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英國華為的搜尋結果,共882筆
美媒報導,研究顯示,過去5年英國多所大學收取大量與共軍有關組織的資金,其中英國禁止中國華為參與建設當地通訊網路後,英國大學仍收取華為近1400萬英鎊(約合5.57億新台幣)的資金。
英國大學的最大海外學生來源是中國,而根據英國智庫最近一項新研究發現,過去5年多英國多間大學接收的中國資金,來源很多都是與軍事和工業界相關,例如在英國禁止華為參與當地的通訊網絡建設後,大學方面仍接收華為近1400萬英鎊(約1740萬美元)的資金。該報告研究員更警告這是對英國國家安全不利,要減少依賴中國學生及資金。
即使蘋果極力否認與阻擋訴訟案進行,但英國競爭上訴法院(CAT)決定「電池門」集體訴訟案可以繼續審理,該案由消費者維權人士古特曼(Justin Gutmann)領銜對抗蘋果,要求高達20億美元(約新台幣649億)的賠償,蘋果除了面臨華為的強勢進逼,還得解決巨大的消費者爭議。
德國5G 行動網路計畫禁止使用華為和中興通訊的關鍵零組件,德國政府也擬從2026年起施行,但德國電信商爆出不滿,揚言採取法律行動。前立委郭正亮對此分析,德國在核心的組件不用華為通訊,損失大概1170億歐元,金額很大。而英國以前被美國騙過一次,美國沒有出過一毛錢;美國如果不出錢,難道德國政府要出嗎?
據德媒報導,德國政府計畫3年內從5G核心網絡中強制移除華為設備。前立委郭正亮更點名,英國就是跟著美國走去禁華為,結果現在一毛補貼也沒拿到,誰叫它犯傻,先去切割。
華為日前推出Mate 60旗艦系列引發市場搶購潮,英國金融時報分析華為Mate 60 Pro內部主要晶片,顯示華為在旗艦智慧型手機處理器上取得重大突破,能自研中央處理器(CPU)以及繪圖處理器(GPU)。
英國政府今天回應國會情報暨安全委員會7月發布的「中國報告」,提到中國試圖在英國官方、軍方、產業界及其他領域「獵人頭」,鎖定位居要職及擁有敏感資訊或經驗的人士,英國有必要加強應對。
據法國廣播電台引述路透報導,美國運輸部長布蒂吉格(Pete Buttigieg)表示,中國自動駕駛汽車引發國家安全的擔憂,似暗示自動駕駛汽車技術可能會成為美中新戰線。與此同時,英國官員也表示擔憂中國將利用電動汽車收集英國情報。
儘管歐洲多國已禁止其電信網路使用華為產品,但華為仍參與歐盟數個敏感專案,涉及AI、6G、雲端運算等領域。外媒報導,歐盟旗艦研究和創新計畫「展望歐洲」(Horizon Europe)11項專案,華為每項最多獲得14%資金,共取得389萬歐元。
英國「金融時報」今天報導,歐洲聯盟(EU)正考慮祭出強制性禁令,禁止成員國採用可能對他們5G網路構成安全風險的企業設備,包括中國的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馬斯克的SpaceX發射火箭失敗。但馬斯克也仍然賺了一波宣傳。當然,背後的支持者美國,一點都不擔心。
中美科技戰正酣,讓全球供應鏈重組,大陸最高層包括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總理李強,最近都針對科技自主喊話。習近平強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第一競爭力,須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解決外國「卡脖子」問題;李強則表示,要加強關鍵技術和核心零組件研發攻關,希望科技型企業以創新為使命,打造更多「獨門絕技」,努力在新領域新賽道脫穎而出。
英國媒體指出,大陸正讓國內幾家最成功的晶片企業更容易獲得補貼,包括中芯、華為等,且這些公司對政府支持的研究也將擁有更多控制權。
鑑於中國電信設備的安全風險,德國計劃跟進美國、日本等國,將華為技術公司排除在第5代行動通訊技術(5G)之外,強制已安裝的電信業者更換設備。
大陸資通訊設備大廠華為受歐美國家接連封鎖下,正計畫降低在西方的布局比重。外媒報導,華為在英國劍橋建設研究園區的許可將在8月到期,該項目投資高達10億英鎊,傳華為正考慮擱置動工計畫。
英媒近傳出華為放棄在英國劍橋打造研究園區的計劃,在該項目華為原打算投資10億英鎊用於光電子的研發與製造,華為回應媒體的傳言稱,目前計劃仍在進行中。不過媒體指出,華為必須在今年8月前動工,否則可能失去開發許可證。
據報導,中國華為公司放棄了在英國劍橋建設一座10億英鎊(約合新台幣366億元)研究園區的計畫;華為則指仍在評估中。
根據英國公共部門標案平台bidstats.uk的公開資訊,在由英、美兩國主導的烏克蘭重建計畫中,已知有華為、中興通訊、海能達通信、海康威視、浙江大華等5家中國企業遭相關標案排除。
美國不斷打擊中國科技業,相關效應正發酵,日本軟銀集團旗下英國晶片科技公司安謀在中國的合資企業「安謀中國」,日前爆出裁員90至95名員工,《路透》進一步披露,安謀中國去年獲利暴跌超過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