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蔣中正日記的搜尋結果,共24筆
據中央社10月31日報導稱:蔣經國學術基金會董事長錢復,舉「蔣中正日記」內容表示,二二八事件是「官逼民反」。蔣對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批評非常嚴酷,認為「自己用錯了人」,陳儀親戚貪污…。但錢復並沒引述日記中的相關文句。
26日是楊虎城誕辰130周年(1893.11.26—1949.9.6),西安有個紀念會。
《蔣中正日記》回台出版,曾長期隨侍兩蔣的錢復,提到當年赴美查閱228事件往事,強調「官逼民反」一說,但衡諸蔣日記與檔案,這一認知並不準確。
《蔣中正日記》回台出版,曾長期隨侍兩蔣的錢復,提到當年赴美查閱228事件往事,強調「官逼民反」一說,但衡諸蔣日記與檔案,這一認知並不準確。
國史館10月31日舉行《蔣中正日記》(1948-1954)新書發表會,館長陳儀深預告《蔣經國日記》今年底會出版1970年至1979年部分。對中正紀念堂轉型,他認為要等待更成熟的機緣。至於蔣中正當年第3次下野的原因,前外交部長錢復表示,蔣是希望藉自己的引退,促使國民黨改革。台北市長蔣萬安說,兩蔣日記暫存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時,他看過部分內容,希望國史館能完整公開,向國人呈現歷史全貌。
國史館31日舉辦《蔣中正日記(1948-1954)》新書發表暨座談會,外界質疑蔣在寫日記時是否為了塑立形象刻意造假,對此,與會學者認為,《蔣中正日記》很多是蔣寫給自己看的工作記錄,沒有必要扯謊,造成自己日後的困擾,因此日記內容的真實性很高。
又屆蔣公誕辰,國史館亦出版《蔣中正日記》,在綠營數十年政治去蔣化工程後,台灣的年輕一代對於蔣中正已無太多印象,但事實上,蔣中正早年聽取專家建言,推動賦稅改革與資訊化,中華民國政府甚至在民國58年(1969年)就用電腦管理所得稅,堪稱位居世界前列,也因此奠定台灣創造經濟奇蹟的基礎,這段歷史不應或忘。
國史館今天舉行《蔣中正日記》新書發表會,蔣家第三代媳婦蔣方智怡表示,她相信這批重要的歷史文物,能填補或修正目前中國近代史的空白,也盼望各界理性、公正、客觀的使用這些檔案。總統府祕書長林佳龍則說,蔣在歷史的功與過,終於可以用他自己最真實、也最內心世界的一手紀錄,來回答這些問題。
國史館今天舉行《蔣中正日記》(1948-1954)新書發表暨座談會,前外交部長錢復引用日記中的內容表示,蔣在二二八事件後對於當時的行政長官陳儀做了嚴厲批評,認為自己用錯了人。至於蔣的第三次下野,則是看到國民黨的墮落,希望藉自己的引退,促使黨內改革。
國史館今天舉行《蔣中正日記》(1948-1954)新書發表暨座談會,館長陳儀深預告《蔣經國日記》今年年底會先出版1970年至1979年部分。至於中正紀念堂的轉型,他說, 蔡英文總統強調的是帶著和解意涵的轉型正義,對於中正紀念堂的轉型也是這樣,並不是沒有思考、不是沒有方案,而是等待更成熟的機緣。
31日適逢前總統蔣中正誕辰,國史館也於今日舉行《蔣中正日記(1948-1954)》新書發表會。對此台北市長蔣萬安表示,當時兩蔣日記存放在美國史丹佛大學時,他有機會能略窺一二,「包含日記在內,國史館應該要完整公布相關歷史紀錄。」
