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臺灣pcb的搜尋結果,共16筆
企業對於分散生產基地與移轉供應鏈的需求提高,泰國成為PCB產業海外布局的熱門地。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東南亞及印度業務服務泰國籍會計師副總經理張智媛(Woranath Khemasiri)日前受邀至「PCB產業鏈東南亞投資座談會」發表演講,剖析PCB產業在泰國投資的優勢及相關注意事項。
人類研發衛星通訊技術已超過半世紀,近年在SpaceX 創辦人伊隆·馬斯克 (Elon Musk)的破壞式創新下,衛星製造成本與發射成本大幅降低,加上烏俄戰爭的推進下,發現衛星通訊在地面通訊因戰火摧殘的場景時,提供了通訊備援的優勢,掀起全球低軌衛星熱潮,從美國、英國、加拿大,到亞洲的日本、韓國以及台灣等各國政府與廠商皆力拚在這片「星空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隨著電動車、5G、衛星通訊領域快速發展,砷化鎵(GaAs)、碳化矽(SiC)和氮化鎵(GaN)等化合物半導體(Compound Semiconductor)的戰略重要性大幅提升。由於其具耐高溫、高壓特性,是帶領5G、電動車、再生能源、工業4.0技術發展的下一步關鍵。各國均視化合物半導體為國家戰略重點,臺灣半導體產業供應鏈完整,從設計、生產製造到封裝測試在全球均名列前茅,「未來在化合物半導體市場當然不能缺席」。
臺灣指數公司特選臺灣上市上櫃高股息30指數調整21日生效,其中PCB大廠臻鼎-KY(4958)、健鼎(3044)、台郡(6269)入列。
股東會旺季到,台積電愈跌、散戶愈買,半導體ETF買氣反飆高!據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統計,截至2022年4月8日止,國內3檔半導體ETF總受益人數達23萬7,680人,較3月底的23萬206人,大幅成長7,474人,其中,新光臺灣半導體30ETF(00904),成立以來新增受益人數突破6,500人,顯示半導體主題型ETF,廣受國內投資人的關注,參與人數也不斷攀升。新光臺灣半導體30ETF基金經理人王韻茹表示,半導體主題型ETF,今年仍持續吸引散戶青睞,主要原因是台股今年表現震盪,大型績優半導體龍頭股,由於企業獲利亮麗,股價一旦修正後,高殖利率優勢明顯,容易吸引散戶低接個股零股,或改買人手價較親民的ETF,王韻茹認為,今年半導體類股,仍維持大者恆大態勢、大型績優龍頭股,除股價較具抗跌外,也容易吸引大型機構法人或其他政府代操基金,作為核心持股標的,建議採市值篩選機制的半導體ETF,作為半導體大盤的替代投資工具,是第二季台股進可攻、退可守的穩健布局首選。國內三檔半導體ETF,由於成立時間及成份股的篩選機制不同,今年以來績效表現略顯差異,績效差異原因,主要來自國內三檔半導體ETF,不論是追蹤的指數公司、指數編製規定、產業認定及個股權重配置皆有不同,王韻茹強調,投資人若想佈局半導體,選擇完全複製大盤模式的「市值」篩選成分股機制,對投資人來說,市值代表市場投資人對公司競爭力和長期展望看好的程度,等於說市值協助ETF成分股汰弱留強,也大幅降低潛力股遭到錯殺,是適合投資人最簡單、有效的長期被動投資方式。王韻茹強調,不論俄烏戰爭或聯準會升息議題,全球半導體產業在數位轉型加速、新產品推出週期變快,使用半導體的使用量及金額都持續往上,各種應用領域,包括先進製程(設備、耗材、矽晶圓等)、車用(電源管理IC、電池相關)、伺服器(網通晶片、散熱模組、PCB等)、記憶體等,全都與臺灣半導體產業相關,半導體產業在供應鏈中的角色是很關鍵的,其中又以占市值最大的台灣前30大半導體龍頭企業,是目前全球半導體界最具競爭力的公司,投資展望長期看好,競爭優勢也難以取代,趁現階段股價盤整,仍建議可以低接,選擇這類以市值為主的台灣半導體ETF,作為長期存高成長ETF的新選擇。中信關鍵半導體ETF經理人張圭慧表示,雖然終端市場傳出需求反轉雜音,且市場擔憂晶圓代工產能不斷擴建,產能供過於求、價格鬆動的時點可能提前到來,導致近期半導體產業股價回檔修正。但就第一季營收結果分析,受惠於報價提升與客戶產品規格升級,第一季營收淡季不淡,不少晶圓代工廠營收更創歷史新高,且多數晶圓代工產能約於明年下半季開出,需求在雲端運算、5G及物聯網等產品規格升級推升下,加上新能源車帶來車用電子新應用領域,預估2022年產能吃緊狀況將維持,營收展望度高,建議投資者可伺機低檔分批布局。
