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蘇匯宇的搜尋結果,共10筆
郭文泰與蘇匯宇,兩個穿梭在劇院、美術館與各色展演場的名字,從影像、實體演出到展示,各有創作媒材與風格,有時並肩攜手,有時各自打拼,無論是工作或生活上,都是相互陪伴靈感演進的夥伴。
80年代解嚴前夕的女性復仇電影,看似以女性主義為出發點卻多淪為女性剝削形式,長期透過錄像媒材思考身體政治、生命政治課題的當代藝術家蘇匯宇,2020新作《女性的復仇》從個人成長經驗出發,「補拍」女性復仇電影,希望在當代重新思考性別界限。
80年代解嚴前夕的女性復仇電影,看似以女性主義為出發點卻多淪為女性剝削形式,長期透過錄像媒材思考身體政治、生命政治課題的當代藝術家蘇匯宇,2020新作《女性的復仇》從個人成長經驗出發,「補拍」女性復仇電影,希望在當代重新思考性別界限。
「青蛙王子」高凌風2014年病逝,這位1970年代走紅、1980年代聲勢如日中天的綜藝天王,曾以主持節目「臨風高歌」家喻戶曉,節目裡酷炫的燈光牆、合音天使、舞群、乾冰等營造豪華舞台效果,是藝術家蘇匯宇年幼時最喜愛、印象最深刻的畫面,如今他以此為素材,創作同名錄像裝置作品《臨風高歌》,追憶風靡一時的「午夜場」年代。
龐然大物的鯨魚群擱淺在海岸的場景,讓人看得怵目驚心,「集體自殺」的原因也引起諸多揣測,但不可諱言地,鯨魚自殺的「壯觀」畫面也讓人們對死亡的恐懼油然升起。藝術家蘇匯宇在新作個展「鯨魚集體自殺」,將自己的育兒經連結這項生態議題,觸及對生與死的再思考。
台灣藝術家蘇匯宇2月14日至3月7日在香港am space藝術空間舉辦小型回顧個展「舞到哀切:蘇匯宇的彩色電視機」,王咏琳擔綱策展,展出蘇匯宇2004年至2013年間的作品,包括《所以我們反覆呼喊》、《Dance》、《血腥寶貝》、《使蒂諾斯家庭實境秀:午夜時刻》、《稍待片刻》等錄像作品,呈現藝術家對於媒體、電視及社交生活的反思。
第3屆盧森堡城市電影節目前正如火如荼的展開。由盧森堡卡西諾(Casino Luxembourg)當代藝術中心參與規畫的「牆外」(Outside the Wall)單元,邀請台灣藝術家蘇匯宇參展,作品吸引不少當地民眾參觀。
猶記得老三台的時候,午夜時分電視台收播時出現的「彩色檢驗圖」,以及清晨開播前的「稍待片刻,精彩節目馬上開始」等預告口白,都早成歷史。藝術家蘇匯宇是「資深電視兒童」,對於這些經驗特別懷念,他的最新個展「稍待片刻」就以這些為靈感,勾起觀眾對老電視的回憶,「此時回想不是為了復古,是想凸顯過去與現在生活的不同。」
因為同住在新店,莊普、陳順築、蘇匯宇和吳東龍四位中青輩藝術家,不僅建立鄰里之情,近來更合組藝術團體「新店男孩」,發表第一次集體創作展覽「生活的決心」。四位平均年齡四十六歲的「超齡男孩」,以偶像團體之姿,泡在水溫十四度的溪流拍攝照片,也發奇想讓樹木傾斜卅度,具無厘頭趣味。
「明明是來到新世紀很久了,為什麼我們仍然沉落在漫長的末世黯冥之中?」面對怪誕的現世,藝術家如何回應現實世界的階級和虛矯?策展人胡永芬近來策畫「不頑之抗」聯展,邀請十六位台灣藝術家參展,透過令人「會心一笑」又能「激動人心」,「諧擬」又很「嚴肅」,「嬉謔」也能很「悲」的藝術作品,展現在民主社會中苦澀而邪惡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