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自由中國+雷震的搜尋結果,共125筆
二二八紀念會再次爆發衝突場面。精神科名醫沈政男指出,溫和路線好像不怎麼帶種,卻是務實的政治取向。1960年代台獨運動遭到鎮壓後,有一條介於台共與台獨間的政治路線持續進行,終而催生了黨外與民進黨,才有今天台灣兩黨政治。現在賴清德考慮將蔡英文的四個堅持放進黨綱,等於擱置台獨,走上了溫和路線。他質疑,台灣要成為美帝的兒皇帝嗎?紀念二二八要把台灣的過去看得更清楚,才能看穿前路的迷霧。
民國90年3月間,我把這封〈雷震給王新衡的一封信〉,送給《傳記文學》登出來。
你還在用這個稱號?還死不肯悔改?你被撤職沒收退休金,還不後悔?
1970年代初,在美國、台灣、香港所發展的保衛釣魚台運動,似乎很遙遠的事了,但對現今60、70歲,曾在美國留學及在台灣讀大學的知識分子,因為受過保釣運動的洗禮,對年輕時期參與過的愛國運動,仍留下一份激情、一份回憶、一份反思。50年的歲月,因時間的拉長,有了一定的距離後,可以將這一個為爭國家主權、保國土的運動,看得更清楚,也可根據更多史實的披露,加以詮釋及評價。
筆者持續討論「蔣經國放手民進黨組黨的陽謀」相關話題。本次主題繼續民進黨組黨7年前1979年12月10日發生的「美麗島事件」研究,主要引用2022年1月國史館與國家人權博物館出版張世瑛、林映汝編輯《戰後臺灣政治案件美麗島事件史料彙編》(《美麗島事件史料彙編》)第二冊,由當時官方的機密文件中了解事件前,美麗島雜誌社南投分社與台中分社內部發生的問題。
1949年蔣介石撤退到台灣之後,仍對胡適敬重有加,胡適支持《自由中國》,推動自由主義思想,提倡獨立思考。1952年,他勸蔣介石要遵行憲政,實施民主,放棄獨裁;12月13日蔣介石日記記載:
筆者繼續討論「蔣經國放手民進黨組黨的陽謀」相關話題。本次主題將繼續討論民進黨組黨9年前1979年1月發生的「余登發案」,引用2008年國史館出版蕭李居編輯《戰後台灣政治案件余登發案史料彙編》、民國68年(1979)10月吳哲朗編著《余登發七八生日會記實》、民國68年(1979)7月號《八十年代》雜誌等。筆者在此次文章中結束「余登發案」的討論,之後將進入「美麗島事件」研究。
【愛傳媒蔡詩萍專欄】彭明敏教授過世了,享年幾乎百歲。
自從中華民國退居台灣之後,依據《戒嚴法》第11條規定「戒嚴地域…得停止集會、結社及遊行、請願,並取締言論、講學、新聞、雜誌、圖畫、告白、標語暨其他出版物之認為與軍事有妨害者」,因此黨外人士的政治動員行動通常透過兩種途徑進行:一是「辦政論雜誌批評時政及宣傳台灣本土意識」,二是「參與選舉設法進入決策階層,以發揮制衡的影響力」。
筆者繼續討論「蔣經國放手民進黨組黨的陽謀」的相關話題。本次的主題將繼續討論民進黨組黨十年前的1977年11月19日發生的「中壢事件」,本文引用2021年12月國史館館長陳儀深教授主編出版的《中壢事件相關人物訪談錄》中周天瑞、邱傑、楊志強的回憶以及事後《聯合報》的報導。
筆者繼續討論「蔣經國放手民進黨組黨的陽謀」的相關話題。本次的主題從國民黨內部事來看當年情況。
筆者繼續討論「蔣經國放手民進黨組黨的陽謀」的相關話題。本次的主題從國民黨內部事來看當年情況。
筆者繼續討論「蔣經國放手民進黨組黨的陽謀」的相關話題。本次的主題是民進黨組黨,由於茲事體大,筆者將分為2、3集說明。同時,筆者以1960年代初期國民黨整肅《自由中國》與雷震事件來對照後來蔣經國開放民進黨組黨,可以看出兩岸關係影響兩岸政權內政的大致脈絡。
筆者繼續討論「蔣經國放手民進黨組黨的陽謀」的相關話題。
「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一個人的個性如此、一個政府的作為如此,最後性格決定了命運。
現在才知道,高嘉瑜才是民進黨的救火隊,平常對其冷言冷語,必要時還是要利用一下。
筆者繼續討論「蔣經國放手民進黨組黨的陽謀」的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