半導體在今天科技發展與智慧應用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晶片更成為國際戰略型物資。臺灣半導體產業擁有高市占率、技術領先等優勢,廣受國內外投資人矚目,新光臺灣半導體30(00904)ETF已獲主管機關核准成立,預計下周一(7日)於證交所上市,掛牌後將能提供更多元的台股投資布局選擇。
新光投信2月盛大募集新光臺灣半導體30ETF證券投資信託基金(簡稱:新光臺灣半導體30,股票代碼:00904),該檔ETF追求股價成長與每季配息,3月7日正式掛牌上市,基金經理人王韻茹表示,俄烏目前戰事持續下,台股仍可能出現較大波動,投資人與其單押個股想抄底,不如將資金分批或定期定額投資新光臺灣半導體30 ETF,分散單押個股帶來的波動風險,該檔ETF亦享每季配息優勢,兼顧台灣半導體產業高成長動能。
半導體在今日科技發展與智慧應用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晶片更成為國際戰略型物資。臺灣半導體產業擁有高市占率、技術領先等優勢,廣受國內外投資人矚目,新光臺灣半導體30(00904)ETF已獲主管機關核准成立,預計3月7日(下周一)於證交所上市,掛牌後將能提供更多元的台股投資布局選擇。
隨著5G及AI人工智慧應用拓展,快速推升PCB品質及製程朝向高頻、高速、高可靠度及數位化發展。為推動臺灣PCB產業與智慧製造結合,持續締造產業新高峰,台灣電路板協會(TPCA)日前攜手工研院及及迅得機械成立智慧自動化系統整合聯盟(iASIA聯盟),集結45家會員意見,共同發表第一份行動宣言,聚焦在凝聚完善共識,建立PCB軟硬稼接樣版,打造全球首份電子設備資訊模型ImPCB(Information Model in PCB),並進行跨域合作,結盟經濟部技術處支持法人開發之智慧機械雲平台,進行智慧製造升級,加強國際輸出,開創PCB設備產業智造新價值。
疫情期間的供應鏈斷鏈危機,凸顯智慧製造的重要性,台灣電路板協會(TPCA)攜手PCB產業自發性成立的智慧自動化系統整合聯盟(iASIA聯盟),以及經濟部技術處支持工研院開發的智慧機械雲研發團隊,21日於電路板展會上宣布成軍,致力協助業者完善數位化能力,提高供應鏈應變韌性。
智慧製造商機湧現,台灣電路板協會(TPCA)攜手PCB產業成立智慧自動化系統整合聯盟(簡稱iASIA聯盟)與工研院開發智慧機械雲研發團隊,今(21)日共同宣布成軍,成員包含擔任總召集人的迅得機械(6438)及45家PCB設備商、系統整合商、應用軟體開發商、產學研界顧問等,協助業者完善數位化能力,提高供應鏈應變韌性。
龍華科技大學執行教育部產業菁英訓練示範基地計畫,建置3D數位電路板設計暨智慧製造類產線工廠,除提供學生與業界同步的產線實習實作場域,並可接單進行微量產,讓學生與業界同步接軌,有效縮短產學落差。
印刷電路板(PCB)為電子產品之母,現今大多數電子商品都需透過PCB上的金屬線路,設計連接到其他零組件,形成可運作的完整產品。根據TPCA台灣電路板協會資料顯示,即使面對新冠疫情衝擊的2020年,臺灣電路板產值仍創新高逾台幣6,963億元,加計設備及材料總產值達1.04兆元。在輝煌成果的背後,產業界面臨的挑戰也不小,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組長王裕銘直指,「臺灣電路板產業正面臨『兩缺一不』的問題,也就是缺乏工作效率、缺經驗、人力檢測品質不均。」工研院長期與業界合作,首創「電路板產業智慧製造服務應用平台」協助PCB產業解決痛點,邁向智慧製造提升效率創造新價值。
隨著電子科技的蓬勃發展,「電路板」(PCB)不僅是供應鏈中的要角,也成為現今臺灣的重要產業之一。即使是在COVID-19疫情襲來的2020年,臺灣電路板產值仍創新高逾台幣6,900億元,PCB業者的市值總和亦跨越7,000億元。
外貿協會今(8月17日)舉辦「台灣精品線上記者會」,以印刷電路板(PCB)設備為主題,邀請4家業者介紹其創新產品及解決方案,吸引9個地區記者及買主上線參與。
飛秒雷射(Femtosecond Lasers)技術是精密加工未來的趨勢,米雷迪恩以玻璃光纖(Optical Fibers)作雷射主體,開發的飛秒光纖雷射光源,最大特色在於可加工微米級的孔洞,且過程中不會產生熱效應,可提供臺灣半導體、醫材、PCB等產業微米級的精密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