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藥毒所的搜尋結果,共59

  • 響應農藥減半 無毒農自建全質譜篩檢實驗室

    響應農藥減半 無毒農自建全質譜篩檢實驗室

    近期食安問題頻傳,為響應政府推動化學農藥減半政策,台灣生鮮電商品牌無毒農於2022年購置全質譜篩檢機,建立檢驗農藥殘留流程的實驗室,培訓專業實驗室人才每日檢驗,至今已滿週年,累計近3000件自主檢驗,且訂有兩倍嚴格的國家農藥殘留標準,每日淘汰農藥超標的農產品,能上架販售的蔬果,皆必須通過最高頻次跟最高標準的雙重把關,提供消費者更安心的消費環境。

  • 推動合法無人機噴藥 台南市「農來飛噴藥平台」避免「黑飛」

    推動合法無人機噴藥 台南市「農來飛噴藥平台」避免「黑飛」

    近年在農業技術運作上,以無人機噴灑農藥取代人工已成趨勢,每到農忙期間缺乏合格飛手,坊間竄出許多無照者「黑飛」亂象,衍生農藥中毒與安全疑慮,台南市農業局與民間成立無人機農作團隊,發布「農來飛平台」,擁有40名無人機合格飛手,只要農民1通電話就可服務。

  • 蔬菜農藥殘留抽檢 辣椒6成超標

    蔬菜農藥殘留抽檢 辣椒6成超標

     消基會近日公布市面蔬菜檢測結果指出,農藥殘留不合格率逾3成以上,辣椒類更是超過6成不合格,但據農委會監測顯示,近3年農產品上市前的農藥殘留合格率約達97%,遭消基會打臉,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解釋,可能是取樣來源或時間不一樣,未來會強化高風險作物、高風險季節監測。

  • 氣候變遷也跟農藥殘留相關?  農委會這樣回應

    氣候變遷也跟農藥殘留相關? 農委會這樣回應

    消基會昨天公布市面蔬菜檢測結果,提及農藥殘留不合格率逾3成以上,辣椒類更是超過6成不合格,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表示,近幾年氣候暖化使病蟲害情況加劇,當農民發現病蟲害嚴重時,可能會不自覺的多使用農藥,也使農藥殘留風險提高。

  • 人畜無害不會產生抗藥性 國內首支「發光光桿菌」微生物殺蟎劑將上市

    人畜無害不會產生抗藥性 國內首支「發光光桿菌」微生物殺蟎劑將上市

    葉蟎危害作物種類繁多,尤其葉蟎對化學防治藥劑極易產生抗藥性,加上具強環境適應力的特性,全球對於葉蟎的防治傷透腦筋,農委會藥毒所歷經18年努力,成功開發防治葉蟎類的新型微生物製劑-發光光桿菌,預計明年首支產品將上市。

  • 外來種植物知多少  藥毒所列4大指標

    外來種植物知多少 藥毒所列4大指標

    在我們身活周遭常有許多美麗的植物,例如小花蔓澤蘭、銀膠菊、大花咸豐草等等,然而非原生種的外來植物可能成為入侵種,造成本土環境和經濟影響,農委會藥毒所因此制定了4大指標,藉此評估外來植物的入侵風險。

  • 微生物製劑 落實食安、環保加值

    微生物製劑 落實食安、環保加值

     台茂奈米生化與中興大學及藥毒所共同合作研發之微生物製劑,日前由台茂董事長林冬霧、中興大學鄭政峯教授,邀集國內產學農學專家等一行人,參訪苗栗慈濟茶園及鄉野觀光農園,以應用台茂奈米鈣生物液肥所做的前後差異改善,驗證植株微生物系統,與植體共生及抑制病原微生物,如何達到促進茶葉與果樹植株生長及根系健康暨營養吸收觀摩。

  • 藥毒所等研發團隊共建皮膚過敏性預測平台  減少實驗動物使用

    藥毒所等研發團隊共建皮膚過敏性預測平台 減少實驗動物使用

    為減少農藥毒理研究中的實驗動物犧牲,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自2020年起啟動「建立國際認可農藥毒理評估之3R新潁技術平台及管理策略」計畫,已成功建立皮膚過敏性評估電腦模擬預測平台,此為世界少數可適用農藥評估之新穎人工智慧演算平台,未來衍生效益可免於使用實驗動物外,達到動物倫理。

  • 農友申請產銷履歷因除草劑卡關 農糧署允諾找出替代藥物

    農友申請產銷履歷因除草劑卡關 農糧署允諾找出替代藥物

    農委會大力推廣產銷履歷禁止農友使用劇毒除草劑,卻未明確提供可用藥品,農友採用人工除草,產出效益不及投入的人力物力,揚言退出產銷履種植。農糧署副署長蘇茂祥8日到大安區農會與農友座談,農友希望有其他延伸用藥替代加強除草。農糧署允諾12月將在大安設置示範點,期能找出替代的延伸用藥協助農友解決除草等問題。

  • 台灣農藥殘留最多水果是它!3步驟正確洗淨蔬果

    台灣農藥殘留最多水果是它!3步驟正確洗淨蔬果

    多吃蔬果攝取各種維生素和抗氧化物,是預防慢性病的好方法,不過有些蔬果的農藥殘留較高,總讓人無法吃得安心。以最新公布的2020年度監測結果來看,農藥殘留比例最高的前5名為百香果(13.9%)、龍眼(11.8%)、柳橙(10.3%)、木瓜(7.9%)、洋香瓜(6.2%),荔枝(5.6%)、草莓(5.3%)則緊追在後。蔬菜前5名則為豌豆(28.4%)、芹菜(24.2%)、蘿蔔(22.6%)、韭菜(18%)和菜豆(11.6%)。

