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興偉的搜尋結果,共131

  • 史話》對海洋的追尋──未酬邦國中興之92(朱偉岳)

    史話》對海洋的追尋──未酬邦國中興之92(朱偉岳)

    像法顯所乘海船的迷航,各國各地我想絕不是第一次,而可能是很多次。其結果要不流落外地謀生,或不幸遇難,能幸運返回故土者也有,但有像法顯其人而作出記錄者,就少有了。所以一千多年以後,還有那麼多人會關心他,究竟迷到哪裡去了。本文不贊同章太炎先生《法顯發見西半球說》,因法顯是和同200多華洋客商們,不幸迷航到了西半球,帶頭人是船主和舟師,要說發現,實輪不到法顯。但法顯所乘海船迷航的故事,有幾點值得注意者:

  • 史話》法顯迷航記──未酬邦國中興之91(朱偉岳)

    史話》法顯迷航記──未酬邦國中興之91(朱偉岳)

    前文提及貿易及貿易的通道,古代東方和西方貿易最重要的通道就是絲綢之路或簡稱絲路,實際上世界性的通道網。是從古代至今,東亞各國和中亞、近東及歐洲各國,所有政治、經濟、文化往來的共有通道。概言之主要幹線大約有4條,計為草原絲綢之路,西北絲綢之路,西南絲綢之路及海上絲綢之路。主要斡線當然還有支線,無法盡述了。

  • 史話》腓尼基人航海傳說──未酬邦國中興之90(朱偉岳)

    史話》腓尼基人航海傳說──未酬邦國中興之90(朱偉岳)

    前述所謂地中海,就是一個四周都被陸地包圍著的海洋,面積約251萬平方公里,大約是現華夏中國陸地面積的1/4強。

  • 史話》現代漢字的直系先祖──未酬邦國中興之89(朱偉岳)

    史話》現代漢字的直系先祖──未酬邦國中興之89(朱偉岳)

    前文多次提及絲路,本文主張這亙古至今的絲路,實際上是歐洲、非洲及亞洲各地人民,自然而然,為了生存和發展,經由物與物的交換而逐步形成固定的貿易,這貿易包含各種物品、原財料、技術、各種知識及思想的交換或交流,不論沿途政權如何興滅變換,這種貿易無論在衝突或和平狀態中,一直存在。

  • 史話》帝王海上遊航荒謬行徑的背後──未酬邦國中興之88(朱偉岳)

    史話》帝王海上遊航荒謬行徑的背後──未酬邦國中興之88(朱偉岳)

    漢武帝和秦始皇一樣,對神祕浩瀚的海洋,充滿好奇與興趣。在公元前110年,華夏本土中國中的南越國、東越國平定了,就來了第一次巡海。這巡海每一兩年就會來一次,一直持續到公元前89年他69歲高齡時,是武帝最後一次巡海;他巡海的目的和秦始皇也差不多,希望能求到仙藥。但這次最後一次巡海,海面風浪特大,海水洶湧澎湃,連樓船都不敢出港。

  • 史話》一帶一路的雛形──未酬邦國中興之87(朱偉岳)

    史話》一帶一路的雛形──未酬邦國中興之87(朱偉岳)

    對漠北的掃蕩戰役成功之後,漢朝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區。先於公元前121年後設置酒泉郡、公元前111年設置張掖郡與敦煌郡、公元前101年設置武威郡等河西四郡,河西四郡(差不多就是今整個甘肅省)正式成為中國版圖,這個狹長條走廊,是華夏中國通往西域的主要通道。

  • 史話》霍去病英年早逝千古謎團──未酬邦國中興之86(朱偉岳)

    史話》霍去病英年早逝千古謎團──未酬邦國中興之86(朱偉岳)

    前面由匈奴說及東漢,而三國、西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隋唐,因這些事都和匈奴有關,且與華夏民族的融合成長串聯在一起,故先作一概要說明;再繼續談西漢早期漢匈的爭鬥故事。漢匈之戰較能登入史冊的約7次。

  • 史話》中國最早的一國兩制──未酬邦國中興之85(朱偉岳)

