業者。
副總統賴清德今在臉書表示,面對疫情衝擊,紓困刻不容緩,全國三級警戒已進入第三週,感謝國人體諒,嚴守防疫規範,減少出門、群聚,和政府一起齊心抗疫。
行政院會3日拍板紓困4.0特別預算案,歲出編列2,600億元,全數以舉借債務支應,其中防治經費734億元,紓困經費1,866億元。個人紓困經費高達1,018億元,總計有730萬人次受惠,較去年擴增330萬人次;去年有資料、合乎資格的個人,4日直接入帳。
蔡英文總統今在臉書表示,因應疫情帶來的衝擊,紓困也刻不容緩,今天正式公布了「紓困4.0」的措施。2,600億元特別預算,730萬人次6月4日起紓困現金入帳;紓困的原則很清楚,就是速度要快、強度要夠。
過去一個月以來,美國已有多達25個州宣布將提前結束疫情時代的失業福利措施,根據外媒所做的分析,大約370萬美國人將受到其州政府提前退出聯邦失業計畫的影響。
行政院會3日將拍板紓困4.0特別預算案,規模約2,600億元,由於這波本土疫情來得又急又快,全國三級警戒,許多小攤商、自營作業者及無一定雇主的勞工嚴重受創,行政院長蘇貞昌2日決定擴大發放自營作業者及無一定雇主的勞工生活補貼,新增60萬人受惠,每人最高3萬元,總計受惠人數上修至180萬人。
新冠肺炎疫情當前,很多店家紛紛關門停業,行政院推出紓困方案4.0,台南市中小型商家普遍認為申請條件尚未明朗,擔心能否實質請領得到補助,且緩不濟急,不如期待疫情早日結束,人潮回流,政府再發振興券,對業者最有感。
本土疫情急速升溫,餐飲業禁止內用的政策,已讓業者叫苦連天,尤其三級警戒延長至6月14日,有攤商就表示,再延會撐不下去,盤點這波受疫情衝擊的餐飲業、會展業、交通運輸、航空業、旅遊業以及小攤商等自營業者等,在等待政府紓困措施前,包括餐飲業者已改變經營模式暫時因應業績下滑,但有網友就點出,「不知道要停多久才是最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