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規劃投資的搜尋結果,共89

  • 募資陷困境 大基金三期恐難產

    募資陷困境 大基金三期恐難產

     規劃投資本土半導體產業,以突破美國制裁的大陸大基金第三期,傳出籌資困難。英媒援引知情人士表示,由於經濟放緩,預計將籌資人民幣(下同)3,000億元的「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大基金)三期,在初期階段就遇到困境。

  • 陸造車代價高 九成業者退出

    陸造車代價高 九成業者退出

     2014年隨著特斯拉(Tesla)首批Model S在大陸市場交付後,大陸迎來造車狂潮,2018年巔峰期企業數量逾400家。但熱潮消退後,目前仍有產銷量的造車新勢力僅約10家,九成以上業者死在沙灘上,留下近380萬輛的產能閒置,超過人民幣(下同)1千億元的資金打水漂。

  • 表現全方位 凱基證獲財管10大獎

    表現全方位 凱基證獲財管10大獎

     凱基證券打造「以客戶為中心」的專業財富管理服務,在今周刊《財富管理銀行暨證券評鑑》中脫穎而出,榮獲最佳財富管理券商獎特優、最佳財富管理形象獎、最佳商品獎、最佳營業員團隊獎、最佳智能理財獎、最佳銀色友善獎、最佳風控獎、最佳永續發展獎、最佳客戶信任獎、最佳行銷創新獎等10項大獎,獲獎數成為證券業最大贏家。

  • 凱基證定期定額日日扣 投資更彈性

    凱基證定期定額日日扣 投資更彈性

     為幫助投資人更彈性規劃投資來因應股市變化,凱基證券推出定期定額日日扣功能,打破傳統定期定額投資僅能每月固定日期扣款的限制,除了提供更多扣款日可供選擇,亦同步整合定期定額試算工具,提供投資人從規劃、試算到行動的完整解決方案。

  • 《國際金融》日經30年前榮景重現 基金經理人當紅炸子雞

    全球對沖基金以及資產管理公司正在日本東京到處尋才,以做為擴點之用。在不少日企紛紛改善公司治理,以及提升股東權益報酬率後,大型外資投資機構積極投入日股,也包括股神巴菲特。故漲至30多年前高點的日經225指數,今年迄今飆漲26%,成為表現最好的全球主要股市之一。

  • 遭陸封殺 美光:損失不到一成

     中國近日以「國安風險」為由禁止資訊基建業者採購美光(Micron)記憶體晶片,美光財務長墨菲(Mark Murphy)22日表示,中國採購禁令,對營收損失可能不到一成。

  • 職場達人-黃韻庭放眼國際 成企業新標竿

    職場達人-黃韻庭放眼國際 成企業新標竿

     於2022年當選「全球50位華人楷模」的里昂庭國際控股集團(L.A.T.GROUP)創辦人兼董事局主席黃韻庭Vivian Huang,是許多人眼中的「人生勝利組」,自2011年「亞太投資銀行家總會(亞投行ABCOC)」;2022年設立「亞太經貿投資總會(亞投會AETCC)」,二個總會聯盟,國際簡稱「亞投雙會(亦稱雙投會)」,擔任創會總會長。從稻田創業起家至今,集團規模結合藝術、金融、珠寶、地產、大健康、影視六大產業,在事業有成之際,更是戮力打造台灣企業家與國際雙向接軌,放眼國際航空城,把善的循環發揚光大、創造更多異己的生態鏈,成為年輕新世代企業標竿。

  • 鴻海赴印合資設晶圓廠 敲定

     鴻海(2317)攜手印度大型跨國集團Vedanta布局新商機,傳首期的投資額即上看120億美元,合資公司將由Vedanta占大股,占比達63%,鴻海僅持股近37%,雙方將攜手朝向在印度設置半導體晶圓廠和顯示器製造廠前進。

  • 上市櫃PCB 去年營收年增近16%

     台灣電路板協會(TPCA)統計2022年上市上櫃PCB營收,硬板/載板年增14.56%,軟板年增19.38%,儘管2022年市況反轉、外部挑戰不斷,但是整體PCB仍然穩健的成長、營收年增15.87%。

  • 《金融股》Q4期權市場交易策略 元大期:關注三大事

    今年以來全球面臨通膨及升息壓力,引發國際金融市場動盪,加劇經濟衰退的風險。元大期貨(6023)建議,期權商品具有多空皆宜特性,尤其國外期權市場相較國內種類豐富且商品規格彈性,有興趣期權市場交易投資人可根據商品循環週期、熱門題材、新聞事件,輪動規劃投資組合。

