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觀盤的搜尋結果,共2,360筆
今年3月份,美國聯準會(Fed)在「遏通膨」和「救銀行」兩難局面之間,選擇了維持原先的升息步伐,只加25基點至4.75%~5%區間。
美國矽谷銀行(SVB)擠兌事態發展引起全球投資者關注。導致SVB出現問題的原因,主要有兩大方向:存戶集中,以及資產負債錯配。首先,SVB主要服務大型客戶,而且存戶都集中在科技及初創企業,個別企業也把自己公司大量的現金存放於SVB之中。科技業增長放緩,利率上升,企業需要資金周轉,令SVB存款淨流出。
中國全國「兩會」(人大、政協會議)3月初登場,市場聚焦公布2023年宏觀經濟目標,並已於本周完成落幕。整體來說,中國股市在「兩會」期間表現平平,主因是新政策利多有待新的國務院領導定奪,同期間,面對國際市場表現不佳,美國通膨難以壓抑下,Fed主席鮑爾的談話預示,3月FOMC可能升息2碼,促使美元轉強,陸股各大指數多退守回季線,以代表大型藍籌股的富時中國A50指數來觀察,近一個月約拉回4.7%左右。
美國的就業市場及通膨數據較預期強勁,加上聯準會主席鮑爾表示,利率高峰可能高於市場預期,市場憂慮當局在本月下旬的議息會議將升息50基點,重新加快升息步伐。利率期貨顯示,3月升息50基點的機會率則由一個月前的10%,升至現時大概70%左右的水平。在升息預期上升之下,股市下行壓力增加,美匯指數回升至105左右的水平。
美股昨夜重挫,3月台指期今日開盤下跌148點,為15618點,金融期及電子期聯袂開低。
大陸2022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加強調穩增長,企業貸款投放進一步加快,讓企業中長期貸款大幅增長。1月新增貸款人民幣(下同)4.9兆元,明顯高於市場預期4.1兆元和2022年同期3.98兆元。1月貸款餘額年增11.3%,較前值11.1%加快,整體數據高於預期,反映大陸相關金融政策投入力道維持強勁。
大陸疫情放鬆的節奏比外界預期更快,經濟可望見到短期強勁的修復,加上港股仍在歷史少見的低估值區域,都成為支撐大陸股市盤面表現的原因。雖然短期出口板塊的壓力仍大,不過消費及房地產板塊在寬鬆信用政策的支持,以及疫情過後民眾消費意願恢復下,近期可以看到外國資金進駐大陸的趨勢明顯,大陸股市存在有利的表現空間。
美國通膨略有緩解,聯準會(Fed)升息可望趨近尾聲。美國2月綜合PMI初值明顯上升,由1月46.8升至50.2,其中製造業PMI初值47.8;服務業PMI初值50.5,皆高於市場預期,美國經濟顯現韌性。
2022年10月底中國及香港市場觸及低點後,進入反彈行情,反彈之初,市場表現還有些遲疑,11月下半月防疫政策大轉向,加上有力的房地產政策,促使中國市場進入積極的反彈階段。
大陸的綠色金融在過去幾年迅速擴張,和其他重點產業發展模式一樣,當局一直採取由上而下策略指導整體市場。自2016年大陸公布主要的綠色金融框架「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以來,各部委及監管機構的綠色財政政策如雨後春筍般激增。
美國最新的1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6.4%,雖然通膨漲幅小於上月的6.5%,但仍較預期高。通膨回落速度未及市場預期,投資者擔心聯準會未能停止升息。現時利率期貨顯示,3月及5月各升息一次25基點的機率回升至約70%,6月再升25基點(即一共再升3次)的機會率有43%,市場預測的終端利率升至5.3%。
元宵節剛過,甫結束的農曆春節假期,一直是大陸內需消費的重要觀察指標,但過去兩年受到防疫政策的拖累,使得消費狀況受到限制。2023年隨著防疫政策放寬後,春節消費已見到明顯改善,部分領域更交出亮麗成績。
反彈一段時間的陸港股,雖然在春節後受到美國聯準會升息、以及中美摩擦等地緣政治因素影響,出現震盪調整,但不影響外資持續流入的趨勢。投資者情緒有望伴隨政策發力,進一步修復,利用震盪時逢低布局,會是今年最好的投資策略。
美國剛公布的1月份失業率跌至3.4%,低於市場預期的3.6%,是1969年5月以來的低位。同時,非農就業數據也優於預期,新增職位數目在各行各業中都有所提升,勞動參與率持續上升。
大陸A股市場1月指數普漲,其中大盤成長、科技龍頭、創業板漲幅超過10%,因為以下幾點原因:一,疫情衝擊後,復甦預期增強;二,海外通膨數據回落,美元走弱,人民幣走強;三,北上資金流入超過人民幣千億元。
在經過近三年漫長的嚴密疫情封控後,大陸工業生產及居民經濟活動都受到不小的衝擊。以財新製造業及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例,2022年數個月份皆落入50以下的收縮區間,顯示工業及服務業經濟活動皆進入衰退。疫情封控提高了居民對未來經濟不確定性的擔憂,民眾消費意願薄弱,居民儲蓄率在這三年由疫情前的平均31%,上升到35%~40%之間。
大陸2022年第四季經濟成長降至2.9%,反映之前疫情封城政策影響經濟活動,拖累2022年全年經濟成長率降至3%,為近40年經濟成長率首次低於全球平均值。國際機構普遍認為,疫情對經濟活動的干擾可能持續至2023年第一季,因此世界銀行及亞洲銀行近期均下修大陸2022年經濟成長率預估至2.7%~3%,對2023年經濟成長率預測皆為4.3%。
隨防疫政策改變,中國各個城市陸續進入感染高峰,因為多數民眾感染一~二周就可以恢復上班,疫後復甦速度快於預期,加上農曆春節期間,旅遊或是免稅收入都是高於市場預期,帶動中國股市反彈,滬深300、創業板,以及香港恒生指數分別上漲8%~11%不等。
彷彿啣著橄欖葉的鴿子飛回來了,大陸解封後首個春節數據表現不乏亮點。航空數據顯示空運迅速恢復至疫情前的7~8成,除夕至大年初六,大陸國內民航旅客運輸量為918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衰退18%;國內民航航班量74,039班,較2019年衰退11%。重點機場人潮湧現,包括上海、北京、廣州、海口、三亞等機場的客流量,則較2019年有所增加。
春節假期全球股市大漲,外資看好大陸經濟復甦強度領先全球,作多大陸的情緒也明顯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