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血栓的搜尋結果,共772

  • 腦中風藥放寬給付 發病4.5小時內都可免費用 每年多救1600人

    腦中風藥放寬給付 發病4.5小時內都可免費用 每年多救1600人

    腦血管疾病是僅次於癌症、心臟疾病及肺炎的第四大死因,為掌握搶救黃金期,健保署今宣布放寬血栓溶解劑「rt-PA藥品」及「急性缺血性腦中風處置費」的給付條件,原僅給付發病3小時內,10月起擴大為4.5小時內。以50毫克的藥品為例,每支1萬7815元,成年男性每次使用2支,女性則每次使用1支,預計1年將新增1600人受惠,增加6900萬點預算。

  • 潮州鎮公所攜手鎮代主動出擊 3年內打通所有「都市血栓」

    潮州鎮公所攜手鎮代主動出擊 3年內打通所有「都市血栓」

    屏東潮州鎮公所在2020年都市計畫第2次通盤檢討中發現,鎮內有20多處的道路瓶頸點,彷彿「都市血栓」影響地方發展,幸經與代表會攜手排除占用後,至今打通6處公私地混雜的道路瓶頸點,並計畫在3年內全部打通,真正落實「還路於民」。

  • 「沙發馬鈴薯」當心了! 下班就久躺不動 男子誘發肺栓塞險送命

    「沙發馬鈴薯」當心了! 下班就久躺不動 男子誘發肺栓塞險送命

    台中6旬謝姓男子上班久坐,一回到家就當沙發馬鈴薯,日前爬樓梯感覺呼吸急喘、嘴唇發紫且冒冷汗,緊急送醫後確認是可能致命「雙側肺栓塞」發作,心臟內科醫師追查,發現患者除家族性先天凝血因子異常,可能和久坐久躺不良習慣有密切相關。

  • 比腸癌更兇險! 這種腹痛死亡率達9成 6類人超高危

    比腸癌更兇險! 這種腹痛死亡率達9成 6類人超高危

    一般人感覺腹痛,多以為是腸胃炎,但一名男子某天突然腹部劇痛,二度急診才知道其上腸繫膜有血栓、導致腸中風,緊急手術消除血栓,才救回一命。醫師表示,腸中風極其兇險,若未能及時搶救,導致出血、壞血,死亡率將高達90%。民眾若發生讓人痛不欲生的腹部劇痛,且伴隨嚴重脹氣、出現血便,務必緊急就醫。

  • 黑木耳降膽固醇又護心! 但3種人食用要注意

    黑木耳降膽固醇又護心! 但3種人食用要注意

    黑木耳是常見菇類食材,不僅平價,更擁有許多營養價值。五股翔展診所院長傅裕翔就分享黑木耳的4大好處,包括維護腸道健康、幫助減肥、降低膽固醇、保護心血管。不過,有專家提醒,寒性咳嗽患者、易腹瀉者以及服用抗凝血劑藥物者,要特別小心食用。

  • 長新冠腦霧虛累累 牛津研究發現是「它」搞的鬼

    長新冠腦霧虛累累 牛津研究發現是「它」搞的鬼

    新冠肺炎禍延世間已4年多,不時聽聞有人染疫痊癒後仍受「腦霧」所苦,常感疲倦、忘東忘西、注意力不集中。英國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最新研究顯示,染疫後「腦子不好使」可能肇因於血栓。研究成果已發表於《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期刊。

  • 不是精緻糖!研究曝「1甜物」害血糖飆 還增心梗風險

    不是精緻糖!研究曝「1甜物」害血糖飆 還增心梗風險

    隨著健康意識普及,越來越多人知道精緻糖對於健康的危害,改用人工代糖,但一篇新研究指出,代糖並不如人類所認為的健康,人體研究發現,人工代糖中的糖精不利血糖調控、赤藻糖醇會促進血栓的形成,與心血管風險有相關性。

  • 研究揭1指數能預測心衰竭 感冒、確診7天內都要注意

    研究揭1指數能預測心衰竭 感冒、確診7天內都要注意

    發炎指數是用來檢測身體發炎程度的指標,對此,宇平診所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指出,根據最新研究顯示,在穩定的心臟病患者檢測發炎指數,即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能預測後續發生心臟衰竭的機會;因此,他表示,常說感冒後要充分休息,其實是有道理的,國外科學家就發現,感冒與確診新冠肺炎後的一周內,發生心肌梗塞、動脈血栓的機會也會大幅增加。

  • 泰合 抗血栓口溶膜開發報喜

     泰合新藥開發報喜,旗下抗血栓口溶膜505(b)(2)新劑型新藥三期臨床試驗,獲美國FDA同意以生物相等性(BE)方式,與原廠錠劑比較血液中濃度,由於此試驗僅需招募數十名健康受試者,約需兩個月即可完成,預計明年底即有機會申請藥證,於2025年上市。

  • 調查揭男性更常蹲廁所! 醫示警勿超過「1時間」恐有3危害

    調查揭男性更常蹲廁所! 醫示警勿超過「1時間」恐有3危害

    你家裡面也有常常蹲廁所的男人嗎?許多女人常抱怨,男人一到廁所常常就是20分鐘、半小時起跳,占用浴廁,家事也不顧。為何男人這麼愛跑廁所?馬桶一坐就是這麼久,對身體會不會有危害?

