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臺北文學閱影展的搜尋結果,共12

  • 温貞菱獨享看電影男友沒揪也OK

    温貞菱獨享看電影男友沒揪也OK

     温貞菱28日出席「2021臺北文學.閱影展」記者會,表示自己從小就愛看「法國新浪潮」電影,因為剪接形式和說故事方式都有別於一般電影。她很享受一個人看電影,「看的當下和看完過程,導演想傳達的思想會慢慢滲透在生活裡頭」,她推薦《廣島之戀》、《四百擊》、《斷了氣》給影迷,被問到是否嚮往《廣島之戀》中的異國戀情,表示「現在(疫情蔓延)應該有點困難」。

  • 街角遇見說書人 臺北文學季3月起跑

    街角遇見說書人 臺北文學季3月起跑

    2019臺北文學季3月起跑,以「文學街巷的說書人」講座與走讀、「耳朵帶路:街道尋聲」特展、「移動臺北,城區說書--市圖好書展」、「文學‧閱影展─薩亞吉雷」等活動接續登場,並邀請以「為講故事活著」聞名的華文小說家、電影編劇嚴歌苓來臺,分享文學與影視作品。

  • 文化快遞》自由有理,叛逆無罪:2018臺北文學‧閱影展

    文化快遞》自由有理,叛逆無罪:2018臺北文學‧閱影展

    事情要從2016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開始說起。一向被視為文化指標的諾貝爾獎,史無前例地將文學獎的榮耀,頒給了民謠歌手巴布狄倫,掀起各界一片嘩然。巴布狄倫的傳奇性與影響力當然無庸置疑,對許多樂迷而言,給再多獎都無法彰顯他的重要性,但他的獲獎也讓文學的定義有了更新的可能。歌詞也算是文學嗎?書寫的媒介是否從此再無限定?既然連諾貝爾都能破格給獎,文學電影又怎能固守成規?當然,獎項絕非唯一的指標,三島由紀夫、米蘭昆德拉、保羅奧斯特,他們的創作無論是文字撰寫或影像再現,都是超越世代的雋永經典。第9屆「臺北文學‧閱影展」希望展現如滾石般的自由精神,讓文學電影的版圖更遼闊,藉由影展的致敬與呼應,深入探索文學電影的多樣面貌。除了規劃焦點人物巴布狄倫、三島由紀夫專題,也精心挑選多部大師經典與當代名作,當歌手如詩人、導演如作者,攝影機一如鋼筆,帶領觀眾照見了電影與文學加乘的無限可能。

  • 文化快遞》2018臺北文學季 轉乘文學線,請在本站上車

    文化快遞》2018臺北文學季 轉乘文學線,請在本站上車

    文學即生活,是將文學注入日常的體會,以及看待事物的視野。我們希望帶領臺北市民,體會文學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可能。希望讓臺北市民在「臺北文學季」這一站,轉乘「文學線」,走遍臺北12個行政區,造訪12區各具特色的臺北文學生活。在文學線的列車裡,所有的臺北人都將是文學人。──策展人封德屏

  • 文化快遞》在電影與文學之間,我們閱讀

    文化快遞》在電影與文學之間,我們閱讀

    對我而言,每一次的「文學‧閱影展」都是一種召喚。召喚觀眾翻開書頁,召喚讀者走入戲院,召喚所有人在電影中看見文學之美。正如文學季所帶動掀起的閱讀與寫作風潮,閱影展以文學為題,藉由導演焦點、作家專題、文學改編等各種文學電影的展演,也像是一種關於閱讀的呼喊,召喚觀眾在影像的魔力中更進一步找到文學的底蘊。隨著多屆來的促進推廣,閱影展不但培養了為數眾多的忠實觀眾群,藉由主題影片的策劃,也呈現了電影與文學的雙向辯證,開啟更多元的文學電影思考。今年閱影展將於台北之家光點電影院舉行,以「影的意志vs.文的靈光」為主題,再次帶領讀者深入文學電影的精髓,規劃義大利電影大師巴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以及捷克文學大師卡夫卡(Franz Kafka)兩大作者專題,從導演的影像意志,到文本的改編詮釋,在電影與文學之間,領略閱讀的無窮魅力。

