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藝術總監的搜尋結果,共776筆
由台灣鋼琴家嚴俊傑籌辦的「國際大師鋼琴藝術節」(IMPF),因疫情而停辦多年,2024年將再度回歸,並且將首次到高雄舉行,屆時將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鋼琴大師齊聚一堂,同時還有480堂國內外名家大師班、4場由32位獲選學員演奏的明日之星音樂會等。
第5屆海絲佛教論壇暨福建佛學院創辦40周年活動,日前在莆田廣化寺隆重登場,各地大德高僧、專家學者及福建佛學院千名校友出席,其中來自高雄「數字佛教藝術家」宓雄應邀分享數字教育健康發展新模式,並通過新契機與世界各大佛學院、佛教組織共同構建更加多元、開放、可持續的佛教數字生態圈。
「再壹波藝術節」今年將邁入第5年,以「意象漫飛」為主題,推出四檔與影像結合的演出,再度開展音樂世界的多元奇想,也為台灣音樂家搭建國際交流平台。
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主辦的「YCDC雲林創意設計中心」、「成龍溼地流動藝術饗宴」雙雙榮獲日本「Good Design Award」的區域倡議及活動獎項,顯示公部門的設計美學敏銳度及規畫執行能力大幅度翻轉與前進,雲林的美透過國際設計大獎讓全世界看見,徹底顛覆傳統大縣的刻板印象。
近年在臺灣城市藝術節中備受矚目的「桃園鐵玫瑰藝術節」,今年邁入第12屆,即日起至11月26日精采登場!由曾任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的策展人李惠美,以「回聲.共振」(Echo, Resonance)為策展主題,展開為期5周的藝術節,融合桃園在地文化及多元藝術形式,帶來一系列豐富精采的表演節目,邀集民眾走入劇場,共同聆聽生活記憶的回聲,感受城市中多元包容的文化頻率。
2023年「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邁入15週年,適逢雲門舞集50周年,台灣好基金會與池上鄉文化藝術協會邀請雲門舞集重返池上,藝術總監鄭宗龍特別創作《池上專屬版──天光.霞》,與池上風景相互輝映,特別的是還有彩蛋,由池上國中與福原國小、萬安國小的學生上台獻上一段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的經典作品《薪傳》裡的〈耕種與豐收〉。
2023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今(21)日登場,4秒鐘搶票完售,再創紀錄。今年邁入15週年,恰逢雲門舞集50週年,雲門藝術總監鄭宗龍帶來池上專屬版「天光.霞」,以池上的天光稻浪為背景,日本音樂家清水靖晃演奏薩克斯風版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呈現雲霞變幻的魅力。
亞洲第一個以錄像為主題的「FLAME錄像藝術博覽會」,20日起在台北舉行,創辦人張學孔邀請知名策展人羅禾淋擔任藝術總監,希望展示新一代錄像藝術家才華,推廣台灣藝術躍上國際舞台。
縣府文觀處在雲林沿海地層下陷的成龍溼地上舉辦「流動藝術饗宴」引進文藝演出,使更多人走進成龍溼地。今年擴大舉辦環境劇場,14日、15日在海水灌入的溼地上搭舞台,包括太日樂集、森森不息街頭劇場、西螺鳳山館、樂果天真實驗樂團附設歌謠班4組團隊聯合演出,展現成龍濕地的美及堅毅的故事。
第34屆傳藝金曲獎得獎名單出爐,台中市「重要傳統表演藝術」南管戲曲保存者林吳素霞、台中市登錄南管音樂保存團體「合和藝苑」獲得「最佳傳統音樂專輯獎」,「台中室內合唱團」錄製的《台語十四行歌 人生七章》獲得最佳演唱、最佳作詞及最佳作曲獎,帶給對台中藝文界很大的鼓舞。
