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蕭泰然的搜尋結果,共29筆
思鄉的心情誰人知?作曲家用澎湃的樂章來呈現。已故作曲家蕭泰然生前120件手稿、書信與文物,目前正在台灣音樂館展出,包括聲樂曲《遊子回鄉》、交響詩《玉山頌》等手稿,可讀出他旅居國外30多年的「出外人」心情。
國家文藝獎得主、已故作曲家蕭泰然,逝世5周年特展,現在台灣音樂館展出,共有120件手稿、書信與文物,其中包括聲樂曲《遊子回鄉》、交響詩《玉山頌》等以台灣元素為題的手稿原件,可看出他旅居國外30多年的「出外人」思鄉心情。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為紀念臺灣著名作曲家蕭泰然逝世五周年,將在3月7日和8日於臺灣戲曲中心舉辦音樂會,呈現蕭泰然雋永浪漫的樂章。
掌聲、安可聲混雜僑胞淚水,國立台灣交響樂團9日在洛杉磯完成美國首訪,挑戰音響極為敏銳的美西音樂地標迪士尼音樂廳,現場2200多個座位爆滿,也讓一生在美國流浪多年的已故國家文藝獎得主蕭泰然音樂重新在美國演出,意義獨具。
掌聲、安可聲混雜僑胞淚水,國立台灣交響樂團9日在洛杉磯完成美國首訪,挑戰音響極為敏銳的美西音樂地標迪士尼音樂廳,現場2200多個座位爆滿,也讓一生在美國流浪多年的已故國家文藝獎得主蕭泰然音樂重新在美國演出,意義獨具。
掌聲、安可聲混雜著眼角無心滲出的眼淚,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洛杉磯時間9日晚上在美國西岸音樂地標洛杉磯迪士尼音樂廳舉行音樂會,無論是德弗札克《新世界交響曲》中的細膩慢板,或是國家文藝獎得主蕭泰然龐大動人的《鋼琴協奏曲》,在指揮陳美安的帶領之下,緊扣滿座觀眾的心。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受北加州台灣會館邀請,美國時間8月4日下午在美國加州舊金山聖荷西表演藝術中心舉行蕭泰然紀念音樂會,當優美的旋律〈台灣翠青〉響起,現場超過兩千人樂迷無不動容。
對無數在海外念書、生活的台灣人來說,人雖在異鄉,鄉音始終不遠;對已故國家文藝獎得主蕭泰然與波哥雷利奇國際鋼琴大賽首獎得主陳毓襄而言,台灣是故鄉,美國則是成長的地方,是他鄉,也是故鄉。如今因緣際會,鋼琴家陳毓襄將帶著蕭泰然的三大協奏曲之一《鋼琴協奏曲》「回」到美國演出,他鄉與異鄉透過音樂相連,早已沒有分別。
對無數在海外念書生活的台灣人來說,人雖然在異鄉,鄉音始終不遠。對已故國家文藝獎得主蕭泰然與波哥雷利奇國際鋼琴大賽首獎得主陳毓襄而言,台灣是故鄉,美國則是成長的地方,是他鄉,也是故鄉。如今因緣際會,鋼琴家陳毓襄將帶著蕭泰然的三大協奏曲之一《鋼琴協奏曲》「回」到美國演出,他鄉與異鄉,早已沒有分別。
演奏家鄉最美的音樂,國立臺灣交響樂團8月將赴美參與「2018年蕭泰然音樂節」演出,樂團也將首度登上洛杉磯迪士尼音樂廳,成為台灣第一個挑戰這座重量級音樂廳的交響樂團。
「咱若愛祖先,請你嘸通嫌台灣,土地雖然有卡隘,阿爸的汗,阿母的血,沃落鄉土滿四界……。」在台灣詩人林央敏作詞,作曲家蕭泰然作曲的《嘸通嫌台灣》大合唱歌聲中,紀念228的「福爾摩沙之春」音樂會今晚在台北城市舞台舉行,總統蔡英文、文化部長鄭麗君以及各部會官員都到場聆賞,全場觀眾在音樂聲中向「228事件」中逝去的先輩致敬。
