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蘇維埃的搜尋結果,共15筆
歐盟即將對俄羅斯實施石油價格上限,並將在12月5號上路,美國媒體邀請專家對這項戰略舉措作出評論:弄得像「蘇維埃國家一樣」、「普丁一定在笑」,專家表示這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可能會讓石油和天然氣價格上升,增加俄羅斯的收益。並提出了兩種替代政策來達到抑制俄羅斯能源收益的效果。
清末民初以至現在,各方面都有可敬而令人低迴難已的英雄烈士;我們似乎應該回顧一下清末民初的變幻風雲。
連城所座落的閩西,隔武夷山連接著贛南,都曾經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疆域,連城更有長達20年的時間為共產黨所占領,乃是所謂的革命老區,而在戰略地位上更被視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東大門。
引發俄烏衝突的主要原因來自兩個,一個是關於北約的不斷東擴。原本北約的目標是針對當時的蘇聯,可是當蘇聯瓦解後,北約不但沒有因此而解散、反而還五度「東擴」,最近一次「東擴」就把原來華沙公約組織的成員幾乎變成了北約的成員。
立陶宛1990年脫離蘇聯、恢復獨立後第一任元首維陶塔斯.藍斯柏吉斯接受中央社專訪說,「台灣」是實質獨立的政治實體,所謂的台灣問題不僅掀開內含風險的「潘朵拉盒子」,也可以開啟邁向另一個更美好世界的大門。
愛沙尼亞以新興國家之姿,表現勇猛而大膽,在某種程度上,忘掉過去的心願、轉而擁抱激進的新觀念比較容易:許多40、50歲的愛沙尼亞人口中的1991年,是「明確決裂」(clean break)的一年,因為人人都希望擺脫和舊政權有關的所有記憶。在愛沙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時代,政治階級皆由莫斯科當局官派,全都是與當時的蘇聯特務機構「國家安全委員會」(KGB)有關係的黨內人士;若想出人頭地,一定要跟他們合作。塔林有名投資人回憶:「這代表不信任,不只是不信任當權派而已,也不信任在舊政權統治下功成名就的成年人。」
國軍對朱、毛紅軍第一次圍剿計畫在全部失利的狀態下乃宣告結束。
520後,台灣的邦交國一一倒下,連我方駐在無邦交國的代表處也難以倖免,被要求更改名稱。這個時候,有人要行政院長林全負責,外交部長李大維更是首當其衝,成了代罪羔羊;而民進黨的台獨基本教義派則是藉機火上加油,主張蔡政府應改採更為激進的外交和大陸政策。
俄羅斯扶持的克里米亞總理阿克瑟諾夫(Sergei Aksyonov)今天表示,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應終生擔任總統。
俄羅斯總統普丁手中又多了一支精銳之師。4月中旬,普丁宣佈在內務部內衛部隊基礎上建立國家近衛軍,履行特種部隊職責,打擊恐怖主義。維克多·佐洛托夫被指定為俄聯邦近衛軍局局長和近衛軍首任總司令。從領導人的貼身保鏢到內衛部隊總司令,佐洛托夫一直非常低調,他的身世、經歷長期不為人知。現在,擔任新職的他已從俄羅斯政治舞台的幕後走到前台。儘管神秘的光環仍然籠罩著他,但他的人生傳奇卻像一幅濃墨重彩的長卷,在世人面前漸漸地展開了。
烏克蘭政府捨歐盟而倒向俄羅斯,因此得到了俄國購買150億美元烏克蘭債券、進口俄國天然氣大降價的慷慨金援,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此舉不只是為了化解國家破產的危機,也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權位,卻將付出社會撕裂的代價。
波蘭前總理「馬佐維斯基」今天早上在醫院病逝,享年八十六歲。
閩粵贛交界的客家金三角,是孕育客家民系的搖籃,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國民黨與共產黨內戰最熾烈時,中共曾在江西省瑞金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政府,蔣經國也曾治理過贛南。大陸近年來推動紅色旅遊,瑞金曾是中共「紅都」,已被列入景點重鎮。
編者按《中國二百年──從馬戛爾尼訪華到鄧小平南巡》遠流出版,作者自序中指出,本書記述自1793年馬戛爾尼使團訪華到1992年鄧小平南巡這兩百年間中國發生的重大事件。全書500多頁,本文摘刊中共中央遷入江西蘇區後到國共合作抗日的部分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