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訂單量的搜尋結果,共2,903筆
2023蘋果WWDC登場,已打入蘋果供應鏈的力麗(1444)指出,環保聚酯原抽色紗線Ecoya出貨持續增加。力麗指出,去年相關產品的紗線占營收比重雖只有2%左右,但對獲利貢獻大於25%,力麗將持續擴大產能,今年電子級及3C產品相關應用的紗線出貨應有20%的成長。
德國聯邦統計局周二表示,經季節和日曆因素調整之後,德國四月工業訂單意外地出現月減0.4%;表現遜於市場預估的月增3.0%
伺服器機殼、電源供應器代工廠富驊(5465),手握北美一線大廠Datacenter全新模組化伺服器產品開發訂單,預計第三季量產出貨,而與北美IT大廠共同開發4U高密度伺服器新產品,則預計明年首季量產出貨。受惠新客戶及訂單挹注,法人預期富驊今年營運可望優於去年。
慧洋-KY(2637)因應海運需求疲弱,加重分散市場風險,賺管理財穩獲利。慧洋5日公告今年5月合併營收16.48億元,月增5.82%、年減37.61%,自結營業利益4.78億元、稅前盈餘3.65億元,每股稅前盈餘0.49元。累計前五月合併營收67.89億元、年減36.95%,稅前盈餘5.17億元、年減90.34%,每股稅前盈餘0.69元。
大陸疫情解封仍有許多結構問題難解,科技蓬勃發展下的網約車就是一大案例,解封加上多行業裁員背景下,許多人擠入網約車市場,但當前市場供過於求、一天接不到10單反賠錢成為常態,使官方也開始監管網約車業態,甚至直接喊停。
砷化鎵上游磊晶廠全新(2455)、砷化鎵晶圓代工廠宏捷科(8086),以及功率放大器(PA)製造商全訊科技(5222)5月營收全數月成長;全新月增40.33%、達2.21億元,宏捷科1.97億元則較前一月跳增66.13%,且年增轉正成長,全訊1.10億元,小幅月增5.41%,但年增幅度最大、達28.4%。
砷化鎵、氮化鎵、微波積體電路(GaAs、GaN、MMIC)功率放大器(PA)製造商全訊科技(5222)5日公布5月營收,達1億1,016萬元,月增5.41%,年增幅度達28.40%;今年來累積營收4.36億元,年增26.54%。
精確(3162)擴大搶單提前報喜,去年在大陸一口氣完成四個電池盒生產基地布局,爭取電動車廠訂單競爭力大增,繼今年3月接獲廣汽巨灣電池盒新單,5月也提前完成與全球最大電動車商比亞迪簽約,拿下兩個車型訂單,預計年底開始出貨,正式躋身比亞迪供應鏈。
台東盛產夏雪芒果,有芒果界LV美名,近年外銷到香港打響名號,前2年受疫情及天候影響,產量和外銷量減少。隨著疫情解封,再加上瑪娃颱風沒有侵襲台灣東部,台東200公頃的夏雪芒果近期陸續採收上市,國內外訂單湧入。台東縣政府預估,今年產量比往年多出1倍左右。
和泰車(2207)在手訂單多,且無防疫險理賠損失影響,和泰車2023年營運重返正常軌道。和泰車前4月每股純益為10.61元,法人預估,今年營收可望年增雙位數,毛利率、營業利益、獲利可望顯著上升。和泰車周五股價收漲近3%至832元,目前5日線重回上升軌道,而外資、投信尚未回歸買超行列,半個月前所創下的885元歷史新高價,尚差53元。
台股漲多回檔,但指數終場仍守在5日均線之上,整體架構持續偏多,法人建議,短線拉回可留意華孚(6235)、勤誠(8210)等具電動車、AI等長線趨勢題材股,營運潛力樂觀。
千附實業(8383)董事長張瓊如31日主持股東常會時表示,目前在手訂單量仍高,未來的營收能見度,也相當高,因此,公司將擴建大園工程材料生產廠區,擴大生產能量近1倍,且2023年預期營運,將穩步成長,獲利持續改善。
對於大陸國產客機C919的商業飛行成功,關注中國民航業的專家李瀚明表示,預計中國整個大飛機產業鏈,都將受惠於C919帶來的國產訂單。隨著訂單陸續交付,產業鏈協作的順暢程度也會有所提升。
經歷了長達十餘年的起伏與沈悶之後,中國大陸核電產業再次邁入暖春。據澎湃新聞報導,「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政策引導下,2022年大陸國內核電核准速度和數量創2009年以來新高,5個新項目、共10台新機組在國常會上獲批。大陸核電業界對今年的新項目核准開工預期普遍樂觀,去年的核准節奏有望延續。另有多家核電供應鏈企業表示,在手核電訂單已重回歷史高位。
TrendForce研究顯示,今年第一季DRAM產業營收約96.6億美元,季減21.2%,已續跌三個季度。出貨量方面僅美光有上升,其餘均衰退;平均銷售單價三大原廠均下跌。
大陸車企之間競爭激烈,長城汽車25日發表聲明,向政府檢舉新能源車巨頭比亞迪兩款車型,涉嫌廢氣排放未達標準。比亞迪當天隨即反駁稱長城汽車作法不當,反對任何不當競爭。消息拖累兩車企當天股價,長城港股收跌逾7%,陸股也跌逾6%。比亞迪港股跌逾5%,陸股跌逾2%。
大陸兩汽車大廠開戰了!長城汽車今(25)日向相關監管部門舉報,聲稱比亞迪2款車採用常壓油箱,涉嫌整車蒸發汙染物排放不達標,對此,比亞迪發聲明反擊,稱檢測報告無效,反對任何形式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消息曝光後,兩大車企股價重挫,但比亞迪新車宋Pro DM-i 冠軍版今天上市,遭質疑爆料時間點可能不是巧合。
據TrendForce研究顯示,今年第一季DRAM產業營收約96.6億美元,季減21.2%,已續跌三個季度。出貨量方面僅美光有上升,其餘均衰退;平均銷售單價三大原廠均下跌。目前因供過於求尚未改善,價格依舊續跌,然而在原廠陸續減產後,DRAM下半年價格跌幅將有望逐季收斂。展望第二季,雖出貨量增加,但因價格跌幅仍深,預期營收成長幅度有限。
據勞動部統計,近3年來全台外送人員成長超過3倍,去年暴增至14萬5000人,在過去疫情封關下,超市量販也積極投入外送服務,縱使今年已全面解封,外送仍有穩定高成長、客單價也提升,尤其生鮮食材的即時配送更能滿足全職家庭主婦、偏遠孝親的需求,業者今年再推出「騎士感恩日」活動,回饋辛苦的外送夥伴們。
裕隆集團下半年新車齊發,可望帶起一波交車高峰,中華汽車為滿足MG品牌車訂單需求積極拉高產能,5月提前突破月產千輛目標,年底前挑戰單月1,500輛新高;裕隆日產汽車將有兩款電動化車款陸續上市,裕隆汽車亦重申納智捷n7電動車將如期於今年底量產,已備好5.5萬輛產能可對應接單。