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薛富盛的搜尋結果,共48筆
由環境部長薛富盛及跨黨派4位立委於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會議(COP28)期間5日抵達杜拜,薛富盛說,台灣處境艱難,感謝民間力量彌補,呼籲COP考慮讓台灣參加締約方大會。針對美日等20國提倡核能,薛指出,須在核能安全、核廢料處理及全民共識3前提下,才可能考慮核能作為綠電,若無法解決,談核電只是「假議題」。
美日等20多國這次在COP28簽署宣言,要求全球核電產能提高3倍,針對核電議題,環境部長薛富盛表示,台灣現在談核電其實是「假議題」,政府也說明得很清楚,必須在確保核能安全、核廢料能獲得妥善處理,以及全民有共識的3大前提下,才可能考量核能作為綠電。
環境部長薛富盛及各黨團立法委員5日抵達杜拜,參加聯合國第28屆氣候峰會(COP28),被問到今年是否承受莫大壓力,薛富盛指出,台灣處境一向艱難,這次來杜拜許多NGO、非邦交國議員主動來洽談,表達對台灣的支持,尤其感謝民間力量,彌補在參與無法直接貢獻的部分。
全國模範清潔人員表揚典禮22日在台南市舉行,全國102位模範清潔人員齊聚台南,由環境部長薛富盛頒獎,盛讚獲獎者是全國每位清潔人員付出的縮影,謝謝大家堅守崗位;副市長趙卿惠當場向大家鞠躬敬禮,感謝清潔人員們在登革熱疫情期間全力協助,守護鄉親健康。
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 28),將於今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杜拜舉辦,將觸及氣候變遷因應及調適等挑戰,對此,環境部部長薛富盛今天受訪時表示,呼籲能夠讓台灣有機會參與國際氣候綱要公約大會分享經驗;至於其本人是否會參與?他僅說,到目前為止沒有接到這方面的訊息,「但會隨時做好READY(準備)」。
2023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或UNFCCC締約方大會(COP28)將於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杜拜舉行,我國非聯合國會員國因此無法參與正式會議,過往會透過種種廣告表達我國參與的意願,環境部部長薛富盛今天受訪時表示,Cop 28就是配合外交部的安排,但環境部在淨零排放做了很多努力,值得在國際場合分享。
全球塑膠公約第三次談判正式登場,國內9個環團發布聯合聲明指出,台灣石化產業進出口貿易為全球前10強,期盼大會能讓台灣以觀察員的身分參與。環境部長薛富盛今天表示支持環團表達訴求,台灣是全球塑膠供應大國,在減塑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不應該缺席。
民進黨立委陳瑩30日審查預算案時指出,環境部有同仁在立法院審議前將預算案流出,導致業界開始對審查下指導棋,造成立委審查的困擾。環境部長薛富盛對此鄭重道歉,強調會對同仁不當行為嚴格檢討。名嘴黃揚明直批,政府機關居然叫廠商去跟立委關說預算提案,實在很離譜。
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今(30)日處理112年度衛福部、環境部主管預算凍結案,以及繼續審查113年度環境部主管預算。民進黨立委陳瑩審查預算案時指出,環境部有同仁在立法院審議前將預算案流出,導致業界開始對審查下指導棋,造成立委審查的困擾。環境部長薛富盛對此鄭重道歉,強調會對同仁不當行為嚴格檢討。
為慶祝10月25日清潔隊員節與感謝清潔隊員辛勞,新北市環保局今在板橋第二運動場舉辦園遊會及績優清潔人員表揚活動,除由副市長劉和然代理市長表揚106位年度績優清潔人員、職業安全衛生管理人員及交通安全管理人員,也請到環境部長薛富盛、環境管理署長顏旭明出席,薛富盛特地帶來防寒背心和袖套送給新北的清潔隊員們,祝福大家清潔隊員節快樂。
國內《資源循環促進法》正在進行立法作業,環境部長薛富盛表示,將優先接軌國際推動的產業,是電池、消費性電子產品、紡織品、包裝容器等,屆時會先訂出指引,特別是電池不僅是一般可攜式裝備,在交通電動運具興起之後,車用電池也會是很大要處理的問題。
國家環境研究院於8月22日正式揭牌成立,由環境檢驗所及環境保護人員訓練所,兩個機關合併為國家級研究機構。環境部長薛富盛表示,環境部站在建立平台的角色,希望利用國家環境研究院將學研單位結合,期許未來不只是環境部智庫,也希望能成為政府環境議題領頭羊、配合國際合作,在台灣啟動更前瞻議題、建立讓環境更永續的目標。
因應國際趨勢與台灣2050淨零排放政策,環境部推動兩大法案,除了《氣候變遷因應法》將啟動徵收碳費,《資源循環促進法》的「資源循環促進費」明年也將出爐,產業界無不擔心會被多脫一層皮。對此,環境部部長薛富盛接受本報專訪時保證,只要是計算基礎有重疊,「重疊部分,個人認為可以排除」。
《氣候變遷因應法》公告施行之後,外界關心「碳費」相關子法,甚至擔心企業在開始繳納碳費之後,會轉嫁到物價上。環境部長薛富盛強調,「要把淨零排放這觀念變成全民運動」,對大企業徵收碳費只是第一步,民眾也應該配合生活轉型,且「取得平衡是一項大工程」,未來碳費也可能部分運用在保障淨零轉型後失業的勞工身上,扶助弱勢。
從學術界走入政壇,環境部部長薛富盛在經過數月洗禮後,言談多了一份自信與肯定。台灣過去經濟發展伴隨不少環境議題,在各種網路聲量上也受到更多民眾關心,他認為,這是環保署之前做很多環境保護工作所打下的基礎,但近年從野火、高溫等議題,民眾對氣候變遷很有感,同樣也希望讓環境保護變成是一份有感的工作。
環境部長薛富盛、經濟部次長林全能及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11日到彰濱工業區考察中部地區廢棄物處理及勞工職業訓練現況,反晶鼎焚化爐自救會到場抗議,福興鄉福寶村長黃耀輝當場向薛富盛下跪,要求立即撤銷晶鼎焚化爐開發案及豐堉焚化爐停止運轉。薛富盛表示,會帶回討論。
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含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因涉及填海造陸,引發在地民眾不滿,最近一次的環評還大搞黑箱、惹怒立法委員及公民團體,環境部部長薛富盛受訪時表示,新任環委已到四接第三版皂場域場勘過、並給予意見,已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開發機關回覆,就按照既定程序走。
環保署今年升格為環境部,未料預算編列反而縮水逾8億元!據環境部公布的預算書顯示,明年公務預算共編列80億餘元,較今年的88億減少8億餘元,環境部部長薛富盛赴立法院報告時指出,扣除今年公務撥補空汙基金的25億餘元,實際為增列16億餘元。
依環境部現行規劃,碳費費率將在明年(2024)出爐,將率先針對500餘家年排放量超過2萬5000噸的碳排大戶徵收,首任環境部部長薛富盛接受本報專訪時強調,碳費不只有收費,還要顧及產業是否能忍受因被徵收碳費而影響其繼續永續發展,且企業為了營利可能會轉嫁到消費者,消費者也會因此受害,站在環境部要考量各因素,再由碳費審議委員會綜合判斷。
環境部8月22日揭牌,最急迫挑戰包括涉及填海造陸的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含第四天然氣接收站)、氣候變遷因應等挑戰,環境部長薛富盛接受本報專訪時強調,台灣已沒有核四議題,2025年的目標就是非核家園;至於四接審查爭議,他會責成同仁檢討過去無法順利召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