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臺北體院的搜尋結果,共41筆
國際護理師節才剛過,IG帳號「B卡必卡,正妹獵人」為感謝護理師辛苦付出,整理了全台最正護理師地圖,總共有8名正妹護理師,每一位都是天使臉孔、魔鬼身材,甜美可愛的笑容引起1.3萬名網友暴動、按讚,大呼「突然感覺全身都有病,正在掛號的路上」。
臺北龍足球俱樂部今年獲得臺北市政府體育局冠名贊助,將霸氣的龍身化為球隊意象,以「臺北龍」之姿參與2023年企業甲級足球聯賽,由前國家隊總教練、日本籍今井敏明擔任總教練,今天於臺北市立大學天母校區舉辦冠名簽約記者會,並舉辦隆重的授旗儀式,全員喊出「全國制霸」口號,放眼2023年企業甲級足球聯賽,同時也會繼續深耕基層足球。
出血性腦中風為國內重大死因之一,其中出血血量、部位、是否引發腦水腫、水腦,進而導致腦壓升高,是決定出血性腦中風病人預後的重要因素。即時正確的診斷並進行開顱手術,可有效改善病人預後。開顱手術是依照出血部位和深度來判斷,部分病人以3-4公分的頭部傷口進行微創手術,並透過腦內視鏡,減少手術中腦部周圍組織的破壞,不僅縮短手術時間,也減少手術失血量。
淨零排放、ESG議題發燒,各企業競相投入永續發展,醫療體系也陸續積極響應。新光醫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3月上旬分別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簽署醫院永續發展倡議書,承諾逐步推動各項永續行動,實踐健康永續,扮演醫院永續領頭羊。
過敏是如今最常見的嬰幼兒健康問題,除了會引起輕微的皮膚癢、起疹子等常見症狀,也有可能會出現威脅生命的嚴重過敏反應,讓人防不勝防。尤其小朋友出現這些症狀更讓爸媽擔心受怕。究竟能否提早檢測出過敏體質?幾歲可以帶小孩去檢測過敏原?兒科醫師為你詳細解答!
2022台灣醫療科技展今(1)起連續4天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展出,臺北醫學大學暨醫療體系今年結合一校六院特色,共展出29個亮點項目;其中一大亮點是北醫附設醫院展出的「Deep-Lung人工智慧多模影像精準健康平台」,運用一張電腦斷層影像,就可預測肺癌、肺氣腫、冠狀動脈鈣化、骨質疏鬆等4種疾病。
久違的「地表最大舞蹈演出」,17日在臺北國家兩廳院藝文廣場圓滿落幕,再創萬人回歸兩廳院的畫面!國泰金控與雲門舞集今年以全新品牌形象「國泰雲門隨行吧」出發巡演,戶外公演終站落腳臺北,在主辦方防疫不掉隊堅持下再度吸引逾兩萬人參與,讓惜別已久的臨場藝術欣賞再次感動國人。
國際護理協會(ICN)訂定2022年主題為「投資護理,尊重人權」聚焦於保護、支持和投資護理專業以強化全球醫療體系。
台灣的慢性腎臟病和糖尿病人口密度,相較於全球向來偏高,尤其大部份病患一旦有尿毒症狀,就可能需要進入血液透析治療,也就是所謂的洗腎。在醫療現場,血液透析是一種安全的治療方式,但也會在透析治療中,因為脫水量的多寡以及身體狀況不同而產生不適,如血壓降低、抽筋等情形,或在透析治療後發生瘻管滲血阻塞的狀況,不但增加腎友和家屬困擾以及醫療人力的浪費,也會影響透析效果及生活品質。臺北醫學大學新國民醫院許永和院長,深切體認洗腎病人的痛苦與無助,致力引進「精準透析」,有效提昇血液透析臨床照護品質。
陳小姐59歲,因右肩疼痛,手往上舉會抬不高,尤其是特定動作角度會痛,伸手拿東西會痛,內衣扣子扣不太到,背癢抓不到,夜晚睡覺會痛醒導致睡眠品質很差等問題,於是前往北市聯醫忠孝院區復健科門診就醫。經由復健科主任杜育才安排X-光及超音波檢查,診斷為旋轉肌鈣化性肌腱炎。
