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華盛頓郵報的搜尋結果,共168筆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和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BC News)昨(24)日公布最新民調結果,顯示美國總統拜登若與川普在2024大選中碰頭,拜登將大輸對手10個百分點,其中經濟、移民、援助烏克蘭以及拜登年紀等議題,可能是拖垮他支持度的關鍵。不過這份民調結果與其他民調差太多,也讓《華郵》坦承結果可能「異常」。
針對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日前報導在美國威斯康辛州布局相關內容,鴻海(2317)發表聲明指出相關內容存在諸多不實,對此特別鄭重澄清,請外界切勿引用錯誤資訊、以訛傳訛,並保留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權利。
據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官網消息,2023年8月30日,中國大陸駐美國大使謝鋒在《華盛頓郵報》發表題為《中國經濟發展比你想像的更好》的署名文章。紙質版於8月31日見報。文章援引各種經濟和進出口數據稱,疫後經濟復甦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呼籲美方應該停止對華實施高科技出口管制、投資限制、經濟制裁、加徵高關稅等措施,停止以「去風險」之名搞平行體系和脫鉤斷鏈,以免讓全球經濟雪上加霜。
2024大選備受各界關注,其中動作頻頻的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近期投書《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主張台灣應通過「一中」的框架,直接與大陸進行合作與談判。對此,前立委沈富雄認為,郭台銘的投書說明他走投無路了,因為美國不會支持一中各表的。
俄羅斯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23日突然殺回俄國領土,一步步進逼首都莫斯科,美國情報指出,瓦格納突然叛變,疑似是因為俄羅斯國防部月中下令,所有志願部隊必須與俄軍簽署合約,此舉顯然是要接管瓦格納。另外華府也相信,普丁至少在24小時前就知情瓦格納將叛變,但卻沒有因應行動,凸顯莫斯科高層缺乏協調,並且存在內鬥。
美國前軍事分析師艾茲柏格(Daniel Ellsberg)今天逝世,享耆壽92歲。他當年對越南戰爭改觀,決定公開機密文件,揭露美國政府在越戰上說謊,掀起一場重要新聞自由抗爭。
華盛頓郵報今天引述張貼於網路的外洩情報報導,去年9月波羅的海北溪(Nord Stream)天然氣管線遭數次爆炸炸損,而早在3個月前美國就獲得烏克蘭攻擊行動的詳細計畫。
美媒披露,包括美國、波蘭、比利時等北約盟國軍援烏克蘭的武器,被親烏民兵團體用於攻擊俄羅斯邊境的貝爾哥羅德州(Belgorod),如今比利時總理德克魯(Alexander De Croo)要烏克蘭說清楚,強調每筆軍援都有嚴格的使用規範,只限用於防衛烏克蘭領土。
高齡80歲的美國總統拜登昨(25)日宣布再戰2024,前總統川普旋即回嗆他是「美國史上最爛總統」。川普的說法遭到美媒打臉,根據學者評比,在美國總統排名中,川普幾乎墊底,排名倒數第三。
針對《華盛頓郵報》獨家報導,根據外洩的五角大廈評估,指台灣「難以在兩岸衝突中抵擋中國空軍」、非常容易遭到中國空襲,國防部回應強調,外媒引述不明文件,內容顯非事實。前立委郭正亮17日在《新聞大白話》節目指出,故總統蔣經國就是接受《華郵》的採訪,宣布解嚴,就知道它的份量有多重。《華郵》是有憑有據引述五角大廈怎麼寫,擔心共軍如果來打台灣的時候,你有沒有事先偵測的能力、會不會知道?
美國國防部外洩的軍情機密文件引爆國際震撼,其中包括中國新型武器發展、海軍活動及與其他國家資訊的外交內幕。外洩密件指出,中國今年2月曾試射「東風-27」(DF-27)新型極音速飛彈,美國情報部門評估其很有可能突破美國目前的飛彈防禦系統。此外,另一份情報密件稱,俄羅斯總統普丁正在接受化療,而他手下的高階官員正密謀故意打輸對烏戰爭。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的獨家消息,根據國防情報局(Defense Intelligence Agency)的內部評估,已超過400天的俄烏戰爭不會在今年結束,即使某一方出現重大勝利(或挫敗)也不能逼對方上談判桌。長期的戰爭可能造烏克蘭民心生厭,雖然總統澤倫斯基的地位不會動搖,但其他高層指揮官可能需要職務調整。
美國政府包括國會兩黨近幾年推行「反中抗中」政策不是新聞。但最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社會對這一政策出現了一些反思,能否影響美國政府今後的決策還有待觀察。
日媒《日本經濟新聞》日前報導稱,國軍9成退役軍官赴陸出賣情資,退輔會主委馮世寬今(2日)氣得大罵2次「胡說八道」,更飆粗口「放他媽的屁!」前立委郭正亮2日在《國民大會》節目直批,應嚴厲行文給《日本經濟新聞》在台單位,要求更正、道歉,或來函原文照登,因為這是很嚴重的污衊。反觀民進黨立委,還在那邊根據一個亂七八糟的報導起鬨。他強烈建議,駐日代表謝長廷的抗議應該要公開,讓人家知道使用什麼措辭。
美國國務院政軍局助理國務卿路易斯(Jessica Lewis)24日表示,美方向烏克蘭輸送愈來愈先進的武器,並未妨礙軍售台灣對抗中國威脅的長期政策。但她坦承,能否迅速將武器運交台灣手上,取決於美國的國防工業。由於新冠疫情造成人手短缺和供應鏈問題,令美國國防工業的生產能量遭遇瓶頸。
前立委蔡正元21日在臉書披露,美國華府廣播節目著名主持人嘉蘭尼克森(Garland Nixon)說,白宮內線消息透露,被問道有什麼比「新保守烏克蘭方案」更具災難性的?拜登回答,當看到「毀滅台灣」的計劃就知道!前立委郭正亮直言,這位嘉蘭尼克森(Garland Nixon)是何許人?說出來綠營的人可能會嚇一跳!
美國《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14日引述多名美國官員指出,中國大陸偵察氣球1月自海南島升空時,華府其實就持續追蹤,他們評估氣球原本的目標應是偵察美軍在太平洋的設施,但可能受氣流影響,意外偏離航道,飄進美國本土。
美國軍機4日才擊落一顆橫越美國上空的中國大陸偵察氣球,美國《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4日引述美國官員指出,可能還有第3顆大陸氣球在地球另一方進行偵察任務。另外官員也透露,這些氣球屬於解放軍一項廣泛的監視計畫,上頭裝有「精密通訊設備」,而且在「戰略要地上空徘徊」,氣球底部也裝有螺旋槳,不過官員仍不清楚這些氣球的確切目的。
華府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研究員布特(Max Boot)在去年訪問台灣,並與外交部長吳釗燮、前國防部長楊念祖等人交換過意見,瞭解台灣的國防危機。他日前在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提出他的見解,首先肯定台灣的成就與艱難的國防處境,也肯定台灣恢復徵兵與軍備改革,但是擔心動作太慢,而且他對於台灣堅持廢核感到不解,「台灣98%的能源依賴進口,應該擴大核電產業,而不是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