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航權的搜尋結果,共144筆
背包客的最愛、愛爾蘭知名的廉航瑞安航空(Ryanair)執行長奧利瑞(Michael O'Leary)本週四(7)站在布魯塞爾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總部外面,準備請願有關歐盟航權規範調整時,突然遭2名女子砸派,他的同事驚慌失措,不過奧利瑞倒是迅速從驚嚇中恢復,詼諧稱:「這真是美味的一個派。」
香港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為加快重建香港國際機場的航空連繫,機管局一直致力與航空公司磋商,並鼓勵它們復飛香港。其中,機管局將推出「著陸費回扣早鳥優惠計劃」,以提供財政誘因鼓勵各航空公司復飛來往香港的航班。
彰化溪州鄉16日發生鯊魚輕航機墜落起火燃燒,機上教練林國裕與18歲日籍學生本田殞命,彰化地檢署今天進行遺體相驗、並投入偵辦,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也派出調查官等前往調查,彰化地檢署襄閱吳宇軒指出,偵查是全方面的,全案所有細節都是重點,民航局和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也派出前往釐清,朝向環境風向風速、人為飛航操作、輕航機機械等展開全面調查。
隨著各國國門開放,全球航空客運量持續復甦,加上春節期間的旅遊熱潮,帶動航班需求大增,漢翔(2634)、長榮航(2618)等航運概念股各擁題材,紅包行情值得期待。
散裝航運在疫情干擾逐漸降低、景氣築底完成、需求轉趨明確後,正逐漸走出產業至暗時刻,慧洋-KY(2637)、四維航(5608)獲法人積極逢低回補。
長榮航空接連開航義大利米蘭與德國慕尼黑,迎接疫後旅遊復甦,旅遊界除期待歐洲市場後勢,也好奇下一個歐洲航點會在哪?民航局長林國顯說,台灣與歐洲國家沒有邦交,談判相對困難,例如與德國談了20年,才多出每周4班的慕尼黑,開航下一個航點還要多努力。
中華航空今 (26) 日上午舉行股東常會,華航董事長謝世謙表示,展望今年的客運市場,華航積極為旅運需求布局準備,隨著各國疫情趨緩及邊境管制陸續鬆綁,全面規劃各航線增班,並將配合政府開放程度,機動調整客運班次;以 A321neo 新機優化區域航線產品,並爭取高收益之三、四航權客源,迎接市場及旅客期待。
時隔六年,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四子張國煒重返長榮,一手擁有自創的星宇航空,今年至少10架新機交付達高峰,並預計8月進軍資本市場,機隊、銀彈上膛,拚客運復甦商機;另一手則是接掌立榮航空,立榮主營國內線與兩岸、區域國際航線,有助張國煒全面擴大航空版圖,建置地勤代理業務等更給力,獲利進補。
香港文匯網報導,今天(30日)上午,杭州機場迎來一條全新的國際貨運航線:「紐約-杭州-首爾-紐約」。該航線是浙江省成功引入的首條第五航權全貨運航線,這標誌杭州已成為航空運輸市場第五航權開放的城市,杭州機場開啟「跨國公車」貨運模式。
中美航權爭端再起。此前,美國聯合航空飛往中國的航班有5名乘客確診新冠肺炎,觸發中國民航局的熔斷機制;美國交通部為了報復,美東時間8月18日發布新指令,稱將在4周內,將4家中國航空公司航班的載客率也限制在40%以內。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斥責,美方沒有理由這麼做。
《深圳商報》報導,中美航權爭端再起。美東時間8月18日,美國交通部發佈新指令,稱將在四周內,將部分中國航空公司航班的載客量也限制在40%以內。此前,美國聯合航空(United Airlines)7月21日從舊金山飛往上海的UA857航班有5名乘客確診新冠,觸發了中國民航局的熔斷機制。
一架印尼航空的包機今天將搭載約120名旅居印尼的台商與僑民返國,由於印尼航空多年前終止台灣航線,民航局等單位為協助台僑儘速返鄉,2天內解決包機航權問題。
航空旅遊業界指出,帛琉總統預計本月底率部會首長來台訪問,預料屆時兩國旅遊泡泡就會正式定案。該航線我方華航每周有六班航權,長榮有兩班,對方帛琉國家航空與帛琉太平洋航空如何分配八班航權還未確定,估計票價會從疫前1.3~1.5萬元提高到2萬以上,但如果要實施梅花座就會再拉高。
有週刊獨家披露,有台灣意象的華航新貨機777F原定今日香港首航遭取消,最後改以舊貨機波音747飛。儘管華航已說明,該架貨機今日原定的班表是派飛曼谷、基督城;外界關心,未來是否影響貨機航點?交通部長林佳龍說,「航權是對等的」,這只是傳言,華航已經澄清了,希望沒有這樣的事。
在民進黨壓力下,華航公布「提高台灣辨識度」的新飛機塗裝,卻引來一片罵聲。沒有「台灣」兩字,只有台灣圖形,而且還包在字母「C」裡面,國民黨立委李德維酸「台灣被China吞了」,自家綠委王定宇也看不下去,認為台灣辨識度不足。行政院長蘇貞昌回應,飛得出去才要緊,如果飛不出去都是白費。
疫情衝擊全球航空業,星宇航空積極布局後疫情時代市場,除日前宣布12月起開闢曼谷、大阪、東京三大航點,未來也有意飛往北美。星宇航空昨日證實向交通部申請15條北美航權,時間壓在2022年Q2,交通部已批准;但星宇也表示是先拿到許可,未來視市場情況決定,不一定全飛。
行政院今(2日)公布最新護照封面,各界褒貶不一。立委認為,「改完護照,再來就是華航了」;交通部已要求華航進行研究,如何把機身上斗大的「CHINA」字樣換掉,由足以代表台灣的識別取代。專家憂心,華航貿然變更塗裝,恐怕失去航權,「到時候連歐洲都不用去了」。
中華航空改名案再度成為立法院焦點,有學者直言,原以為這件事情會不了了之,沒想到又浮上檯面,強調航空公司改名花錢事小,最難的還是航權問題,各種約定不只要重新談過,還有可能直接被收回拿不回來,政府應小心得不償失;保守估計,華航改名至少要花上10億元成本。
立法院通過華航更名案,華航更名壓力再度浮上檯面。說真的,改名不難,真要改還有在怕的嗎?問題是到目前為止,沒人說清楚,華航萬一改名後不能飛,就算是千分之一、萬分之一的可能,後果誰來承擔,受害的豈止華航小股東,全民統統拖下水。
2020年11月3日,美國即將舉行新一屆總統大選,川普總統是否能夠順利連任,挑戰者拜登是否能夠成功,還存在許多變數。但是,基於「中國崛起」、美中貿易戰、透過華為5G之爭的科技戰,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肆虐,引發美中新型冷戰對峙態勢,影響相關區域國家的安全戰略選擇。其中,美中南海地區的「公海自由航權」與「島嶼主權」的對峙,不僅牽動南海主權聲索國立場,未來「南海行為準則」是否能夠順利推動,台灣是否能夠被納入南海爭端的多邊協商機制,成為台灣後續關鍵南海安全戰略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