  • 科技務農夯 無人機代噴商機旺

    科技務農夯 無人機代噴商機旺

     近年來農村勞動力人口老化及缺工議題浮上檯面,看準背後的藍海商機,屏東科技大學博士生林瓚良投入植物保護無人機市場、勇敢創業,藉由科技導入農業,協助農友噴藥、施肥,每日皆有訂單上門,年收上看百萬元。

  • 開學日將近 北市291所學校全面噴藥消毒拚防疫

    開學日將近 北市291所學校全面噴藥消毒拚防疫

    台北市各級學校預計周五正式開學,台北市環保局自9日起前往北市公私立高中職、國中小學及公立幼兒園共291所學校,進行校園內開放民眾使用的公共空間與設施進行環境消毒,力拚在2月11日開學前完成校園防疫作業,維護校園環境衛生。

  • 24小時完成採收前檢驗 質譜快檢為台灣鳳梨外銷安全把關

    24小時完成採收前檢驗 質譜快檢為台灣鳳梨外銷安全把關

    為拓展我國優質鳳梨外銷通路,農委會啟動推動鳳梨海外拓銷計畫,首次應用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研發的「農藥殘留質譜快檢」技術解決農藥殘留問題,提供外銷農產品「先驗、後採、再出口」檢驗流程。

  • 推動善農永續工程 打造台灣綠色安心食材與環境

    推動善農永續工程 打造台灣綠色安心食材與環境

    為了讓消費者吃得安心,讓農民能在更安全的環境工作,農委會積極推動農藥減量政策,農業藥毒所從2019年起統籌推動「建構農藥減量之健康永續與生產模組」計畫整合農委會所屬試驗改良場所、大專院校等專業團隊量能,鎖定栽培面積大或經濟價值高之重點作物,藉由農藥分級管理評估技術及研發安全資材等應用技術,開發農藥減量生產模組技術,強調精準、安全用藥思維,降低高風險農藥殘留問題,創造友善農業永續生產環境。

  • 從產地到餐桌 農委會當安心蔬果的守護者

    從產地到餐桌 農委會當安心蔬果的守護者

    很多人擔心蔬果上殘留肉眼看不見的農藥,以為防治病蟲草害的農藥一吃下肚就會中毒,事實上,只要蔬果的農藥殘留符合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所定容許量管制標準,從蔬果所接觸到的農藥殘留量是很低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研究顯示,消費者只要選購當季盛產、具標章溯源之蔬果,並搭配正確清洗方式,就能安心享用蔬果。

  • 藥毒所用心建立外銷蔬果用藥基準 幫助農民擬定正確用藥策略

    藥毒所用心建立外銷蔬果用藥基準 幫助農民擬定正確用藥策略

    農委會藥毒所提醒外銷供果農戶,因應2021年蔬果進軍東京奧運,日本下修部分的殘留標準,如芒果的「丁基加保扶」及「加保利」容許量,在2021年7月由原本的0.3 ppm及3 ppm,下修成統一基準0.01ppm,農民應避免於後期使用前述藥劑,以順利推展優良農產品至東京奧運。而大陸已於3月公告將在9月起實施新的農藥殘留標準GB2763-2021,毒藥所將持續追蹤比對,期能及早預警,以降低外銷風險。

  • 台茂奈米生化 提植株栽培新觀念

    台茂奈米生化 提植株栽培新觀念

     當前植物生長大量施用化學肥料及農藥,所造成的農藥殘留及引起食安暨國民健康問題,相對也造成環境污染及破壞生態平衡,致引起農業植物生長的大量用藥與施肥的惡性循環。有鑒於農委會農藥十年量減半,食安環保必加值的策略,就人若健康就不需藥物醫療,植物需依賴農藥生長就是不健康的觀念。

  • 拉曼光譜 農殘十分鐘快篩

    拉曼光譜 農殘十分鐘快篩

     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日前假花蓮果菜市場舉行「拉曼光譜農殘快檢技術講習會」由殘毒組曾昭銘博士及專屬授權廠商汎鍶科藝公司說明拉曼光譜的在食材安全的管理技術。

  • 「黃蜂女」為拍片上戒毒所 《藥命交錯》犯罪懸疑引人入勝

    「黃蜂女」為拍片上戒毒所 《藥命交錯》犯罪懸疑引人入勝

    年度犯罪懸疑力作《藥命交錯》,由鬼才導演尼可拉斯傑瑞奇執導,集結奧斯卡影帝蓋瑞歐德曼、艾米漢默、伊凡潔琳莉莉、路克伊凡斯、蜜雪兒羅德里奎茲等金牌卡司合演,將於4月21日全台盛大上映。

  • 北農農藥殘留快篩 領先國際

    北農農藥殘留快篩 領先國際

     台北農產運銷公司(北農)針對農藥殘留以「化學質譜快篩」獲致重大成效,日前柯文哲市長更為此親訪該位於台北市民族東路的農藥殘留快檢站,嘉勉北農讓需檢驗三天才能得知有無農藥殘留於蔬果的時間大幅縮短到只需20分鐘,肯定北農快檢站實驗室同仁的努力,讓保障國人健康的農藥檢篩技術領先國際、邁出大步。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