隨著醫療科技的日新月異,大健康產業人才需求殷切;中國醫藥大學今年獲教育部同意設立大學部「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招生,以培育生物醫學與工程跨領域之醫學工程專業人才,歡迎青年學子踴躍報考,成為未來臺灣生醫矽谷的生力軍。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長期關心青年學子與教育,舉辦「2022大學暨技職校院多元入學博覽會」已28屆。今年學測考生適逢108新課綱實施第一屆,不論考試時程、題型、難度、採計方式等皆是全新的,在此重要關鍵時刻如何趨吉避凶?把握關鍵挑戰自己理想中的夢想科系? 大學博覽會執委會3/5-3/6日於台北、台中、高雄三地及線上展同步開展「2022大學暨技職校院多元入學博覽會」,服務學子,免費參觀。
111學年度新型學測考試3/1日公佈五標,面臨108新課綱第一屆的學測考生,不論考試時程、題型、難度、採計方式等皆是全新的,並以學習歷程取代原有的備審資料,在此重要關鍵時刻如何趨吉避凶?把握關鍵挑戰自己理想中的夢想科系?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長期關心青年學子與教育,3/5-3/6日將於台北、台中、高雄三地及線上展同步開展「2022大學暨技職校院多元入學博覽會」,免費參觀。
新北中信特攻隊與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於今(22)日在新莊體育館正式簽訂醫療結盟,由領隊楊淑惠代表與臺北醫院鄭舜平院長在特攻隊全體球員見證下共同完成簽署,鄭舜平院長表示將提供新北中信特攻隊精準且快速的醫療服務,成為特攻隊的最強醫療後盾。
「第六屆國際醫療典範獎」歷經近一個月的初審及複審評選後,於16日公布本屆得獎得主名單。個人國際醫療典範獎得主(依收件順序)為陳志福醫師(社團法人台灣健康服務協會)、劉君恕醫師(臺北榮民總醫院)及林元清醫師(AHMC Healthcare Inc)。團體國際醫療典範獎得主(依收件順序)為花蓮慈濟醫院—國際醫學中心、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吐瓦魯醫療資訊系統計畫,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醫療中心。
臺北榮總教學部醫學圖書館一直以來致力提供生物醫學資料庫給相關研究者。在院長與各級長官大力支持下,透過跨部門的共同合作,進行生物醫學資料庫的教育訓練,發展教育訓練之藍海模式。
【旅遊經 洪書瑱報導】
一名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病史的年輕女士,因長時間使用手機追劇、滑手機,導致左眼眼前內側突然發生一塊陰影,而且不僅看東西緊緊跟隨,還感到看東西有浮浮的感覺,因擔心是黃斑部病變,因此就醫檢查。經過詳細檢查後,確診為左眼急性玻璃體玻璃合併部分纖維化後膜粘連在黃斑部外側,才使患者視物時感到眼前有陰影擋住,所幸黃斑部並未被拉扯,才未使症狀加劇。
北市北投區25日上午9時許,某民間工程單位辦理的新建工程,發生工安意外,造成1名男性勞工被物體飛落擊中(飛落高度約9公尺),經緊急送至臺北榮民總醫院急救,於當日仍不治死亡。北市勞動局勞動檢查處已依法勒令工程單位停工,待釐清後再論罰則。
義美吉盛公司結合臺北榮總「視病猶親,追求卓越」的核心價值,與「食醫同源共榮.安心關懷為總」理念,將臺北榮總生活廣場,打造為新世代全新體驗的醫院型全功能美食商場,落實「食品安全衛生」、「顧客服務管理」、「舒適環境氛圍」、「創造經濟就業」四項指標,榮獲第18屆金擘獎佳等獎多項獎項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