  • 豐原轉運中心OT案 中市府與台灣全聚德簽約

     備受關注的台中市豐原轉運中心營運移轉(OT)案,10日由台中市交通局長葉昭甫與知名烤鴨連鎖業-台灣全聚德董事長黃丁士共同代表簽約,預計9月上旬,第一階段停車場及轉運中心啟用,未來將引進至少25條市區客運路線進站,民眾還可在轉運中心逛街、用餐及喝咖啡,打造為山城地區的交通樞紐。

  • 大陸鋰電產業鏈項目不斷 今年投資額已超人民幣6000億

    大陸鋰電產業鏈項目不斷 今年投資額已超人民幣6000億

    隨著5月下旬大陸國內產業鏈復工復產持續深入,碳酸鋰價格再度上漲趨勢明顯。而面對上游資源價格攀升,大陸國內新能源產業鏈企業紛紛涉足上游,今年以來,已有60多家企業宣布了鋰電產業鏈的投資計畫。據《上海證券報》不完全統計,今年大陸鋰電產業鏈新增規劃投資已超過6000億元(人民幣,下同),不少項目成為各地穩投資的關鍵力量。

  • 中信銀:平均每案受託金額千萬

     國銀拚安養信託,各出奇招。中信銀2021年辦理的安養信託新案件(含預簽型性質),金錢資產的均額達到1千萬元,2022年第一季更有客戶將股票資產納入安養信託;永豐銀行則推出創新推出信託管理費採取以年齡區分的計費方式,更為客製化。

  • 中華電備上億銀彈 投資本土影視

     中華電信11日宣布投資公視旗艦台劇《牛車來去》,預計第四季推出,董事長謝繼茂表示,中華電信今年還會再投資四~五部戲劇、電影,總投資金額超過1億元。

  • 陽明鄭貞茂:海運頭號敵人是塞港

    陽明鄭貞茂:海運頭號敵人是塞港

     船公司這二年賺大錢,法人估貨櫃三雄2021年總獲利上看5,000億元,陽明海運董事長鄭貞茂5日表示,審慎樂觀看待2022年海運市場,看起來與2021年一樣很OK,但持續面臨疫情、塞港、天候等三大挑戰,2022航運業頭號敵人就是「塞港」,供應鏈中斷危機升高,2021年12月全球運力已大減約三~四成,缺船缺櫃問題短期難解。

  • 工業富聯攜智路 揮軍廣東半導體

     鴻海加碼投資廣東半導體產業,子公司工業富聯斥資人民幣(下同)22.2億元,與日前收購日月光的智路資本以及大陸國資聯手成立基金,瞄準智路主導的廣東半導體項目以及精密製造領域。

  • 百和、百和興業 11月獲利靚

    百和、百和興業 11月獲利靚

     台灣百和(9938)及百和興業-KY(8404)單月及累計前11月營收與獲利,均創同期新高。台灣百和11月合併營收15.67億元,年增23.58%,創同月新高。

  • 總投資額達272億元 國城奪下南台灣4都更案

     嘉義市第一個公辦都更案、民族國小西側南門段二小段1,300多坪都更案,7日公告由國城取得最優申請人,將投資26億元,興建四棟15樓住宅、托育中心。這也是總部位於高雄的國城建設,繼鳳山國中捷運站、台南平實營區、以及高雄特貿三之後,向北擴展版圖的南台灣第四個都更案,四案總投資額達272億元。嘉義市民族國小西側南門段二小段87地號等九筆土地、共1,300多坪。

  • 陸港觀盤-政策牽動陸股 碳中和產業受惠

     大陸經濟自2021年下半年來逐步下行,9月~10月出現限產限電、疫情再起、鄭州暴雨等變素,導致第三季經濟狀況較差,10月官方製造業PMI為49.2,較前月下降0.4個百分點,且連續兩個月位於收縮區間。10月以來,大陸發改委及各地方政府持續加大煤礦保供力度,鄂爾多斯、陝西榆林等地擬核增產能達1億噸以上,10月全中國煤炭產量3.57億噸,年增4%。近期大陸電廠和港口庫存皆有回升,其中沿海電廠達到約16天存煤水準,煤礦價格也自高位回落,企業限產限電問題逐步緩解。

  • 台泥前三季獲利148.37億 EPS 2.41元

    台泥(1101)11日公佈前三季財報,稅後淨利達162.4億元、歸屬母公司淨利達148.37億元,EPS達2.41億元。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