  • 文化快遞》2017臺北文學季 「從前」到「以後」

    文化快遞》2017臺北文學季 「從前」到「以後」

    透過閱讀,作家運用豐富的想像世界,開展寫作視野。閱讀文學經典,讓一位作家的心志更為強大,也可讓他覺知自己的渺小。每位作家都有珍藏的文學閱讀體驗,不同世代作家間的差異及分歧,饒富趣味,足堪反思。

  • 文化快遞》日常在當下:日記電影影展 EX!T 7 第7屆台灣國際實驗媒體藝術展

    文化快遞》日常在當下:日記電影影展 EX!T 7 第7屆台灣國際實驗媒體藝術展

    「日記電影」經常被用來指稱某一種貼近生活、隨性的個人電影,EX!T 2016第7屆台灣國際實驗媒體藝術展「日常在當下:日記電影影展」,以「在當下」為基礎加以延伸與探索。影展所策劃之議題、系列座談與6大影片單元放映,以劉吶鷗、莊靈2位臺灣日記電影創作者為同心圓向外拓展,從地理位置上,向右觸及美國前衛電影運動,策劃「美國日記電影之父:瓊納斯‧米開斯專題」,往左涵蓋歐洲巴黎的實驗電影創作者顏.博飛,企劃「顏‧博飛的日記電影」。

  • 5月《文化快遞》活動精選-2016臺北文學.閱影展 文武對望.字影跨界

    5月《文化快遞》活動精選-2016臺北文學.閱影展 文武對望.字影跨界

     簡介:文學、戲劇、電影。排在愈前面的,理論上愈可以大聲地對後面說:你只不過是隸屬我的一環。電影則不,即使不同地點不同時間,還是有可能看到一模一樣的內容。大銀幕裡的演出與調度,是不會受戲院觀眾影響而改變的。而面對文學界總以為影像比文字少了曖昧與複雜的成見,電影也能輕易找出例子反駁。尚米特里(Jean Mitry)早在幾十年前就悟道了:文學作品中,詩成為波浪;而在電影作品中,波浪化為詩。

  • 5月號《文化快遞》 2016臺北文學閱影展 文武對望 字影跨界

     臺北市政府發行的藝文刊物《文化快遞》出刊了!本期封面故事為「2016臺北文學.閱影展 文武對望.字影跨界」,還有很多精采內容,請上《文化快遞》網站瀏覽,或至各捷運站、美術館等藝文場館索閱《文化快遞》。

  • 文化快遞》2016 臺北文學.閱影展 文武對望 字影跨界

    文化快遞》2016 臺北文學.閱影展 文武對望 字影跨界

    文學、戲劇、電影。排在愈前面的,理論上愈可以大聲地對後面說:你只不過是隸屬我的一環。

  • 2014臺北文學季文學‧閱影展

    2014臺北文學季文學‧閱影展

     ◆時間:4/26~5/4,4/4開始售票

  • 3月號文化快遞 跨閱出版

     3月號《文化快遞》出刊了!本期內容的封面故事為「2013臺北文學季」,2013臺北文學季將端出多元化的文學盛宴,包含「國際作家訪臺」、「文學生活講座」、「臺北文學地景走讀導覽暨微電影徵件」、「臺北文青生活考特展」、「臺北文學‧閱影展」,及「臺北文學頻道」等,讓更多人有更多的機緣,閱讀自己所居住的這個城市的各個扉頁。期待透過文字、光影、影音的引導,讓人們掏出自己的靈魂,跨越城市灰冷的圍牆,聆聽臺北城噗通噗通的心跳聲。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