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臺灣金屬產業的搜尋結果,共09筆
在全球經濟變革的浪潮中,機器人已逐漸成為生產與製造領域不可或缺的參與者,正引領企業邁向更具彈性的製造模式。根據貝恩顧問公司(Bain & Company)的預測,到了2030年,全球將出現多達1.5億個工作者由年輕世代轉向55歲以上的長者勞工,勞動力的高齡化趨勢明顯。為因應這一變革,企業積極投入機器人技術的研發,以確保生產需求的滿足並保障產能的穩定。這股轉型潮流不僅能解決勞動力短缺的窘境,更有望提升生產效率與產品品質,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開國公司主辦的第21屆台灣五金展10月19日至21日在高雄展覽館盛大登場,該展8月榮登歐洲DIY協會(EDRA)、全球居家修繕協會(GHIN)在官網推薦為亞洲五金展盛事,目前線上登記參觀的國際知名品牌買家近千名,分別來自歐洲、美國、日本、澳洲等48個國家,搶攻五金產業疫後商機。
投資臺灣事務所26日「中小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聯審會議再添6家中小企業擴大投資6億元,包括京沅鎢業科技、鮮品冷凍食品、昌霆實業、麥斯精密工業、聯琦金屬及大猩猩科技。目前「中小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已召開81次聯審,通過530家中小企業投資約2,251億元,帶來21,185個本國就業機會。截至目前總計投資臺灣三大方案已帶動838家企業投資約1兆1,999億元,預估創造10萬319個本國就業機會,後續尚有61家企業排隊待審。
投資臺灣事務所25日「中小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聯審會議再添7家中小企業擴大投資28億元,包括揚堡實業料、銪存公司、欣富順機械、兆偉衛材、芳德鑄鋁、南楓模具及世揚貿易。目前「中小企業加速投資行動方案」已召開70次聯審,通過464家中小企業投資約1,990億元,帶來19,507個本國就業機會。截至目前總計投資臺灣三大方案已帶動767家企業投資約1兆1,663億元,預估創造98,133個本國就業機會,後續尚有32家企業排隊待審。
金屬製品產業一直都是國內製造業龍頭之一,民國108年產值為新臺幣7,460億元,多年來一直為世界主要螺絲螺帽、手工具、水五金之出口大國,國內產業出口比例都在八成以上,在國際上仍然具有相當的產業競爭力;但隨著技術提升與產業升級,過去靠低價及追求規模經濟、大量生產之策略已逐漸式微,臺灣金屬製品產業已進入必須加速導入智慧製造能量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的階段。
扣件產業產值高達1,500億,是臺灣相當重要的金屬產業。扣件高值化產學技術聯盟2日於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建工校區國際會議廳舉行「扣件產業材料應用與國際行銷論壇」活動。
差「臨門一腳」啊。投資臺灣事務所今天召開「歡迎臺商回臺投資行動方案」第17次聯審會議,再核准鼎基先進材料、先進光電科技、廣泰金屬3件投資案。但本周投資金額僅89億台幣,比起前兩周400億、341億,勁道弱上不少。使的累計台商整體投資只達2884億元,想衝破3000億,只能留待下周。
根據統計,全國超過70%的手工具業者都聚集在大臺中地區,臺中市不僅為臺灣五金工具產業的故鄉,許多傳統金屬製造業如工具機、木工機、精密機械、自行車製造業等,發源地域也都分布在臺中市及臨近縣市地區,共同形成地方產業特色。為打造臺中市成為智慧機械之都,臺中市政府將致力於提供優質投資環境,帶動整體經濟發展,未來也將協助臺灣五金工具產業發展,積極推動產業轉型與升級,將「全球五金工具產業重鎮」的美名,繼續發揚光大。
臺灣五金產業為提升國際競爭力,這幾年不斷厚植研發設計能力,不僅從OEM轉型到ODM市場,產品更持續朝向新材質開發、複合性多功能的高值化發展,奠定臺灣成為全球精品五金工具生產重鎮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