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螺殼的搜尋結果,共19筆
螺螄粉是大陸的特色美食,曾一度風靡台灣,然而不只現代人愛吃,就連古人也對其食材螺螄愛不釋手,甚至吃出一大片考古遺跡。大陸考古團隊在雲南晉寧的古城村遺址中,發現一處大型貝丘,由大量尾部被敲破的螺螄殼堆積而成,且附近出土的文物,也都是古人食用螺螄時的必須器具。
唐朝詩人李白嗜酒如命,他曾在詩詞中提到「鸚鵡螺杯」,據傳這種杯子像聚寶盆,酒倒進去後永遠喝不完,但由於從未發現實體,因此考古學家都半信半疑,直到在東晉貴族古墓出土一件神奇酒杯,才證實「鸚鵡螺杯」確實存在。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為守護寄居蟹,與宜蘭縣無尾港文教促進會、台東縣自然與人文學會設置「房屋仲介所」,並籲請民眾與餐廳業者可以捐出螺殼,一起幫助寄居蟹成長。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辦理「夜探三仙台」活動,1個晚上就看到多隻背著垃圾瓶蓋的寄居蟹,教人於心不忍,還好解說員準備的鳳螺殼發揮作用,寄居蟹迫不及待甩掉身上的廢瓶蓋,搬進舒適新家,處長林維玲說,看寄居蟹換殼好療癒,也請大家支持「給寄居蟹一個家」活動,把螺殼寄到東管處。
田螺的逆襲!大陸山東一名大媽日前吃田螺時,因為吸吮的力道過大,反被田螺的殼緊緊吸住上嘴唇,怎麼拔都拔不下來,情急之下只好立刻向消防隊求助,最後眾人使用迷你電磨機,才成功取下田螺。
太驚人!有網友在臉書分享,近期駕駛一年左右的新車頻傳異音,但儀表板沒亮起異常警示燈號,把車帶回去原車廠檢查,卻在底盤下見到10顆鳳螺殼「窩居」,讓他感到又好氣又好笑。
中秋假期因為疫情關係,不少人避免出遊,會在家享用美食紓壓,日前就有網友透露,在超市購買鳳螺,沒想到料理完成後,卻發現殼中鑽出一隻寄居蟹,讓他相當錯愕,畫面曝光後網友全笑翻了!
為傳承新竹市百年傳統工藝「蓪草」與「螺鈿」,由文化部補助、新竹市文化局執行第3年的新竹市蓪鈿工藝扎根計畫10日展開系列培訓第2天課程,持續培育種子教師,今天並教授蓪草應用─蓪草紙畫布創作,未來也希望將工藝帶進校園,讓傳統工藝得以創新面貌融入新竹市民的生活。
為傳承新竹市獨占鰲頭的兩項百年傳統工藝「蓪草」與「螺鈿」,邁入第3年的新竹市蓪鈿工藝扎根計畫9日起展開系列培訓課程,持續培育種子教師,希望將工藝帶進校園,讓傳統工藝得以創新面貌融入新竹市民的生活。
科學家們剛剛發布了一段海螺樂器聲,這可能是人類最古老的一段音樂。
泰國一名37歲漁夫上月27日和家人相偕到海邊撿貝殼,沒想到其中一枚海螺殼竟然掉出一顆罕見的橘色珍珠,如今消息傳開,吸引3位富豪競標,最高開價25萬英鎊(約新台幣955萬)。
品嘗美食卻遇上不老實的店家,實在讓人憤怒。一位網友21日前往彰化鹿港天后宮遊玩,在廟旁的店點了一盤生炒珠螺,卻發現本應是整盤同味的螺肉,口感外觀參差不齊,詢問老闆才知道不只「珠螺」,竟是混雜3至4種以上的螺肉,讓民眾直呼這行為根本是詐欺。
嘉義縣議員林緗亭16日會勘時,意外在水上鄉南和村一處灌溉溝渠發現大量福壽螺等螺類屍體,螺屍成河長達1、200公尺,景象嚇人,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博士吳永培表示,會出現如此大量螺屍,應該跟天熱螺卵孵化快有關,且因族群增生太快,食物不夠,福壽螺才會集體餓死。
嘉義縣議員林緗亭今(16)日到水上鄉南和村勘查農水路改善工程時,驚見一旁的灌溉溝渠漂著滿滿一層福壽螺、田螺的屍體,螺屍成河長達100多公尺,看起來相當嚇人,不過當地農民見怪不怪,說這是進入插秧期前的季節性現象。
古代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對聯,「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讓人不禁好奇是否真的有酒永遠喝不完的酒杯。在1965年有考古學家在南京象山的其中一座古墓,在出土文物中竟發現一個殘破的海螺,經由專家們探討,才知道它就是能裝下大量酒水的神奇容器。
美式賣場好市多商品眾多,有時也能買到許多國外進口的產品。有網友分享到好市多買一款田螺肉罐頭,但包裝有一半以上塞滿了空螺殼,罐頭只佔下面一小部份,讓網友不解,文末更酸是2019最瞎商品。有網友建議可以送去墾丁「寄居蟹可以用有動保團體在回收」,不過有專業網友打臉表示,這是要拿來做法式田螺,「把肉調味過再塞進殼裡」。
炒鳳螺是不少人愛吃的料理,不過牠的殼也可能藏著其他生物。一名網友表示,日前至一間牛排店用餐,其中一道料理是炒鳳螺,但當他要掏出肉吃時,發現裡面是另外一隻不速之客,讓他不笑不得,還有網友笑說「這告訴我們選擇居住環境的重要性!」。
有觀眾寫email向《國寶檔案》主持人戴忠仁拜年,問他過年假期想做什麼?戴忠仁竟回答:「吹螺」?!而且是超乎想像、兩把價值約一億的螺!觀眾表示不相信,但戴忠仁信誓旦旦說:「係金ㄟ」,真想吹螺不是吹牛!
幫寄居蟹找新家!桃園市環境資源教育推廣學會20日號召近200位民眾,於新屋區永安海灘放置6000顆岩蚵螺,要幫助原本棲身在燒酒螺或垃圾的寄居蟹,找到合適的新家,有寄居蟹連換3個新殼,讓現場民眾直呼:「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