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蘋果11的搜尋結果,共1,064筆
消費性電子需求不佳,智慧手機尤其疲弱,但市場對蘋果iPhone 15仍有所期待,法人預估,新機相關供應鏈在疲弱景氣下摩拳擦掌,7月起將陸續出現拉貨潮,包括台積電、華通、大立光、鴻準等備受矚目。
經濟事件分析:最近美國經濟數字顯示美國經濟明顯走下坡,美國2月職位空缺數從1月1,060萬下滑至990萬,低於市場預期1,040萬個,創2021年5月以來最低;2月製造業新訂單連兩個月下降,美國今年前2個月貨櫃進口量年衰退20%,美國ISM 3月製造業PMI為46.3低於前值47.7,該指標連續5個月處於榮枯線之下。
螢幕供應鏈諮詢公司Display Supply Chain Consultants(DSCC)出具一份最新資料顯示,2022年全球最暢銷智慧手機是蘋果iPhone 13、銷售量市占率達8%,且值得一提的是,DSCC也預估,蘋果可望在iPhone 17系列中全線導入LPTO(Low Temperature Polycrystalline Oxide,低溫多晶氧化物面板),該技術可以讓顯示幕大幅動態改變其刷新率。
蘋果在最高階的12.9吋iPad Pro中改用Mini LED背光的新Liquid Retina XDR顯示器,市場傳出今年蘋果又將回歸傳統背光技術,在12.9吋iPad提供傳統背光和MiniLED背光兩種選擇,價格可望更親民一些,如此一來,瑞儀也將重回12.9吋iPad的背光模組供應商之列。
蘋果更新iPhone舊換新方案的回收價格,其中有4款iPhone不跌反升,並以iPhone 13 Pro上漲500元最多。
里昂、摩根大通證券調查同步發現,面板驅動IC(DDI)指標大廠聯詠(3034)打進蘋果iPhone供應鏈機會大幅提升,可望成為iPhone 16 Pro的OLED DDI第三供應商,外資指出,在聯詠OLED DDI滲透率拉升的樂觀情境下,樂觀情境股價上看600元。
里昂、摩根大通證券調查同步發現,面板驅動IC(DDI)指標大廠聯詠(3034)打進蘋果iPhone供應鏈機會大幅提升,可望成為iPhone 16 Pro的OLED DDI第三供應商,外資指出,在聯詠OLED DDI滲透率拉升的樂觀情境下,股價樂觀情境預期上看600元。
全球宏觀經濟低迷,加上通膨問題,以及去年大陸一度執行嚴格風控等因素下,消費型電子市況冷清,智慧型手機產業更是面臨大波段修正,去年第四季終端庫存持續偏高,根據IDC數據指出,去年第四季前五大品牌蘋果、三星、小米、OPPO以及vivo市佔率均相較前年同期呈現下滑趨勢。就2022來說,全球依舊由三星奪下龍頭,出貨2.609億支、市佔率21.6%,蘋果則緊追在後,排名第二。
荷蘭半導體設備製造商艾司摩爾(ASML)發言人霍夫曼(Sander Hofman),在求職網領英(LinkedIn)發文,細數第一代蘋果(Apple)手機到目前最新款,這約16年來的產品進步,ASML、台積電及三星等半導體廠功不可沒,尤其台積電自iPhone 7開始便獨攬大單,奠定其龍頭地位。
外傳蘋果可能改弦易轍,最快在2025年推出觸控螢幕MacBook Pro筆電。另一方面,基於服務業務成長放緩、生產問題和需求疲軟,巴克萊將蘋果本季營收預測下調7%,同時將股價目標價下修至133美元。
智慧手機巨頭蘋果公司和電動汽車巨頭特斯拉這兩家美國知名大企業的股票今年都遭遇了罕見的大幅度下跌,下跌的原因雖然各不相同,但一個共同點就是中國因素。美媒分析指出,中國政策的極端和多變給蘋果和特斯拉等外國企業造成重大的損失,未來還將對外企的中國業務產生長遠的影響。
日經新聞援引消息來源報導,蘋果日本分公司將iPhone S等產品大量賣給外國遊客,被東京政府要求補稅130億日圓(約9,782萬美元),因為這些交易並不符合免課消費稅的資格。
台灣智慧型手機持續逆風,11月總銷售量月減11%,第一到第四名均由iPhone 14系列把持,蘋果依舊穩居市場銷售王,展望後續,通膨問題依舊,加上解封後的旅遊預算瓜分,對智慧型手機回溫仍是變數。
周一巴黎商業法院裁定蘋果公司對加入其應用程式商店(App Store)的法國app開發商施加不公平、濫權且嚴重失衡的商業條款,但也只對該美國公司開出略高於100萬歐元(約106萬美元)的罰款。
法國巴黎商業法院認為蘋果公司對應用程式(App)開發商施加不公平的商業條款,今天對蘋果處以100萬歐元(約新台幣3264萬元)罰款,並要求蘋果的做法符合新的歐盟法規。
推特公司(Twitter Inc)今天在一則推文表示,12日將重新推出加強版的「藍勾勾」(Twitter Blue)訂閱服務,並向蘋果(Apple)用戶收取比其他用戶更高的費用。
近年中美關係惡化,加上中國政府嚴厲的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影響供應鏈生產與出貨穩定,日前傳出,蘋果已經與印度官員討論在當地設立iPad製造廠事宜。
美國財經媒體CNBC引述2名與印度政府關係密切的知情人士說法報導,印度正在研究各種選項,要讓蘋果公司(Apple Inc)的部分iPad生產從中國轉移到印度。
晶技(3042)成為鴻海鄭州廠生產不順受災戶,晶技11月營收月減12.14%、僅有9.51億元,是近兩年多來單月營收罕見低於10億元之下,法人表示主要是受到鴻海鄭州廠i14 Pro系列生產不順,蘋果11月下單比減少三分之一影響,不過蘋果對補上產量缺口信心滿滿,也讓晶技12月營收回升程度可能取決於鄭州廠趕工進度。
丟失蘋果大單的大陸蘋概股歌爾股份2日公告,公司預計2022年淨利潤人民幣(下同)17.1億元~21.37億元,較2021年同期下降5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