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臺灣通史的搜尋結果,共15

  • 書摘精選》真的有國姓魚嗎?

    書摘精選》真的有國姓魚嗎?

    南明國姓爺鄭成功攻打台灣、驅逐荷蘭人,而台灣的大清、日本文獻都記載了「國姓魚」傳說,其真實性如何?在此一探究竟。

  • 楊秉儒》政府成天鼓吹人民上戰場?

    楊秉儒》政府成天鼓吹人民上戰場?

        【愛傳媒楊秉儒專欄】「臺灣民主國」是1895年短暫存在於臺灣的共和制政權。清朝在甲午戰爭戰敗後,被迫於同年4月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與澎湖群島割讓予大日本帝國,不想被日本統治的部分臺灣仕紳因而鼓動前清臺灣巡撫唐景崧在同年5月25日宣布建國,並由唐景崧擔任首任大總統。

  • 國民黨售《台灣通史》遭綠營譏 學子批「以今非古」

    國民黨售《台灣通史》遭綠營譏 學子批「以今非古」

    國民黨成立電商中心,並販售連橫寫的《台灣通史》,內容也曾被批評是黨國機器意識形態,台灣學權陣線發起人、政大歷史系碩士生何元楷認為,綠營批評該書是以「中國人史觀看台灣歷史」,完全是「以今非古」,用現代的角度或觀點批判前人著作,「如果我們嘲笑清朝人沒有臉書用,會不會覺得很荒唐?」

  • 兩岸史話-建城者陳星聚 繁榮者劉銘傳

    兩岸史話-建城者陳星聚 繁榮者劉銘傳

     陳星聚為官21年4個月,在福建整8年擔任5個縣的父母官,多為艱苦貧瘠縣份,任期最長者2年2個月,最短5個月,但在每一個縣都留下良好的政績和民眾感戴,這很不容易,必定有切中民瘼的做事方針和效率;在臺灣11年10個月,將自大甲溪以北至淡水、基隆、宜蘭的廣袤轄區治理得逐漸走向清明,綜論他的施政,走的完全是儒家思想的治理方向,寬嚴並濟。

  • 被遺忘的關鍵人物──建城者陳星聚 繁榮者劉銘傳(十八)

    被遺忘的關鍵人物──建城者陳星聚 繁榮者劉銘傳(十八)

    陳星聚在中法戰爭的陰影及時間壓力下,趕工建好了臺北城,立刻投身支援劉銘傳督辦的淡水及基隆防守戰爭,做為地方父母官,戰場在轄區,自然備感煎熬,必須提供錙重糧食、撫卹傷亡、提振士氣、安撫民心,責任自是不輕,尤其在多年建城城工的操勞之下已埋下病灶,但是陳星聚因為早年率領地方團練抵抗捻匪的經驗,對抗法戰爭也有他的戰略思想,尤其當時地方仕紳所組的民團亦躍躍欲戰。

  • 邱議瑩罵番仔李永得稱無歧視 台灣通史序「番」字就歧視

    教育部課審會將《臺灣通史序》從高中國文科推薦選文中拿掉,理由是文章中提到「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開山撫番」,不但是以漢人觀點看待原住民歷史,而且有歧視原住民之嫌,因此決定捨棄該文。對此,臉書粉絲團「鳳凰花護民主市政監督聯盟」認為,綠委邱議瑩在立院公開罵人「番仔」,李永得卻硬坳說她沒歧視的意思,蔡政府惡意以今鞭古,卻厚顏袒護自家人!

  • 10/30 三大報頭條要聞

    10/30 三大報頭條要聞

    ◎中國時報

  • 〈畫菊自序〉兼顧女性、本土素材

    〈畫菊自序〉兼顧女性、本土素材

     教育部課審會昨審議12年國教高中國文科推薦選文,課審委員從研修小組提出的31篇選出15篇,其中連橫的〈臺灣通史序〉,因以漢人觀點看原住民歷史而被刪除;跟現行101課綱相較,洪繻的〈鹿港乘桴記〉及張李德和的〈畫菊自序〉則是新入選。