零下兩度,大雪紛飛的氣候變化,國家交響樂團預定今(10)日將在溫哥華哥倫比亞大學陳氏藝術中心舉行音樂會,音樂總監呂紹嘉表示,這次首訪溫哥華,「帶來的都是我們樂團的拿手曲目,也是我們很愛的作品,希望帶來跟溫哥華樂迷與僑胞分享。」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樂見台灣」第2場演出,昨晚在新加坡維多利亞音樂廳畫下精彩句點,小提琴家曾宇謙也成功挑戰蕭泰然《小提琴協奏曲》,台灣的田園之美,人情之親,堅持理想的信念,全都在這首作品中展露無遺,這也是繼林昭亮、林以信之後最令人激賞的演奏版本。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樂見台灣」第二場演出,今晚在新加坡維多利亞音樂廳畫下精彩句點,經過前晚演出,全團對於音樂廳音響更加適應,聲部平衡抓得為更精準,小提琴家曾宇謙也成功挑戰蕭泰然《小提琴協奏曲》,台灣的田園之美,人情之親,堅持理想的信念,全都在這首作品中展露無遺,這也是繼林昭亮、林以信之後最令人激賞的演奏版本。
今年總統大選,蔡英文為了穩住領先優勢,除了在第一場總統電視辯論中,在對手國民黨候選人朱立倫主席的逼問下,特別對她認定的「九二共識」做了詮釋之外,幾乎絕口不談台獨話題,蔡英文不談台獨,是否預示著她不再追求台獨了呢?恐怕不是這麼回事。
台灣小提琴家洪寅洲、大提琴家潘宛怡及鋼琴家程伊萱受邀參加「第12屆比佛利國際音樂節」(12th Beverly Hills International Music Festival),名列音樂節大師講座師資,同時文化部駐洛杉磯辦事處台灣書院也邀請3位音樂家登台,演奏已故音樂大師蕭泰然《福爾摩沙鋼琴三重奏》和台語民謠《白牡丹》等名曲。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今年歡度70周年,以傳承跟創新為主軸,除了一系列國人作曲家的委託創作3年計畫之外,新樂季全團也將帶著甫獲柴可夫斯基國際小提琴大賽銀牌得主曾宇謙進行海外巡演,在新加坡維多利亞音樂廳演出蕭泰然《小提琴協奏曲》。
1997年,我應林宗義先生之邀,擔任林茂生愛鄉文化基金會董事,共同參與文化事務的推展工作,猶記得當時,正好也是蕭泰然先生自美國返台定居期間。由於基金會董事長林宗義博士曾於1993年委託蕭泰然先生創作《一九四七序曲》之故,我有幸與蕭泰然先生認識,之後,幾次在學校和基金會的工作上,也有機會與其往來。每次與蕭老師碰面,總帶給我一種親切之感,雖然他未曾專為打擊樂創作作品,然而,透過聆聽鋼琴、弦樂、聲樂、合唱及管弦樂團的演出,以及與蕭老師的親身接觸、談話,總是讓我從中受益許多。
詩人向陽1976年所創作的台語詩《阿母的頭鬘》由已逝作曲家蕭泰然譜寫成曲,曲中流露對雙親的幽思與濃烈之情,也成母親節人們最愛聽、愛唱、愛朗誦的歌詩之一。該曲將在「聽見台灣‧影像‧詩歌‧音樂會」中由聲樂家黃瑞芬演唱,向陽也將親自朗誦。
音樂家蕭泰然逝世後,各界先後推出追思與紀念音樂會,北市交首席指揮吉博‧瓦格(Gilbert Varga)開季首場音樂會上,將特別演出蕭泰然發表於2000年的《來自福爾摩沙的天使》,8月與合唱團合作演出《玉山頌》,向這位大師級人物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