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自行車的搜尋結果,共6,973筆
低迷許久的自行車產業露出復甦曙光!觀察業者前三季財報,庫存去化逐季有感下降,市場預期第四季將是產業鏈最谷底,進入庫存去化的最後階段。近期,在零件大廠釋放出入門款產品銷售成績不俗的利多訊息後,預期在明年第一至第二季之間,就有機會出現庫存回補的需求,加上今年低基期效應及高階車款持續熱銷,2024年自行車業營收雙位數成長可期。
環科(2413)8日面臨年線及30元整數關卡雙挑戰,早盤在市場陷入觀望下,一度跌落盤下,然在中場順利補量後,不但雙挑戰順利過關,終場亦以31元、上漲4.2%作收,寫下反彈新高,成功寫下周線連七紅的佳績。
自行車產業隨著客戶持續調整庫存,2024年新車款訂單明顯大減,加上第四季是傳統出貨淡季,包括巨大(9921)、明係(6804)、愛地雅(8933)等三家成車廠,11月營收平均年減3~4成。
花蓮縣兩潭自行車道全長約43公里,北起七星潭風景區,南至鯉魚潭,沿途風景優美受到許多民眾喜愛,為防止汽機車闖入,縣警局今年起設置4處科技執法,1年取締超過3000件,仍不時遭闖入,引發民怨。警方組成「護潭小隊」強化取締,由員警騎自行車「攔停」取締,今年已舉發58件。
花蓮縣兩潭自行車道全長約43公里,北起七星潭風景區,南至鯉魚潭,沿途風景優美受到許多民眾喜愛。縣警局今年起設置4處科技執法,嚴格取締違規進入的汽機車輛,告發3690件,但有民眾發現,疫情後旅遊復甦,仍有不少民眾或遊客誤闖,警方研擬後組成「護潭小隊」,在科技執法未能涵蓋區域,由員警騎自行車「攔停」取締,已舉發58件,提醒車輛不要闖入。
台中市府利用舊鐵路騰空用地打造綠空廊道,成為台中最具特色及高人氣的自行車道,繼上月豐原圓環東路自行車跨橋通車後,緊接著最後一哩路潭子環中東路自行車跨橋於8日開工,副市長王育敏表示,預計2025年完成,將可大幅提升使用安全及自行車騎乘順暢性。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統計從去年開放自行車進入大鹿林道東線後,有4千多件申請進入案中,近半數是騎自行車,至今已發生過9起意外,雪管處建議騎遊客及山友們應該要審酌自身的體能、評估風險、減少負重並備妥騎乘裝備,如果使用租借用腳踏車騎乘進入,也應詢問是否為合法廠商、有無保險給付或檢查零件完整等項,以維護自身權益,才能騎鐵馬、入林道、保安全。
金門大橋於本月3日不幸發生首起死亡車禍引起各界關注,汽機車同道問題也引發民眾熱議,還有網友直接在臉書發起投票蒐集改善避免類似車禍再度發生的意見,地區多位議員也邀集縣府相關單位研議未來改善的方案。據了解,縣府基於安全考量,目前傾向將行人專用道改為機車道,讓汽機車分流;不過消息一出卻讓民眾「炸鍋」,大罵無照開車撞死人卻去檢討機車,質疑提案者根本搞不清楚狀況。
疫後力拚觀光復甦,交通部鎖定自行車旅遊,行政院核定交通部「環島自行車道升級暨多元路線整合推動計畫」第2期,從明年起至2027年投入預算57.75億元,盤點優化升級既有路網、改善台鐵等公共運輸場站的自行車服務,以及行銷宣傳自行車旅遊等,明年1月舉辦環台座談會,體檢我國自行車建設及觀光。
花蓮近日受東北季風影響持續下雨,無照的16歲張姓少年前天(4日)晚間騎乘機車時,視線疑受昏暗燈光及下雨影響,不慎在市區路口追撞停等紅綠燈的電動自行車,車上的男高中生因當場被撞飛,全身多處擦挫傷,所幸送醫無大礙,至於詳細肇事原因還需警方釐清。
遠東商銀發行2024年月曆《單車轉,環保行》,以穿行在城市、小鎮、山野、田園、海濱、河畔的「自行車專用道」為題材,是繼公路、高山山屋等大地主題之後,持續以月曆企劃邀請客戶深入台灣美麗的角落。
遠東商銀發行2024年月曆《單車轉,環保行》,以穿行在城市、小鎮、山野、田園、海濱、河畔的自行車專用道為題材,是繼公路、高山山屋等大地主題之後,持續以月曆企劃邀請客戶深入台灣美麗的角落。遠東商銀總經理周添財表示,自行車是低碳的交通工具,在全球產官學界齊力搶救氣候風險的年代,希望以寶島的自行車道主題,攜手國人與自然共行的前進腳步,前瞻共好新年。
拚車用成長,電源廠環科(2413)、電源控制機構件廠崧騰(3484)各出奇招,其中環科車用雷達模組傳已成功打入國際車廠供應鏈,崧騰則是配合國內一階大廠(Tier 1)針對汽車電機、電池及電控三電系統開發出串接模組,力拚車用成明年營運成長新動能。
雲林縣西螺鎮福興宮「西螺太平媽祖文化祭」系列活動,首度規畫「西螺媽祖太平媽祈福自行車挑戰賽」,3日清晨6點在福興宮廟前廣場出發,共吸引全台近1000名車友,挑戰騎乘雲林、彰化、南投的中部自行車精華路段,同時傳遞太平媽慈悲為懷、庇佑眾生精神,為台灣民眾祈福。
高雄擁有全台最大港口及21處工業區,大型車輛數量居全國之冠,但大型車發生事故嚴重性遠高於其他交通事故,今年至10月底已奪走12條性命。市長陳其邁1日於道安會報時,指示要加強酒駕、大型車違規攔查,並於道安會報提出數據檢討。
台灣各縣市政府廣設YouBike,鼓勵民眾多利用腳踏車、大眾交通工具,但交通分流卻沒做好,引起許多爭議,近日除了有台鐵副站長喝斥民眾應下車牽行,網友也抱怨明明走在人行道卻會被腳踏車按鈴,不知道自己到底走在人行道還是車行道上。
高雄因海陸空交通發達,且有多項重工業聚集,大型車輛數量居全國之冠,高雄市長陳其邁於昨日舉行道安會報時,指示因大型車發生事故嚴重性遠高於其他交通事故,要加強酒駕、大型車違規攔查,並於道安會報提出數據檢討。
為洗刷「行人地獄」汙名,台北市政府近期啟動「機退2.0」計畫,將機車退出人行道列為首要目標,地點以北市「八橫八縱」的主要幹道為主。民進黨台北市議員鍾佩玲質疑,原本人行道作為機車格的空間改為「機車彎」後,卻改建為微笑單車站、電動車電池交換站及自行車停車架,一旦八橫八縱全數完成後,將減少7000個機車停車格,嚴重影響機車族權益。
近幾年來隨著低碳生活的推廣,自行車運動與做為都會短程交通工具益受一般人的歡迎,同時帶動自行車製造業的榮景。中國廣西一位90後青年別出心裁,以中國傳統竹製品工藝的概念打造全球唯一的竹製自行車,在國際市場已逐漸打開銷路,出口數量已有數萬台。這種以傳統工藝創造獨樹一格的商品,引起網路上熱議。
交通部公路局推動「微型電動二輪車」(簡稱微電車,即電動自行車)掛牌納管,2022年11月30日起正式上路,並給予鼓勵優惠期,至今年底前掛牌的車輛可免除450元規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