    史話》中國最早的一國兩制──未酬邦國中興之85(朱偉岳)

    東漢始於公元25年(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滅於公元221年,歷時計186年,故公元221年東漢之後至公元265年計約44年的日子,是東漢滅亡過渡到晉朝,亦即為前述魏、蜀、吳三國分立的一段44年時期,時間並不很長,但因《三國演義》的精彩故事,造成大家以為三國的歷時好像很長。在三國以後出現的是晉朝(公元265~420年),歷時共155年; 這155年中又分為西晉(公元265~317年)歷時52年及東晉(公元317~420年)歷時103年。

  • 史話》從秦漢糾纏到東漢的匈奴──未酬邦國中興之84(朱偉岳)

    史話》從秦漢糾纏到東漢的匈奴──未酬邦國中興之84(朱偉岳)

    我們稱近代社會為現代社會,亦即以商業(含各種工業)為主的社會,而古華夏中國是以農業為主的社會。

  • 史話》徐福如何抵達日本的?──未酬邦國中興之83(朱偉岳)

    史話》徐福如何抵達日本的?──未酬邦國中興之83(朱偉岳)

    傳說徐福帶領三千童男童女去了日本,而日本也有傳說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在日本和歌山縣新宮市)登陸。傳說就是傳說,華夏中國的三皇五帝也是傳說。前文中許多秦始皇祭祀的先祖,實際都是傳說中的三皇五帝中人物,都變成秦始皇故事中的一部分。今假設徐福奉秦始皇之命,帶領三千童男童女去了日本為真,以當時的航海知識及能力,這華夏海上第一位探險大家徐福,如何抵達日本?

  • 史話》徐福東渡成日本天皇?──未酬邦國中興之82(朱偉岳)

    史話》徐福東渡成日本天皇?──未酬邦國中興之82(朱偉岳)

    在戰國時代,國與國之間爭戰頻繁,人民多生活在離亂或征役之中。其中有些知識份子,或為躲避戰亂,或為追求理想,但求避世而不求聞達。史載有一位名叫鬼谷子者,可能真有其人,也可能是當時一群類似於今智庫學者的智庫名號,說鬼谷子有兵家六韜三略之能,又擅於外交家縱橫捭闔之術,更兼具陰陽術士的神算。傳說鬼谷子的弟子有龐涓、孫臏、蘇秦、張儀諸位,而一名叫徐福的人,字君房,今江蘇省連雲港市人,是當時著名方士,是鬼谷子的關門弟子。其人博學多才,通曉醫學、天文、航海,在沿海一帶民眾中名望甚高。

  • 史話》秦始皇收復故地──未酬邦國中興之81(朱偉岳)

    史話》秦始皇收復故地──未酬邦國中興之81(朱偉岳)

    秦始皇姓嬴名政,嬴姓的遠祖是少昊。少昊是遠古時華夏部落聯盟的首領,貴為「三皇五帝」中「五帝」之首天皇伏羲之後,據稱少昊生於嬴水之濱(嬴水是今山東濟南市萊蕪區的嬴汶河),而得嬴姓;因少昊能繼承太昊伏羲氏的德行,故稱少昊或小昊。他曾以鳥作官名,並設有管理手工業和農業的官,主要活動於今山東省菏澤市一帶,擅於治水、農耕。

  • 史話》海域神祕 始皇神往──未酬邦國中興之80(朱偉岳)

    史話》海域神祕 始皇神往──未酬邦國中興之80(朱偉岳)

    在戰國七雄中,秦國是最靠內陸的一個王國,以興修水利,發展農工充實國力,而力壓群雄,統一中國。秦始皇主要以強大的陸軍稱雄天下,但統一中國以後,他注意的焦點,卻轉移到海上。由他統一後5次出巡,僅笫一次巡隴西,今甘肅省西部外,其餘4次都巡遊海上,可以證明其注意重點的轉變。

  • 史話》中國最早的海軍──未酬邦國中興之79(朱偉岳)

    史話》中國最早的海軍──未酬邦國中興之79(朱偉岳)

