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藝文獎的搜尋結果,共1,365筆
111學年度嘉義市國民中小學應屆畢業生市長獎暨議長獎頒獎典禮今天舉行,有210名學生榮獲黃敏惠市長頒發市長獎、204位學生獲陳姿妏議長頒發議長獎,黃敏惠並贈送《梅西:百轉千變的足球王者》等2本書當賀禮,期勉孩子「勇不放棄」。
淨光素食店主辦2023 You Raise Me Up你鼓勵了我「打開我的眼」公益售票音樂會,特別邀請惠明教養院具有音樂天份視障者,包括呂文貴、蔡哲沅、李家敏、林偉智及許舒閔10日在台中市港區藝術中心演藝廳首次進行完整公開演出,售票所得將全數捐給惠明視障者教養院。
宜蘭縣政府今天(30日)舉辦全國藝文競賽績優團隊及個人頒獎表揚典禮,宜蘭縣在全國學生音樂比賽中拿下39項特優,全國學生舞蹈比賽12項特優,全國學生創意戲劇比賽3項特優,共計54項特優,縣長林姿妙期勉學生們持續努力,讓宜蘭藝術推展發光發熱。
宗旨:發掘全球華人優秀作品,促進文藝交流。
作家林文月於26日離世,享耆壽90歲。文化部長史哲聞訊深表哀悼與敬意,並表示,林文月女士畢生致力創作、翻譯與學術研究,其譯作為台日文學交流開拓新時代,散文與學術成就亦蔚為典範,其過世為台灣文壇一大憾事。
第25屆台北文學獎, 27日下午在台北中山堂舉行頒獎典禮。本屆得獎者年齡層分佈橫跨自20歲至60歲世代;職業身分跨一般上班族、機師、醫師、視障按摩師到劇場工作者。非台灣籍得主亦有3名。最大獎三位,第23屆文學年金獎由鄧九雲《女二》獲得。
台灣師範大學今(27)日舉行111學年度畢業典禮,校長吳正己親自頒授藝術學名譽博士學位予譽有「現代水墨畫之父」劉國松。他並期許畢業生,勇敢在這五彩繽紛的世界上起步奔跑,「你們的起步是前途無量的。我在欣喜之餘,也願給各位致上最誠摯的祝福。」
國立嘉義高商普通科3年級學生賴嘉騏是新住民之子,母親癌逝,父親染毒,難以承受一連串家變重大打擊,封閉自己,念國中時一片慘白,直到接受師長輔導,解開心鎖,發掘文學興趣及才藝,屢次獲獎,學業表現出色,今年獲得「總統教育獎」,並考取東華大學。
國立嘉義高商普通科3年級學生賴嘉騏是新住民之子,母親癌逝,父親染毒,難以承受家變的重大打擊,封閉自己,念國中時一片慘白,受到嘉商師長輔導,解開心鎖,發掘文學興趣及才藝,屢次獲獎,學業表現出色,今年獲得「總統教育獎」,並考取東華大學。
南投縣有很多優秀運動員,國、高中起時常遭鄰近縣市學校教練挖角,南投縣多名議員24日在南投縣議會定期會縣政總質詢時,認為縣府沒有善待優秀人才,對得獎運動員或表演選手的補助太少,導致人才外流,嘲諷:「全大運冠軍獎勵金5000元,連一雙Nike或Adidas球鞋都買不起!」要求縣府檢討補助辦法,提高運動員獎勵金。
為吸引「學業成績」和「課外成就」並重的優秀高中生,東海祭出十萬元獎學金,打破傳統以成績作為唯一標準的機制,納入課外成就指標,重視學子多元發展。東海教務長楊定亞表示,高中生應大膽挑戰各個領域,相信未來透過此獎學金的激勵,學生能放心在東海大學投身學業與事業。
2023年新一代設計展「金點新秀設計獎」日前於南港展覽館二館辦理頒獎典禮,共有來自全台55校、121系超過5000件作品參賽。桃園市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學生賴易平、王楨的作品「打開遺忘之丘」以獨特眼光探討觀音山蓄水池古蹟結合寶藏巖藝文聚落再利用的方式,獲頒金點新秀空間設計類「年度最佳設計獎」並得到獎金10萬元。
亞洲文化協會台灣基金會今(22)日公布2023年獎助計畫得獎名單,國家文藝獎得主魏海敏也名列其中,她計畫訪問美國學術及研究機構,同時也受到邀請,將到哈佛大學與文學評論學者王德威一起主持講座。
鶯歌陶瓷博物館推出「陶之饗宴」免費系列講座,首場邀請獲台北陶藝獎2001、2003年「首獎」的陶藝家陳啟南、鄭永國,27日下午2時到5時分享多彩多姿的陶藝生涯故事及創作技巧,引領大家進入陶藝天地。
國家文藝獎得主劉鳳學於5月17日辭世,享壽98歲。她所創辦的新古典舞團,以及新古典表演藝術基金會、台灣原民文化志業基金會和唐樂舞在17日發出聯合聲明表示,依照劉鳳學遺囑,將不設告別式。
國家文藝獎得主劉鳳學於5月17日辭世,享壽98歲。出生於中國大陸黑龍江省的劉鳳學,1949年戰後來台,以台灣為家,一生奉獻舞蹈推廣和教育。
出身自竹南鎮中港地區的小學校長連照雄,17日上午捐贈「精氣神」陶藝館藏,給竹南鎮公所,竹南鎮長方進興代表受贈,感謝連照雄對文化教育的貢獻。
清華大學攜手黃大魚文化藝術基金會,從16日起連續4天舉辦「向土地借個火:黃春明的創作與行動」系列活動,呈現國寶級大師充滿土地關懷及在地實踐的人文精神。黃春明也現身開幕茶會,頭戴草帽、身背相機,復刻近半世紀前拍《芬芳寶島》紀錄片下鄉時的標準裝扮。
宗旨:發掘全球華人優秀作品,促進文藝交流。
文字學大師許學仁12日傳出病逝消息,享壽71歲。親友在臉書透露,許教授跟中風搏鬥近半年,終究不敵病魔,「謝謝您為語文奉獻一生,我愛您,一路走好,學術界同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