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臺出口的搜尋結果,共257筆
受到全球經濟景氣不佳衝擊,臺灣機械公會發布今年4月台灣機械出口金額25.52億美元,年減15.2%,為連續第9個月出口呈現負成長。
蔡英文總統今發表就職七週年談話,以下為談話全文:
蔡英文總統今天接見「亞太商工總會」(CACCI)會長麥克穆林表示,去年,臺灣對新南向國家貿易額,達到歷年新高1803億美元,出口額也是史上最高,達到969億美元,較前一年成長17%。期待未來和「亞太商工總會」持續密切合作,加強與亞太各國的鏈結,為區域的經濟和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在新興市場中許多國家擁有豐富天然資源與人口紅利的優勢,再加上全球化貿易的資源分配,使得新興市場國家成為原物料與工業產品的出口國。另一方面,貿易量與經濟成長的關係密切,從全球新興市場的區域貿易量來看亞洲新興市場,堪稱表現亮眼,可譽為全球新興市場的經濟引擎,貿易促進的火車頭。2020年遭逢疫情肆虐,但亞洲新興市場復甦力道強勁,2021年至2022年期間的貿易量再度領先其他新興市場,除了中國大陸,多數為「新南向國家」。
受到全球經濟持續下行、投資不振衝擊,台灣機械公會公布今年首季出口金額68.62億美元,年減21.8%;折合新台幣計價2,091億元,年減14.7%。
藉由簽訂「中日和約」,國府得以確保「中國唯一合法政府」的地位。此後二十年間,日本政府因此條約的約束,不得不承認中華民國政府代表中國正統,也斷絕了任何與中共政權拓展正式官方關係的可能性。和約簽訂、中日兩國互設使館的直接效果,反映在經濟上,就是兩國在皆欠缺外匯的情況下,以每年簽定貿易協定方式,讓兩國貿易不用現金給付,改以記帳方式,在1000萬美元的透支額度內,進口各自所需物資。自1952年至1960年這9年間,臺灣經濟平均成長率為20.31%,日本亦為臺灣進出口貿易的第一大國,9年間兩國貿易總額比例介於40.20%至57.47%,平均47.41%。這些數字所共譜出的臺灣經濟發展的軌距,亦在在說明這一段「易貨」貿易實為啟動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2023年「台北國際汽機車零配件展(TAIPEI AMPA)」、「台北國際車用電子展(AUTOTRONICS TAIPEI)」及「台灣國際智慧移動展(2035 E-Mobility Taiwan)」,於4月12日至15日在南港展覽1館三展首次同期展出,為國際汽機車產業年度盛會。
2023第18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CIMT)於10日在北京盛大開展,臺灣機械公會理事長魏燦文帶領臺灣67家精密機械業者前往參展,展出面積達4,394平方米,較上屆成長13.6%,名列海外前三大參展團。他接受專訪強調,今年CIMT主題訂為「融合創新、數智未來」,與該公會近幾年來積極推動臺灣機械各行業全力朝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等領域轉型升級、出現百家爭鳴現象相契合,未來將帶領臺灣業界與大陸新能源汽機車、綠色低碳與智能製造等產業加強合作,為實現兩岸產業優勢互補開創新的機遇。
臺灣自行車行銷全球,蔡英文總統今天表示,臺灣的自行車產業,正加速朝電動化和智慧化方向邁進。電動自行車產值去年已超越傳統自行車,出口更首度超過100萬台。政府會持續協助產業升級,邁向智慧製造並掌握綠色供應鏈商機,也特別撥出資源幫助中小企業跟上淨零碳排行列,加大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2023年東京食品展於3月7日盛大開展,由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與外貿協會共同籌組的臺灣館,共徵集136家廠商,除農委會外,國內重要農產食品生產縣市,包括高雄市、屏東縣、桃園市、臺東縣、嘉義縣、臺南市、嘉義市、彰化縣及花蓮縣共九縣市參與,聯手七大食品產業公會,為近五年最大陣容,共同展示臺灣特色美食。
過去一年臺灣氣候危機因應對策有重要發展,首先,繼2022年3月30日行政院公布的臺灣溫室氣體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及4月21日行政院函請立法院審議「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後,至年底行政院更新國家自訂減碳貢獻目標,並提出淨零排放「12項關鍵戰略」的各式目標與計畫,緊接著,立法院於2023年1月10日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
2022年是經濟史上不尋常的一年,從上半年景氣熱絡、訂單大增,業界缺料、缺工、缺船與原物料大漲等情事時有所聞,到下半年因俄烏戰爭衝突加劇、美國持續升息壓制通膨,以及中國大陸嚴格執行清零封控措施,市場需求面受到打擊,衝擊國內外企業繼續投資的信心,讓機械業接單與銷售大幅滑落,整年營運大起大落有如在洗三溫暖。
美國家禽蛋品出口協會於12月3日於東海高中舉辦「2022美國雞肉-創新純淨菜餚廚藝競賽」,讓大專院校餐飲相關科系的學子與喜愛烹飪的民眾參與此次比賽,其中12組菁英隊伍在不分軒輊的競賽中脫穎而出。
臺北市政府交通局表示,在臺北市服務超過13年、騎乘次數超過2億人次的YouBike 1.0系統功成身退,於昨日(111年12月3日)停止營運,如欲從新北市騎乘往臺北市民眾請改使用YouBike 2.0。
【愛傳媒簡秀枝專欄】1980年代臺灣,即是指1980-89,(民國69年至民國78年),這10年間在臺灣歷史上佔有一個重要的地位。
海基會今日舉行董監事會,代理董事長許勝雄致詞表示,中國大陸的防疫封控措施,已對民眾造成極大的心理與生存壓力,這次示威人數之多、範圍之廣,反映出民眾積壓已久的不滿情緒。除了臺商的經營環境,海基會也非常關心其他在大陸的臺灣民眾的處境。
11月主計總處所公布的9月工業與服務業薪資與生產力統計相關,結果出現了異於近兩年的現象:受雇員工總薪資雖然上升0.82%,但剔除物價因素後實質總薪資則年減達1.89%,除1與2月份的年節調整外,這是自疫情以來單月跌幅最深的一次。此外,原先深受疫情影響的服務業總薪資年增2.43%,實質總薪資年減0.32%,有逐步回復的趨勢;但工業的總薪資一反常態地年減1.27%,實質總薪資更年減達3.93%。實質薪資的變動反映著勞工購買力的變化,但前述的變化亦顯示工業與服務業的衰榮正處於反轉交替之秋。
櫃買中心為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持續推動東南亞臺商來臺興櫃及上櫃,惟受到新冠疫情影響,過去三年以舉辦線上說明會方式與海外臺商交流溝通,隨著各國邊境管制鬆綁,櫃買中心再度啟動海外實體業務推動,首站即選擇近期經濟發展表現強勁的越南,並於11月16日與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於胡志明市共同舉辦「2022臺灣資本市場說明會」,計有近20家越南企業熱烈參與。
在今年1月1日生效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所引起的關注顯然不及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因為RCEP雖然包括東協10國、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及紐西蘭等15國,就經濟規模、人口及貿易值,大約均占世界三成,為全球最大型的自由貿易協定(FTA)。
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今(11/1)日下午於台北喜來登大飯店盛大舉辦第76屆商人節暨「金商獎」頒獎典禮,行政院沈榮津副院長、立法院林志嘉秘書長、經濟部陳正祺政務次長、經濟部商業司蘇文玲司長、外交部國際合作及經濟事務司蔡允中司長等各部會長官,蒞臨致詞及頒獎,得獎企業出席踴躍,現場冠蓋雲集,精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