    在春秋後期,當中原諸侯的爭霸接近尾聲時,地處長江下游一帶的吳、越兩國實力逐漸增強。首先崛起的是吳國,春秋中期時老大哥之一的楚國為了制約吳國,積極扶植越侯允常(勾踐的老爸),使得越國力量迅速壯大,從而成為楚國在吳國旁邊布置的側翼。

  • 史話》勾踐復國──未酬邦國中興之78(朱偉岳)

    史話》勾踐復國──未酬邦國中興之78(朱偉岳)

    這裡要概說一下吳國和越國之間的故事。春秋時期吳越兩個諸侯王國,都在長江下游一帶。在那個時代相互征戰想打倒對方,是很正常的事。

  • 史話》端午節習俗由來非屈原?──未酬邦國中興之77(朱偉岳)

    史話》端午節習俗由來非屈原?──未酬邦國中興之77(朱偉岳)

    公元前485年的某一天,吳王夫差親帥陸軍及水軍向北方的齊國挺進。吳國的陸軍部隊,在齊國南部邊境,還打了幾個大勝仗;但舟師方面,情況卻不同了。吳國的水師統領,夫差派大夫徐承出任。徐承率領了吳國舟師艦隊,從太湖蘇州出發,經過新開鑿的運河邗溝,到數百公里外的黃海,去與齊國舟師,進行一場海戰。

  • 史話》古戰船的第一次海戰──未酬邦國中興之76(朱偉岳)

    史話》古戰船的第一次海戰──未酬邦國中興之76(朱偉岳)

    據《左傳》周襄公24年(公元前549年),楚康王首次派舟師在巢湖水域(今安徽舒城一帶)攻伐吳國,此或為華夏中國最早有紀錄的水師作戰。此後楚平王又先後於公元前525、523、518年3次組織大規模的舟師攻打吳國和濮國(約今河南濮陽、山東濟寧一帶)。

  • 史話》古希臘的「歷史」和司馬遷的「史記」──未酬邦國中興之75(朱偉岳)

    史話》古希臘的「歷史」和司馬遷的「史記」──未酬邦國中興之75(朱偉岳)

    民國42年12月25日,我們這批正式進入海軍軍官學校46年班的軍校學生,因為那時中華民國仍代表全中國,乃自動成為接續清帝國「中國皇家海軍」的「中國海軍」新秀一份子。無論「中國皇家海軍」或「中國海軍」,海軍的觀念,和我國傳統所說的水師或舟師都略有差異。比較上海軍更具有獨立性和重要性,尤其在依賴海上貿易的時候。

  • 史話》海軍軍官學校入伍訓練──未酬邦國中興之74(朱偉岳)

    史話》海軍軍官學校入伍訓練──未酬邦國中興之74(朱偉岳)

    4個月的入伍訓練,是人生中很有意義的一段生活。我們入伍訓練的隊職幹部,從大隊長、中隊長、區隊長到班長,都是海軍中新成立陸戰隊中挑選的精英幹部;那時的蔣介石總統,嚷著要反攻大陸,海軍陸戰隊當然是最強悍的先鋒部隊。那區隊長和班長們,都剛從孫立人將軍處受訓回來,個個要求嚴格,動作過硬。譬如立正一項,完全按照「操典」要求,嚴格實施。

  • 史話》站上兩岸對決最前端──未酬邦國中興之73(朱偉岳)

    史話》站上兩岸對決最前端──未酬邦國中興之73(朱偉岳)

    民國42年8月4日清晨,正當我在火車站前靜候的時候,突然看到一位著草綠軍服,足登美軍皮靴的年輕軍人到來,定睛一看,正是筆試時坐在我後面,一同參加考試的傘兵同志陸安華,我們於民47年4月1日,自海官校46年班畢業正式任少尉軍官後,全年班185位少尉軍官,全部投入了823台海砲戰;除部分派駐金門、馬祖為戰地聯絡軍官,餘皆分發各艦艇在金馬海域巡弋,和當時共方但以魚雷快艇攻擊為主的游擊式海軍,在海域作搶灘登陸,護航巡弋等作戰3年。後陸同志和我皆先後得海軍或國防部不同獎學金赴美留學,他得物理學博士後留美任教至退休。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