  • 連勝文批曲解撰寫心志 就是要去中

    連勝文批曲解撰寫心志 就是要去中

     教育部課審會敲定高中國文15篇推薦選文,連橫所著的〈臺灣通史序〉被指內文有歧視原住民的用語,被課審會宣判「出局」。連戰辦公室主任丁遠超指出,課審會不太了解連橫當年撰寫〈臺灣通史〉的心志,主要是在日本統治當下弘揚台灣的民族精神,若扭曲成是在歧視原住民,就是曲解了連橫撰寫時的心志。

  • 雲門胡德夫慧眼 課審視而不見

     連橫著作〈臺灣通史序〉,因課審委員認為有「歧視原住民」之嫌被108課綱高中國文15篇推薦選文中排除,北一女中國文教師歐陽宜璋表示,該文開頭用12個字就蓋括台灣歷史,不只講歷史,文學性更高,極受歡迎的雲門舞集「薪傳」,和胡德夫的「美麗島」,就是以台灣通史序的原文展現舞蹈音樂之美,她認為,選文不該以政治考量,讓台灣最經典的歷史文學被消音。

  • 新聞透視-愛台灣 為何不愛〈臺灣通史序〉

    新聞透視-愛台灣 為何不愛〈臺灣通史序〉

     教育部課審大會昨選出12年國教高中國文科推薦選文,拿掉連橫的〈臺灣通史序〉,改由〈鹿港乘桴記〉取代。連橫是前副總統連戰的爺爺,〈臺灣通史序〉評論不低,教育部將它拿掉,難免讓人質疑有針對性,恐引發政治效應,造成社會對立。

  • 高中國文科15篇選文出爐  〈臺灣通史序〉出局!

    高中國文科15篇選文出爐 〈臺灣通史序〉出局!

    教育部課審會今天審查高中國文科推薦選文,研修小組提出31篇供選擇,最後課審會選出15篇,過去長期存在於教科書中的連橫〈臺灣通史序〉因有歧視原住民之虞而被否決;洪繻的《鹿港乘桴記》及張李德和的〈畫菊自序〉則入選,將首次進入教科書中。

  • 學者:尊重歷史 不能矇上眼睛

     北一女中國文老師歐陽宜璋認為,選文要兼顧文類、各朝代,又要沒有爭議,沒有文意矛盾本來就很難。研修小組提出的選文兼顧古典散文、古典小說、辭賦及駢文都有,雖少了〈醉翁亭記〉和〈岳陽樓記〉很可惜,但已不易。台灣題材部分,專家教師皆認為,連橫的〈台灣通史序〉呈現台灣歷史,內容有少見的海洋議題及渡海來台的過程,卻因政治問題出現爭議。台師大徐國能教授表示,應尊重歷史,「不能說矇上眼睛,就代表不存在」。

  • 課審會十五篇選文 高中教師評:不要被政治影響

    教育部課審大會今天續審推薦選文,最後還是沒有結論。北一女中國文老師歐陽宜璋認為,選文要兼顧文類、各朝代,又要沒有爭議,沒有文意矛盾本來就很難,研修小組提出的選文兼顧古典散文、古典小說、辭賦以及駢文都有,雖少了 醉翁亭記和岳陽樓記非常可惜,但已非常不易。在台灣提材部分,專家教師皆認為,連橫的「臺灣通史序」呈現台灣歷史,文章內容上有少見的海洋議題以及渡海來台的過程,卻因為政治問題出現爭議,大學教授徐國能表示,應該尊重歷史,「不能說蒙上眼睛,就代表不存在」。

  • 杭州西湖秘境 《台灣通史》作者連橫紀念館

    常聞杭州西湖十景,蘇堤春曉、曲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花港觀魚、柳浪聞鶯、三潭印月、雙峰插雲、雷峰夕照和南屏晚鐘,是不少人來杭州必看的景點。但事實上在西湖周邊,還有不少民國時期留下的洋房,以及與名人有關的紀念館或故居,其中出生臺灣臺南、《臺灣通史》的作者連橫紀念館,也隱身於西湖旁的巷弄當中,其簡約素雅的建築風格,讓這座紀念館亦可稱為西湖秘境之一。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