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薄膜覆晶封裝的搜尋結果,共19筆
封測廠南茂(8150)受惠各產品線訂單需求暢旺、漲價及擴產效益顯現,2021年迄今營運成長動能暢旺。投顧法人認為,南茂目前面板驅動IC(DDI)封測需求穩健,且新產能已全面上線,隨著覆晶薄膜(COF)封裝業務復甦在即,下半年旺季營運持續看俏。
根據市調機構集邦科技統計,2021年第一季全球前十大封測業者營收合計達71.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1.5%,主因是遠距辦公與教學等新常態生活已成形,歐美疫苗開打後疫情似乎有緩解跡象,城市逐步解封加上即將到來的東京奧運,使得5G及車用等電子產品需求不墜。由於終端大廠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積極備貨,致使半導體產能供應吃緊,封測業者陸續調漲價格以因應客戶強勁需求,進而推升2021年第一季整體封測營收表現。
日本東京奧運今年將重新舉辦,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數位轉型,帶動大尺寸電視、筆電及平板、5G智慧型手機等強勁銷售動能,加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等車用電子的面板搭載數量明顯增加,面板驅動IC需求強勁且價格喊漲。
面板驅動IC封裝製程在2020年朝向塑膠基板薄膜覆晶(COP)發展,然而COP封裝良率提升出現瓶頸,業者近期回頭採用薄膜覆晶封裝(COF)製程,帶動COF基板需求明顯回升。在供不應求情況下,韓國COF基板廠第一季漲價15~20%,國內頎邦及易華電可望跟進。
封測廠頎邦(6147)受惠驅動IC及非驅動IC封測需求同步暢旺,配合漲價效益顯現,帶動2020年12月、第四季合併營收同步「雙升」至21.28億元、61.6億元,全年合併營收達222.75億元,締造全數改寫歷史新高的「三高」佳績。
利機(3444)受惠封測客戶強勁需求,加上5G新機及消費性電子新品上市,帶動打線封裝產能供不應求,11月營收創近五年來新高,法人樂觀,利機今年營收、獲利雙成長,營運表現優於去年,惟匯損幅度將是最大變數。
半導體材料供應商利機(3444)2020年9月份單月合併營收8,491萬,改寫近40個月新高,較8月份8,219萬元月增3%,較去年同期合併營收6,856萬元年增24%。累計今年前九月營收為6.8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4%。
利機(3444)9月營收月成長3%、年成長24%,改寫近40個月新高,第三季營收也已連續7個季度保持正成長,利機今年整體營運將優於去年。
利機(3444)8月營收創近二年新高,由於疫情關係,宅經濟發酵,帶動利機記憶體相關產品需求暢旺,全年營運維持成長態勢。
封測廠南茂(8150)今(11)日召開線上法說,展望第三季營運,董事長鄭世杰表示,雖然目前下半年市場不確定性仍高,但南茂記憶體與驅動IC兩大產品營收仍可望較第二季成長,其中驅動IC相關產品成長動能將略優於記憶體產品。
薄膜覆晶封裝(COF)基板廠易華電(6552)16日公告,去年每股淨利5.24元,董事會決議每普通股擬配發2.0元現金股利,另外亦決議為了提昇股東權益報酬率及調整資本結構,擬辦理現金減資17%並退還股東股款,亦即參與今年除息及現金減資的易華電股東,今年每股可拿到3.7元現金。
利機(3444)今年元月單月合併營收6154萬元,年減少10%,月減少14%,利機指出,今年1月營收受到農曆春節工作天數減少影響,故整體營收下滑。
瑞銀證券把頎邦投資評等由「買進」跳降至「賣出」,推測合理股價估值也由85元,一舉降至51元。
根據TrendForce光電研究(WitsView)最新觀察,隨著高解析度面板滲透率持續上升,帶動2018年整體驅動IC用量年成長達8.4%。然而2019年受到大尺寸面板調整設計架構,以及小尺寸面板出貨衰退影響,驅動IC用量成長將收斂至3%左右。
TrendForce光電研究(WitsView)預期,智慧型手機改採薄膜覆晶封裝(COF)的數量今年可能倍增,供需愈趨吃緊,並排擠利潤較差的電視、液晶顯示器大尺寸封裝用COF薄膜,預期上半年大尺寸封裝用COF薄膜可能供不應求、進一步影響面板出貨。
LCD驅動IC封測廠頎邦(6147)上半年雖受到客戶調整庫存,以及新台幣兌美元升值等影響,獲利不如預期,但第二季以來整合觸控功能面板驅動IC(TDDI)及全螢幕面板驅動IC接單強勁,帶動薄膜覆晶封裝(COF)及後段測試等產能吃緊,頎邦自5月起分3個月陸續調漲金凸塊、COF、測試等代工價格5~10%幅度。
兩岸關係惡化,加上大陸半導體封測勢力逐步崛起,上下游供應鏈在全球的市場地位已有所提升,台灣半導體封裝及測試廠商已開採新的戰略思維,因應新形勢。
長華集團今日舉行聯合法說,旗下IC封裝材料廠易華電(6552)副總經理黃梅雪表示,因應COF(覆晶薄膜)應用多元化趨勢成形,將朝提供全方位產品解決方案的供應商發展,搶攻高階智慧手機及穿戴裝置、高階及AMOLED電視、記憶體及邏輯IC等新應用商機。
LCD驅動IC封測廠頎邦自結8月合併營收新台幣15.61億元,再創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