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裁員潮的搜尋結果,共247筆
2023年才過了近1/3,卻相當不平靜。命理專家廖美然老師去年底預言今年運勢,提醒可能會發生的8件事:銀行出現擠兌現象、租金上漲、缺蛋、大地震、地面塌陷、名人操守被爆料、搶劫、經濟動盪,已全數命中。她近日再示警,台灣還必須留意6件事。
今年初以來,從美國、歐洲到亞洲,從微軟、谷歌到亞馬遜、思愛普(SAP)等,全球多家科技大廠已經裁員成千上萬人,外媒點名以下這些科技巨頭雖然還在賺錢,但他們在裁員方面毫不手軟,將這把大刀揮得又快又狠。
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昨公布,下修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至1.91%,不僅低於主計總處預估的2.12%,也是國內主要學術預測機構中最悲觀的一家。
瑞士銀行集團同意以30億瑞士法郎(折合約新台幣990億元)收購瑞士信貸銀行,業界擔憂恐有上萬人被炒,根據金融時報報導,瑞信員工已開始聯繫全球各地的金融圈獵頭,急著找新工作。
全球電商龍頭亞馬遜周一(20日)宣布將再裁員9,000人,這使得今年裁撤人力累計2.7萬名員工,反映經濟不確定性升高,迫使科技業者展開第二波人力精簡。
臉書母公司Meta Platforms宣布未來幾個月將再砍約1萬人力,此外5,000個職缺凍結不再補人,成為首家啟動兩輪大裁員的科技巨頭。此外,蘋果將原本應在4月發放部分員工的獎金,延後到10月,並且更嚴格控管差旅預算以及部分職位遇缺不補。
通用汽車9日向其美國受薪雇員提出自願離職計畫,成為最新一家宣布裁員的車商。汽車業出現裁員潮,主要是業界強勁獲利期已結束,接下來,要為經濟衰退預做準備。
近來Meta、Twittr 等國外大型企業掀裁員潮,Google台灣也傳出在3月1日啟動裁員,恐逾180人遭波及,對此,北市勞動局專委陳昆鴻表示,目前沒有資遣通報,也沒有收到大量解僱的計畫,該公司都符合台灣勞動法令,後續會再密切觀察,有必要才會訪視公司。
受到經濟環境變化影響,國際科技大廠掀起裁員潮,Google台灣也傳出在3月1日啟動裁員,恐逾180人遭到波及,Google回應,因應全球性人力精簡政策,台灣也有符合當地規範的相應異動。
從去年開始進入升息循環,導致消費者需求出現快速反轉,美國科技業出現裁員潮,就連Meta、微軟及亞馬遜等巨頭都難逃命運,Google先前也宣布要縮減全球6%、約1.2萬的人力,日媒披露,部分日本分公司的員工在2日無預警收到優離、優退方案的信件,但許多員工對此感到不滿,組成工會揚言發動抗爭。
美國裁員潮吹向汽車產業,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自駕車事業Waymo宣布第二輪裁員,開年來已裁減8%人力。此外,通用汽車(GM)計劃裁撤數百個白領職位,以協助削減成本。
美國裁員潮吹向汽車產業,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自駕車事業Waymo宣布第二輪裁員,開年來已裁減8%人力。此外,通用汽車(GM)計劃裁撤數百個白領職位,以協助削減成本。
美國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為6.4%,通膨降速不如預期,全球主要央行去年暴力式升息後,我國去年第4季出口如雪崩式下滑,1月出口總值剩31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幅衰退21.2%;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警示,我國2、3月出口數據恐怕不妙,由於失業率是經濟落後指標,憂心台灣製造業第2季爆裁員潮。
春節過後大批返鄉過年的民工在陸續回到沿海地區與大城市後,卻發現有許多工廠不只不招聘工人,反而開始大規模裁員。據陸媒報,大陸工廠因訂單銳減而被迫裁員,有些工廠招聘20名員工,卻出現300多人在寒冷雨天排長龍面試的情況。而被視為指標大廠的鄭州富士康目前已停止招工,工人稱現在的收入已跌至是3年來最低的谷底。
在總體大環境不佳下,大陸網科企業2022年為降低成本展開裁員潮,日前電商龍頭阿里巴巴財報顯示,在2022年總計減少近2萬名員工。
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傳出計劃未來幾個月裁減最多2,000人,相當於總僱員人數的4.4%。主要裁撤對象是不會與客戶有直接往來的後勤員工,這將是該公司史上最大規模裁員行動之一。顯示美國這波裁員潮不斷擴散,一路從科技業燒到顧問諮詢業。
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傳出計劃未來幾個月裁減最多2,000人,主要裁撤對象是不會與客戶有直接往來的後勤員工,這將是該公司史上最大規模裁員行動之一。顯示美國這波裁員潮不斷擴散,一路從科技業燒到顧問諮詢業。
去年底以來美國從科技、金融到其他產業接連發布裁員消息,至少有27家上市公司都在上季財報中明確表示,裁員對公司獲利、營業獲利率或自由現金流起了正面作用,估計今年將有更多公司為了節約成本而裁員。
根據新加坡媒體亞洲新聞台(CNA)報導,3匿名人士周四(16日)晚爆料,位於新加坡的谷歌亞太總部估計有190名員工被解僱。
激烈升息造成市況出現反轉,全球經濟前景蒙上一層隱憂,科技業更是接連爆出裁員潮,就連蘋果也被爆出在近日解僱數百名約聘人員,以縮減成本支出,引起市場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