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茶企的搜尋結果,共22筆
新聞提要■繼太極拳、送王船之後,大陸再增加一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茶文化申報成功,重燃民眾「圍爐煮茶」的熱情。
地處福建東北部的寧德市,與台灣一水相隔,吸引了許多台灣同胞到寧德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深化寧德與台灣經濟文化合作交流。台胞蔡崑茂,便是其中之一,已扎根大陸種茶二十餘年。
發展近百年的大陸傳統茶葉品牌,既不是資本市場的寵兒,也難以在消費市場上擁有一席之地,似乎正在走向困局。另一方面,憑藉消費品思維迅速開拓並搶占市場的小罐茶等新式茶商,卻大舉突破同溫層。
大陸做為全球最大茶葉生產國、消費國,2019年市場銷售額就已達2739.50億元(人民幣,下同)、茶葉企業更超過6萬多家。但與龐大市場規模不對等的是,大陸茶企資本化始終難以成形,包含產業鏈較長、管理欠缺規範使行業外資本無心進入,至今讓大陸A股「茶葉第一股」位置依然懸空。
煮沸甘甜三江水,共品千年六堡茶。3日,「廣西六堡 香飄世界」的2020年第二屆中國(廣西)六堡茶鬥茶大會在南寧開幕。此次活動旨在以茶為媒介,加快打造廣西六堡茶品牌,營造更濃厚的全民飲茶、全民愛茶氛圍,全力推動六堡茶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大陸白酒市場約有5000億元(人民幣,下同),茶葉市場也有近3000億元(約1.3兆新台幣),但如此大的茶葉市場,卻沒有一家能像茅台、五糧液式的成為行業巨頭。一方面,相比於白酒產業,大陸茶葉產業的工業化進程緩慢。另一方面,知名茶企受益於地域性,也受困於此。
大陸南方地區暴雨不斷,多地遭受洪澇災害,位於長江下游的江西「鄱陽湖」水位持續上漲,目前已有4個水文站水位突破1998年歷史高峰。江西省委書記劉奇宣布防汛進入「戰時狀態」,響應級別從2級提升至最高的1級。截至7月12日午時,洪災已造成大陸27省3789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822億(人民幣,下同)。此外,長江南京下關站水位自三峽蓄水以來首次破10,達到歷史最高值10.22公尺
大陸長江流域持續受暴雨侵襲,造成湖北省、安徽省等多地洪災造成重大災損。其中,安徽歙縣茶企受災嚴重,該企業一夜損失將近3000噸茶葉,金額達到9000萬元人民幣。負責人鄭先生在整理工廠時,想到後續復業困難不禁流下眼淚。
10月21至24日,「第十五屆中國茶業經濟年會暨2019中國英德紅茶文化節」在廣東清遠舉行。除英德紅茶被授予「世界高香紅茶」牌匾,英德市茶葉種植面積達13.2萬畝,茶葉類企業286家,茶葉從業人員更超過13萬人,走出一條「紅茶發展、助農脫貧」的「英德模式」,也備受全體與會者的關注、肯定。
中國業者走向海外上市,除了最熱門的香港和美國,歐洲也逐漸成為關注的對象。中國官道普洱投資有限公司日前在法國巴黎泛歐證券交易所(簡稱泛歐交易所)掛牌上市,成為第一家上市泛歐交易所的中國茶企。
「人同根,茶同源」!安溪是台胞重要祖籍地,安溪籍台胞有278萬,占台灣人口的11.8%。大陸改革開放後,台商在安溪創辦茶企開發茶園。台灣茶業生產技術、加工機械以及包裝、市場行銷傳入安溪,安溪鐵觀音也行銷台灣。近年來,通過一系列的經貿合作與文化交流,安溪與台灣民眾走得更近、交流更為頻繁。
主題為「品茗千年,中國好茶」的首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與高峰論壇,於18日上午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開幕,中國茶業國際高峰論壇同時舉行。
第八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簡稱「茶博會」)16日在福建武夷山開幕,台灣農會、台灣區制茶同業公會等台灣團體和其他台灣客商組織百餘家台灣茶企蒞會交流,使這個大陸唯一由兩岸共同主辦的茶葉博覽盛會的海峽特色更為突出。
「上海茶業‧茶鄉旅遊博覽會」日前在上海開幕,本屆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上海國際茶文化旅遊節組委會等單位共同主辦,吸引來自貴州、福建、安徽、河南和台灣等地70多家茶企踴躍參展,展出各地新茶名茶200多種。
來自四川、福建、安徽、廣西等全國各地400餘家茶葉企業齊聚成都,參加在成都舉辦的四川第三屆國際茶博會,大陸綠、紅、青、白、黃、黑六大茶系紛紛登臺亮相,為國際國內茶商、消費者、茶文化愛好者等提供難得的交流、品鑒機會。
中國首個茶葉商學院以及高山林間茶研究所,今(5)日在四川峨眉山正式成立。
第5屆中國(深圳)國際茶業茶文化博覽會,昨天在深圳會展中心盛大開幕。茶博會上,台灣茶葉非常受青睞,即使台灣茶商誤以金額近5倍的人民幣報價,開出每斤3500元人民幣,大陸採購商仍然二話不說,訂下100斤,待茶商發現錯誤告知,對方再加訂100斤,相當豪氣。
第六屆海峽兩岸茶葉博覽會昨天在福建武夷山開幕,展期至18日。台灣有120多家茶企參展,與大陸方面進行交流。台灣區製茶同業公會理事長徐正清指出,自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簽訂實施後,兩岸茶產業交流更為頻繁,兩岸茶農茶商受益良多,他希望兩岸攜手將中國茶行銷到全世界。
兩岸茶界的盛事、一年一度的福建武夷山海峽兩岸茶博會將在16日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