「中國信託新舞台藝術節」今年以「未來到劇場」為題,4檔國內外節目探討疾病、科技、環境議題下的當下與末來。首檔國際節目杜達‧派耶瓦劇團 「布魯斯瑪莉」中秋連假9/30 至10/1 接連演出3場,將讓觀眾在笑料滿點中,一窺神秘的超人類主義實驗室。
兩廳院行之有年的藝術出走,每年製作一部戲,並到全台巡演,今年的《寶島曼波Formosa》,由台南人劇團藝術總監呂柏伸執導,蔡志擎編劇暨作詞,三金音樂家柯智豪作曲暨編曲,打造懷舊工地秀,刻劃三個不同世代女性為生活拚搏的掙扎,以及她們對自身理想堅持的深情。
位於國家兩廳院戲劇院的表演藝術圖書館,現正有兩檔展覽,帶讀者在閱讀之外,聽爵士樂和古典樂,尋找不一樣的啟發和感受不一樣的心情狀態。
維持著兩年一度的創作速率,鄭宗龍的新作《波》已在上半年悄悄宣告。這不只是鄭宗龍與日本科技藝術家真鍋大度(Daito Manabe)的首次合作,也是他首度嘗試透過AI運算編舞。在這波人工智慧的浪頭上,身體與虛擬的關係是什麼?在機械創造中,人類的創新又有什麼獨特意義?編舞家將透過《波》給出他現階段的答案。
全球最大單一屋頂綜合劇院、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自2018年成立,今日迎來成立5周年生日,催生衛武營各界人士出席敬賀,表示衛武營讓大眾改變了高雄是「文化沙漠」的刻板印象;此外,台灣證券交易所今日與衛武營簽署「綠色永續文化夥伴」合作備忘錄(MOU),共同為環境永續貢獻力量。
中國信託新舞臺藝術節邁入第九年了,為了帶著藝術資源跨城鄉,每年都會舉辦公益場,邀請偏鄉學子、社福團體走進劇場。今年攜手「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將劇場搬到戶外,公益場首次移師中國信託金融園區舉行,整個園區和蕨類生態豐富的三重世貿公園,都將變身獨一無二的戶外沉浸式劇場,轉角就能遇見玩偶,處處都有驚喜彩蛋。
劈棺取腦、讓屍體還魂,國光劇團顛覆傳統劇場,挑戰劇場的魔幻度,搬演《試妻劈棺》、《傀儡幻戲》、《伐子都》、《活捉》四齣劇目,帶給現代觀眾驚奇,將於本周末登場。
2023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將於10月登場。創投教父、台灣好基金會董事長柯文昌31日表示,適逢雲門舞集50週年,藝術總監鄭宗龍將打造池上專屬版《天光.霞》,以山嵐稻浪為舞台,把劇場裡用數位影像創造的霞,回歸到池上的自然天地裡。
池上秋收進入第15年,也見證台灣由民間支持藝術節並走過15年的難能可貴。尤其10年前台灣好基金會委託林懷民為「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創作《稻禾》,讓雲門與池上第一次結緣,今年雲門舞集50周年,藝術總監鄭宗龍將獻上專屬於池上的《天光.霞》。
兩廳院為鼓勵技術人員更緊密的交流,也營造專業人士的討論空間,將於8/24(四)起至9/1(五)在國家戲劇院交誼廳及實驗劇場舉行「科技表演藝術系列講座」及「5G技術應用實務工作坊」,除了分享5G技術使用、空間運算、虛擬成像、多機轉播與燈光控制等技術主題交流外,更藉由講座梳理臺灣科技表演藝術的現況與發展。講師陣容包括清華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所長邱誌勇、《無法離開的人》導演陳芯宜、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院文化科技中心副主任劉泰利、可億隆技術總監符文華、數位藝術基金會藝術總監王柏偉,以及中華電信5G專案測試服務組組長汪致瑋等,期望透過堅強的講師陣容,延續兩廳院「產業串連」的核心精神,打造一個提供產業夥伴訪論的交流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