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血脂肪的搜尋結果,共78筆
蔡先生罹糖尿病8年,平時不喝酒、忌口高油脂食物、規律運動,透過服藥並定期回診,血糖控制良好,但近1年三酸甘油脂數值頻頻超標,他也不明所以,營養師發現,原來是蔡先生每天吃的「雜糧麵包」惹禍,令他意外表示「還以為雜糧麵包很健康營養」。
一名30歲的工程師平時因工作壓力大,最愛在閒暇之餘享受美味的甜點零食來抒發壓力,雖然他外型看來仍是中等身材,但最近他健檢時發現,已有重度脂肪肝,報告指出肝功能已發生異常、血脂肪也全部超標。
準備迎接兔年,年菜準備好了嗎?中醫大新竹附設醫院營養師黃琳惠、吳婉瑜推出《黃耆養氣燉雞湯》,以黃耆、熟地黃、紅棗、枸杞,搭配雞肉,並用適量的鹽及米酒調味,烹調建議雞肉要先過滾水中汆燙,去除血水,才能讓雞湯味道更鮮美,疫情過後提升免疫力。
國人十大死因中,與心血管相關的死因就占了4種,有些人因心血管問題,容易心悸、胸悶、暈眩等,多數人都要等到心血管阻塞到6、7成,才會開始有不適感。專家指出,從中醫角度看來,影響心血管的因素包括「濕、痰、瘀」,可透過攝取秋葵、木耳等,增加血管彈性,而堅果類食物也可讓心臟的搏動力更穩定。
隨著氣溫不斷下降,疑似因為低溫造成死亡的案例也逐漸上升,高雄市立聯合醫院提醒,若出現胸口悶、痛、呼吸喘,甚至是盜汗或昏眩等症狀,得立即就醫。聯合醫院指出,近日有一位63歲大學教授因胸口至脖子出現悶痛就醫,經心電圖檢查為急性心肌梗塞,且情況為最嚴重的第四級,經手術後目前狀況已穩定,準備出院。
南投從事農作86歲的鄒老先生,近期不僅出現頭暈、喘不過氣的情形,還造成騎機車跌倒;家人送至童綜合醫院心臟內科張建榮醫師診療,檢查後確認他心臟冠狀動脈阻塞併中重度二尖瓣膜閉鎖不全。童醫院指出,由心臟內科醫師張建榮進行經導管支架置放術,將阻塞的動脈血管擴張打通後,再將支架置入防止血管再度堵塞立即改善血流,病人術後恢復良好。
文/常春月刊
夏天來臨,不少民眾紛紛會大啖正處當季的荔枝,不過營養師高敏敏透露,自己曾遇過一名老奶奶,每天都吃一串荔枝,尤其熱愛產量較少、果肉細緻的玉荷包,沒想到因此昏迷送醫!
夏天盛產的水果荔枝,多汁又美味,總讓人忍不住一顆接一顆吞下肚,但營養師高敏敏提醒,荔枝的熱量、甜度都比其他水果還要更高,建議一次吃5到6顆即可,且一天只吃1到2次,另外糖尿病、高血脂、控制醣份的人,要特別注意份量,避免血糖波動、血脂肪飆升。
紅肉相較於白肉的脂肪較多,被認為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甚至是致癌的風險,但營養師楊斯涵指出,其實只要選對紅肉的部位,一樣能減少油脂、熱量的攝取,不用擔心膽固醇增加,除此之外也能更健康地攝取到紅肉中所含的維生素B群、鐵質、鋅等營養素。
某天一位媽媽帶著孩子來就診,並表示「體檢有紅字,學校要我們來看醫師。」我望了一下,數字顯示肝指數過高,再望了一下這位身材肥胖的9歲小朋友,心裡大概有了底:是脂肪肝造成的吧。經過腹部超音波檢查,果然證實是中度脂肪肝。原來這位小朋友愛喝全糖手搖飲,天天愛不釋手;在戒掉含糖飲料並積極運動後,持續追蹤半年,這位小朋友肝功能指數才逐漸恢復正常。
心臟疾病高居國人10大死因中的第2名,桃園醫院營養師黃蘭茜指出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為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抽煙、家族的遺傳、肥胖和活動量少等,民眾家中常使用豬油、雞油、鵝油炒菜,動物油屬於飽和脂肪酸高的油脂,應避免攝取,外食中應盡量選擇清蒸、涼拌、烤、炒的菜餚,並謹記3蔬2果補充足夠膳食纖維。
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在臉書上PO出近照,較以往顯瘦的模樣,讓關心的網友一度擔心他的健康出問題。不過施明德回應指出,是因為全家正利用「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調節體重使然。他提到自己「4個月下來,體重已減輕了6公斤,啤酒肚幾乎完全消失了,臉頰『橫肉』也大大削尖了。」
春天天氣忽冷忽熱,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知名預防醫學健康管理陳志銜醫師呼籲,以下四大風險族群:三高患者、抽菸、體重過重,或是容易便秘的人,更需特別留意血管阻塞的問題,遠離心肌梗塞的危機。
花蓮一名50多歲罹患中風廖姓男子,某天深夜胸部突感到劇烈疼痛即便失去意識,經送醫檢查,確診為急性A型主動脈剝離且合併心包膜填塞(心臟被血塊壓迫),由於主動脈剝離可謂最致命的心血管疾病,幸在醫療團隊即時搶救下,成功挽回廖男一命。
前萬芳醫院院長、醫者診所心臟科名醫洪傳岳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遵循醫囑打胰島素和服藥,每天吃兩餐,減重5公斤,換得糖化血色素、血壓、膽固醇控制達標,沒有併發症,悠然愜意生活。
資深藝人巴戈胰臟癌病逝,享壽67歲,讓許多人錯愕不已,由於胰臟癌早期相當難發現,因此不少人就醫時都已經是末期,究竟胰臟癌惡化前身體會有什麼變化?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在臉書表示,身體會經歷3個時期的變化,若出現血糖、體溫上升,脂肪、體重卻減少,就要當心了。
很多人以為沒有臨床上的不舒服,血壓、血糖、血脂肪應該就沒問題,但慢性病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沒有症狀」。
年僅41歲的藝人納豆腦出血住院治療,甚至在今天上午又傳出二度腦出血,引起各界討論。對此,奇美醫院復健科醫師駱逸明透露,腦中風是國人十大死因之一,除了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外,二度中風的機會也不小,每100個中風患者中有30人會再中風,而第二次發病會比第一次更嚴重,且死亡率高達25%。要想預防二度中風,必須學會「控制危險因子」,包括三高與心臟方面疾病;另也要均衡飲食、適量運動。
知名實況主「亞洲統神」張嘉航前陣子和Toyz、丁特鬧得不愉快,事情告一個段落後,近日開台秀出自己的體檢報告,不但有10幾個紅字,還疑似確診糖尿病,一度嚇到癱軟在椅子上,還好查資料後才知道只是游走邊緣,忍不住大呼:「我還有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