歷經10年跨海爭訟,今年9月由美國運抵回台,國史館今(31)日將舉行首批出版的《蔣中正日記(1948-1954)》新書發表會,館長陳儀深認為,二二八事件,蔣應負最大的責任,但八二三砲戰,蔣預判準確且有所準備。而各界對蔣中正功過得失,存在相當對立與矛盾的詮釋,離所謂「蓋棺論定」,可能還有一段遙遠的距離。
蔣夫人紀念集10/23正式出版,《中時新聞網》取得部分內容,提供讀者先睹為快:
蔣夫人紀念集10/23正式出版,《中時新聞網》取得部分內容,提供讀者先睹為快:
備受國人矚目的兩蔣日記原件及兩蔣時代資料文件共計59箱,歷經10年的跨海爭訟,終於回到台灣。國史館規畫今年10月底出版第一批蔣中正日記,年底出版蔣經國日記,並陸續將文物數位化後,盡速開放各界應用。
備受國人矚目的兩蔣日記原件及許多兩蔣時代之資料文件共計59箱,今天凌晨運抵桃園機場,經由國史館人員點收後,在中午順利送至國史館,歷經10 年的跨海爭訟,終於讓這批總統文物回到臺灣。國史館規劃今年10月底出版第一批蔣中正日記,預計年底出版蔣經國日記,並陸續將文物數位化,儘速開放各界研究應用。
美國加州聖荷西聯邦地區法院,將存放兩位蔣故總統在史丹福大學的檔案資料所有權判歸國史館,國史館館長陳儀深20日表示,目前還要等主張擁有繼承權的陳忠人,在8月11日之前是否還有上訴動作,倘若未上訴,預計相關日記和文物今年8、9月就可運回台灣,目標是明年上半年列入資料庫,開放國人上網查閱。
自二○○七年胡佛研究所開放《蔣中正日記》以來,海內外學者已就日記內容發散出各種對於當時國際關係、國共內戰、國民黨內部政治勢力的研究,其他乃至於家事、感情世界、人際網絡之間的討論亦所在多有,惟對其閱讀書項、學思歷程之討論相對稀少,亦有對蔣介石是否真如他日記中所述讀了如此海量之書籍抱持懷疑的觀點。近年有兩位中國大陸學者王道鉉及王奇生,就日記內容整理了蔣介石的閱讀史,對於蔣日記中的中國古籍閱讀書目有較為翔實的統計。此外尚有臺灣中研院近史所的黃克武,對蔣介石在調和清末傳統思想與日本武士道來建立「中國魂」的內在理路有精彩的分析、另在討論〈蔣介石與梁啟超〉一文中,提及了蔣氏曾在一九四一至一九四三年間密集、並有系統的閱讀明儒及宋元學案一事,並以此作為蔣介石開始接觸梁啟超著作的引子。上述文章都以較為客觀的角度檢視了蔣介石在大陸時期的閱讀史,並對蔣氏對其自我定位為「中國文化繼承者」的身分給予了正面的歷史評價。
從11月10日回國到蔣宋12月1日的婚禮,中間只有20天的時間,蔣在會見諸黨政人員,討論黨務時局之外,大部份的時間都放在陪伴宋家親屬和籌備婚禮上,《愛記》形容:「連日相宅治具,籌備婚事。14日,陪宋太夫人、宋女士,訪孔夫人宋靄齡女士,又祭掃宋太公之墓。26日,與宋女士同至祁齊路新屋布置。28日,同訪蔡元培,請為證婚人。29日,同往大華飯店習禮。30日,又同習禮於宋宅。」但《愛記》中沒有提到的是蔣中正11月27日在上海《申報》刊登的一份結婚《啟事》:
有媒體報導指出,黨產會調查報告直接引用蔣中正日記,指「民國46年8月7日,蔣中正主持國民黨7屆380次中常會,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為國防部所屬單位之一,亦為黨內重要青運機構,應接受黨的領導」,做為救國團是國民黨附隨組織的證據。救國團5日發新聞稿表示不能因蔣中正日記裡一句話,就要沒收救國團全部的財產,實在太過度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