  • 急性肺栓塞險死1行為害的! 醫曝訓練血管彈性「唯一解法」

    急性肺栓塞險死1行為害的! 醫曝訓練血管彈性「唯一解法」

    一名年近30歲男子突然在家中昏倒被送至急診,診斷為急性肺栓塞,最後裝上葉克膜搶救3天,才從鬼門關挽回性命。根據家屬描述,該患者連續玩了2、3天電動,除了上廁所,幾乎沒有走動和睡覺休息。醫師提醒,血管硬化容易導致猝死,唯一能訓練血管彈性的方法就是靠運動,但很多人在年輕時卻沒有把握機會。

  • 李小龍舊愛驚傳逝世享壽82歲 曾自爆劈腿床事細節超狗血

    李小龍舊愛驚傳逝世享壽82歲 曾自爆劈腿床事細節超狗血

    華人武打巨星李小龍年少拜葉問為師,後主演《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等等電影,在好萊塢打響名號,成為武術的經典代表人物,今年正好是他逝世的50周年,傳出他過去的舊愛、女星莎朗法雷爾(Sharon Farrell)今年5月在醫院辭世,享壽82歲,兩人過去的戀情不免再度被檢視。

  • 年輕女性嚴重腦中風 竟是這罕見的血管病變

    年輕女性嚴重腦中風 竟是這罕見的血管病變

    桃園1名30多歲陳姓女子,平時身體健康、沒有抽菸也沒有慢性病史。因突然出現眼睛偏斜、無法說話、右側顏面麻痺及右側肢體無力送至急診,經腦部電腦斷層及神經學檢查後,診斷為左側中大腦動脈梗塞性中風。發現她罹患罕見毛毛樣血管病變,醫師也呼籲若有類似症狀盡快就醫,以獲得疾病控制。

  • 脖子緊是中風?此類型初期症狀不明顯 牢記4字救命口訣

    脖子緊是中風?此類型初期症狀不明顯 牢記4字救命口訣

    根據衛福部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在國人10大死因排第5位,平均約42分鐘就有1人死於此疾病。很多人常會覺得脖子緊是中風前兆,事實上,心臟外科醫師甘宗本表示,骨骼受傷或退化也可能造成頸部不適,他更提到梗塞性腦中風初期症狀不明顯,務必要牢記「FAST」口訣,才能把握黃金治療期。

  • 高溫不只會中暑 身體水分蒸發血液更濃稠 易引發心肌梗塞

    高溫不只會中暑 身體水分蒸發血液更濃稠 易引發心肌梗塞

    全台高溫狂飆,過度炎熱的夏天,不只有中暑危機,還會觸發心肌梗塞,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黃成偉提到,高溫天氣加速身體水分蒸發,使血液變濃稠,引發心肌梗塞相關疾病,提醒血管狹窄患者夏季多補水,注意身體變化。

  • 研究曝「心梗發生1現象」 心衰竭或死亡機率大增3倍

    研究曝「心梗發生1現象」 心衰竭或死亡機率大增3倍

    心肌梗塞的緊急處理已有很大的進步,但仍有許多病患的恢復不如預期,醫師表示,目前醫學界朝向微血管的功能障礙來研究,研究顯示,如果心肌梗塞時如果發生了微血管傷害,該病人未來發生心臟衰竭或是死亡的機會增加3倍以上。

  • 肛門脹脹的 除了痔瘡還有1原因 醫曝改善妙方

    肛門脹脹的 除了痔瘡還有1原因 醫曝改善妙方

    現代人因為工作、學習的關係經常久坐,容易導致「痔瘡」,然而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鍾雲霓指出,有時感覺肛門脹脹的不一定是痔瘡,也可能是下身循環不好,然而不管是哪種原因,最好的改善與保養方法就是「運動」,因為肛門有許多血管,運動不但能促進血液循環,訓練肌肉張力與血管彈性,更可以幫助排便,自然讓痔瘡遠離。

  • 炎夏「這數值」升高恐增心血管疾病風險 醫教1招破解

    炎夏「這數值」升高恐增心血管疾病風險 醫教1招破解

    炎炎夏日,氣溫飆高,許多人躲入冷氣房,然而長時間待在冷氣房恐造成水分流失不自知且忘記補水,導致體內血液黏稠度提升,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醫師20日提醒,水喝得少代謝變慢,或是出去冷氣房溫差大致血管急速收縮,皆為夏天易忽視、產生心血管疾病的問題。

  • 國衛院首創重組蛋白 新冠血栓炎症有解

     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超過3年,有許多人確診後發生嚴重炎症,甚至死亡。國家衛生研究院創全球之先,找到新冠病毒誘發血栓炎症的關鍵因子,正是血小板上的CLEC2蛋白,為感染後肺部損傷的元凶,未來有助於開發藥物,降低新冠感染後的肺部病變。

  • 不是飲食運動!研究曝「1習慣」可防心梗、中風還護肝

    不是飲食運動!研究曝「1習慣」可防心梗、中風還護肝

    定期捐血除了可以救人以外,也可以讓自己變健康。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表示,研究指出,定期捐血可以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可能的原因是捐血會降低血液的黏稠性,進而預防血栓、心肌梗塞等疾病。此外,定期捐血可降低體內鐵質的沉積,而降低人體氧化的壓力,被認為可能延長壽命。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